你的家鄉有哪些小吃讓你難以忘懷?

來自農村的小廚師QQ


山東名吃一菜煎餅

做為山東人,愛吃煎餅,做為棗莊人,最愛菜煎餅。

我生活在外地,每次回家都會去菜煎餅攤,要份營養豐富的菜煎餅。

貨架上擺放著韭菜、綠豆芽、土豆絲、胡蘿蔔絲、粉條、捲心菜絲、菠菜、辣椒丁等十多種時令蔬菜。自助挑選愛吃的菜放入小盆內,老闆會問吃不吃辣,要幾層餅?

老闆在小盆內放入鹽、胡椒粉、雞精、菜仔油等調味。在煎餅鏊子上放上早已好的麵餅,把調好的菜放在餅上,再鋪一層或二層餅。慢火烙,不時的把餅轉一下,以防烙糊。再翻一下,烙另一面,過程大約需要三四分鐘。

坐在攤邊,要碗鹹湯,當烙好的兩面金黃,酥、脆、辣,香氣撲鼻的菜煎餅放到你眼前時,等待是值得的。放菜煎餅最好用硬些的小紙殼,用手託著吃,才能吃到它的香酥。

寫著寫著,流口水了,想父母了,想家了。快過年了,今年回家過年,吃上一口菜煎餅,解解饞。


萌萌噠早餐


我的老家在東北,離家已經二十多年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那一縷鄉愁就湧上心頭。美美就忘不了兒時那熟悉的味道,黃米麵的油炸糕。每當爸爸到集市上去趕集,傍晚的時候,我就跑到村頭的老槐樹下等著爸爸回來。我知道,爸爸一定會給我帶油炸糕回來。吃著金黃軟糯的油炸糕,一絲絲的甜蜜在心中流淌。

那承載著我兒時記憶的油炸糕到底是怎麼做的呢?現在就分享給大家,和我一起感受那份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快樂。

用料:黃米麵200克 豆沙餡50克

油適量

1、黃米麵過篩。這種黃米麵是去了殼的糜子磨成的面,顏色淡黃,煮熟後很黏。

2、黃米麵用開水燙一半。

3、再加涼水和另一半,兩塊麵糰揉一起,發一天。黃米麵和的軟一點,但抓起來還要成形。最好是頭一天晚上和好面,第二天做。

4、發好的面簡單揉幾下。

5、手上抹油防粘,抓起一塊麵團揉圓拍扁。

6、放入豆沙餡。

7、再收緊口,團圓,輕輕拍成約1釐米厚的小餅。

8、鍋裡放油燒至5成熱,做一個放一個,分次炸制。


9、不停翻動,兩面金黃即可。

10、 炸好撈出控油,溫熱吃才過癮,外酥內香甜。

再好吃也不要吃完啊。留一個放涼了再吃,又是一番滋味啊。


美美小廚


家鄉的兩碗麵

我的家鄉在隴東平涼崆峒區,屬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境內西北高峻多山,東南丘陵起伏,中部河谷密佈,平均海拔1540米。氣候屬半乾旱、半溼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最高氣溫34.5℃,最低氣溫-16.7℃, 年平均氣溫9.4℃,年降雨量644.2毫米,日照2288.4小時,無霜期178天。小麥生長期長,麵粉筋道。

平涼炒麵絕對稱得上面食裡的領導者。首先是平涼本地面筋道,在必須是手工和麵、手工揉麵,這是平涼炒麵的基礎條件,各家麵館製作工藝雖略有差異,但好不好吃才是王道。量足、味濃是平涼炒麵的最大特點,因而深受體力勞動者歡迎。對於忙碌了一天的人來說,吃一碗炒麵既實惠又頂飽。

一、平涼炒麵最有名最好吃的是寸節炒麵,就是把揉搓好的麵條揉成長條然後在揪成一寸左右長的節。炒麵製作較為繁瑣,面煮熟後撈出必須用涼水過一遍,才能入炒鍋。炒麵時先將牛肉粒、粉條節、青辣椒、大蔥、等入鍋炒七成熟,然後把面、少許菠菜倒入鍋中翻炒幾分鐘,即可裝碗上桌。

二、餄餎面不是平涼獨有面食,北方各地都有,平涼白水餄餎面最為聞名。

餄餎面製作必須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蕎麥麵團或小麥麵糰放在餄餎床子裡,人坐在槓桿上往下壓,把面擠軋成長條入鍋。餄餎面吃著筋到利口,操作簡便,速度快,非常適宜於婚喪嫁娶等集體就餐。在平涼吃餄餎面,酸湯加臊子是標配。餄餎臊子是用豬油熬製的辣椒、肉湯及帶皮的豬肉炒制而成,輔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蔥花等十餘種佐料,尤其是手工擀的麵條吃起來味道鮮美,香而不膩。

在外漂流20多年,每每想起家鄉的炒麵、活絡面、臊子面,那心裡真是叫思鄉,心情難以言喻以表。

家鄉的味道,家的思念。


買賣緹


家鄉的蘿蔔餃子一直讓我回味無窮。這個蘿蔔餃子跟水餃可是有大不同的,它是放進油鍋炸出來的大個的。看似簡單的蘿蔔絲加香菜,裹點麵糊,放進油鍋裡面炸熟就可以吃了,但是想要做出地道的口味,可就不簡單了。麵糊不能只用小麥麵粉調製,必須配合一定比例的黃豆粉,這樣炸出來外殼才會又香又脆。蘿蔔是用本地的紅皮蘿蔔,外地很多都是白蘿蔔,那樣的做出來不好吃,每年冬至以後紅皮蘿蔔的口感才能達到最佳,水嫩多汁!所以也只有冬天來臨了才能吃到。蘿蔔餃子都是路邊攤,客人來了才開始做,味道根據客人口味定做不辣的微辣的麻辣的,每一個蘿蔔餃子讓你都能吃到最新鮮最熱乎的。


漁滿舟


小吃多啊,像牛雜麵、窩子面、胡辣湯、板面等,主要是以麵食為主。菜類的就更多了,像羊雜煨菜、紅燜羊肉、各種滷菜等。讓人難以忘懷的往往傾注了自己的情感故事,是歡樂,或是悲傷;是感恩,或是艱難;是苦澀,或是感動。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小吃羊肉板面。現在回想起來,它之所以令人難忘,是因為它見證了我少年時光的成長,明白了親子、師生、朋友之間感情的珍貴,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物質文化生活狀況,讓你滋生出立志到遠方求學和發展的夢想。回答至此,歡迎交流!




涼皮,那時的涼皮是全是手工製作的,厚厚的,軟軟的,筋道光滑,那時的涼皮一元錢一碗,澆上紅豔豔的辣椒,再拌上香噴噴的芝麻醬,吃上一口,那辣味直入味蕾,那香味直達心霏。什麼淑女形象,什麼半啟紅唇,全都甩到腦後,放開吃,哈著辣味。這感覺至今難忘、、、、、


萌萌兒郎


老家瀏陽。小時候奶奶經常給我買的一種糯米做的小吃,家鄉話叫油貨哩,上面沾著糖粉,吃起來軟糯香甜,現在還有裹芝麻的,放陷的,超好吃。每次回去都要買幾個吃夠,只是要吃現做的,冷了就變硬就不好吃了,還有隻有過年才做的登米糕(瀏陽話),就是把米炸拋,然後和上自家熬的糖膏,那時我就站在灶臺邊看著奶奶在大鍋裡熬著糖膏,有時趁奶奶不注意用筷子偷糖吃,那感覺甜到了心裡。直到奶奶過世後,幾年才會回老家去一趟,特想念!


淡然48455524


我廣州人,小時候過年媽媽炸油角,蒸羅卜糕,芋頭糕,鹹水角等……教會我做,長大了想吃的時候就自己做……


瑞芳芳35488871


我是河南南陽的,我們這裡特產基本很少,但是就是黃牛肉和香菇醬挺不錯,可以試一試


南陽故事


前20年在老家湖北,然後在深圳呆了15年,而後又隨公司到成都呆了6年,可最懷念的還是湖北菜和粵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