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中最會罵人的一首,罵出最高境界,別人還無法還口

元曲中最會罵人的一首,罵出最高境界,別人還無法還口

中國文化史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當一種文學體裁在達到巔峰之後,又會有另一種文學體裁迅速流行。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說法。一個時代的頂尖文人,總會尋求超越前人的契機,詞在宋朝達到頂峰後,在元朝不可避免走下坡路,文人和伶人們開始從民間小調中尋找突破口,逐漸形成了同樣輝煌燦爛的元曲。

元曲之中,我們最熟悉的不是《竇娥冤》那種大部頭的雜劇,這些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夠完整地看過。相反,倒是馬致遠所作的《天淨沙·秋思》這樣的小令才是膾炙人口。其實小令誕生很早,在五代就已經出現了,是詞的前輩,到元曲盛行之後,又再一次煥發了生命力。

元曲中最會罵人的一首,罵出最高境界,別人還無法還口

在元朝小令之中,有一首是極為特別的。在小珏看來,它短短46個字,卻具有高度濃縮的誇張意味,在嬉笑怒罵之間,盡顯小令的風采。它集中體現了元曲之中幽默、爽朗、玩世不恭的態度,是一首空前絕後的佳作。這首小令的名字叫做《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小珏在交流其它詩詞心得的時候,往往是先翻譯,再說它的時代背景,但這一篇必須先講時代背景,再進行翻譯,這樣才能不讓讀者太過於突兀。

元曲中最會罵人的一首,罵出最高境界,別人還無法還口

根據《秘書監志》、《南臺備要》等書籍的記載,元朝官員的薪水本來是不低的。但元朝發放薪水是採取的紙鈔,而當時又沒有什麼經濟學理論,政府瘋狂印鈔,導致通貨急劇膨脹,官員的收入大幅度貶值。為了生存,當時的官員自然對老百姓展開了瘋狂的盤剝。

問題是,通貨膨脹又不是隻有官員的錢縮水,老百姓的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一方面是收入銳減,一方面是官員無休止的盤剝,這首小令便是說的當時的形勢。

元曲中最會罵人的一首,罵出最高境界,別人還無法還口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這是三個並列的分句,極盡誇張。燕子要搭窩,需要用口一點點喊著新泥來築造。一口泥不過就是小指頭尖那麼大,然而貪官卻不放過。繡花針能有多少鐵,尤其是針頭能有多少鐵,貪官也要在上面削出一層。佛像都是泥塑的,僅僅鍍了一層金,然而貪官卻不顧對佛的冒犯,連這點黃金都不放過。

這三句話,沒有說一個貪字,你卻能感受到什麼叫做貪得無厭。作者對這種行徑做出了一個辛辣的諷刺:無中生有。

接下來,作者進一步揭露了貪官的嘴臉。鵪鶉只是一種小鳥,連它吞到嗉囊之中的豌豆,貪官都要毫不留情地取出。我們看到過捕魚的鷺鷥,以細長腿著稱,然而貪官也要在它的腿上劈出精肉。更牛的是,連蚊子他們都要刮出油來。最後,小令以一句感嘆“虧老先生下手”結尾,表達了對於這種貪官的無奈和憎惡。

元曲中最會罵人的一首,罵出最高境界,別人還無法還口

當然,無論是上半部分還是下半部分,這六件事情都是不可能的,沒有哪個官員會蠢到做這種事。但是,在作者的心目中,貪官雁過拔毛,欺壓百姓,這和小令中的六種行為沒有多大區別。只不過,一個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吃人,另一個是藝術的誇張而已。

這種漫畫式的表現形式,極盡誇張地描述了當時官員醜惡嘴臉,也讓百姓認清楚了元朝的腐朽統治。這也許就是藝術的力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