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所思所想

八年前,因为一首诗《自嘲》看了天道这部剧,被剧中主角丁元英身上的当代隐士风骨、觉者自明之心深深影响,从此对天道一发不可收,电视看过六七遍,小说也拜读几次,同时也对小说作者豆豆年仅27、8就能写出这样高哲理小说敬畏叹服,同时也追看了她的另外早期作品《背叛》,以及13年作品《天幕红尘》,实在是惊为天人之作。

如果论文学用语和修辞手法小说可读的文学造诣一般,如果论叙事水平和故事编排,小说也仅可一读而已,但就如《天道》中丁元英说的,文学影视作品最高作用在启迪人的思想,巴拉人的灵魂,就想毒品一样,让人一发不可收,当然其成本要比毒品小的多。豆豆的小说就是这样,在于启迪我们的灵魂,注入一种强势文化和思想,铸就我们成为更高、更强的人。次等功效不低于三教之影响,从某种意义而言,豆豆就是一个布道之人,功德无量也。

初次看天道之时,那会就在想,世上真有如此这般高人?我何时能修炼到这般水准,五台山高僧与丁元英一番贫弱之人得救之道展开讨论,也点了小说的主题,遥远的救世主,丁元英是一个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对儒、佛、道都有很深的研究,对儒家的仁、道家的道、佛家的觉都是践行之人,可以说丁元英是悟道、修道、践道之人,是一个得了道的人,用小说中韩楚风的话说,丁元英是一个明白人。对人的评价长短经中有此地之分: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我外加一个小人在最底处。丁元英属于那类人,笔者看来当属君子也,君子者悟道、修道、践道也,讲忠信而不心不忌,仁义在身二色不伐。网上说丁元英原型是缠中说禅,笔者看过缠中说禅的一些文章和思想作品,确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属于开悟得道之人,说异话、做异事,语言层次透出的总是那种高级的信仰式语言,但骨子里却是一种对世俗的不屑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丁元英的本质与缠中说禅确是如出一辙,缠中说禅曾说何为君子?

“君子”,能游刃于利益之网中,更被各种现实结构所对应的道德、法度等规范所开导,知其时、依其时、行其时而转其时,不相其相,转毒药而醍醐、大地而黄金,“人不知”而“人不愠”,这才是真君子之所行。 小人,虽说是对利益之网而游刃有余,但因为画地为牢,自我小之,为一我所牵,最终不过仍是机关木人,到头来,被一点聪明所误,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而君子,尽知小人所知,行小人之行而无一我之所牵,不废一法而行千法万法,行千法万法而不立一法,于所知所行而自在。

丁元英活脱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对传统救世主文化的蔑视,对世俗拜金的狼性认识,是他对人性有了清晰和真知灼见,可以说丁元英身上有着能成大事的术谋,他能谋局、能识局、能设局、能破局,所以他要做大事肯定能办成。同时也有很深的思想造诣,本质上说他是一个哲人,精通儒释道,对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丁元英说透视一个人通过文化就可办到,其实哲学角度而言,文化觉得思维,思维决定意识,行动、语言。所以透视一个国家、人最本质的无过于文化二字。丁元英的文化层次已经修炼到了哲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层次上,所以他过起了一般人也不会也不愿意过的隐居生活,他需要静,需要给自己的思想找一个归宿,本质上他不做私募基金不愿意再工作就是因为他所悟所修已经承载不了他的行为文化,所以他需要破、需要再悟,他精通传统文化又鄙视传统文化,本质上就是矛盾的,说明悟的还不透还未得大道。笔者也喜欢哲学也喜欢儒释道,三教九流之学,也未曾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哪里透彻着靠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根上说是易经,百经只源,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一句话透露出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生生不灭的千年因果原因。笔者认为豆豆再处理小说丁元英所谓的蔑视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对当代现实实用主义文化的蔑视,对弱势文化的蔑视,中国当代最糟粕的文化就是拿来文化和实用主义文化和假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歪门邪道之文化就是丁元英所排斥和厌倦的。

丁元英身上有智谋,有大道,有贵气,但还是缺了点东西,缺的就是布道和践道思想。所以这也是为丁元英为何没有诚信帮助王庙村农民摆脱贫困的原因。他可修道、悟道,但是不践道不布道,做一个真正有影响力力,去身体力行教化他人为让人着想的人。所以丁元英我欣赏他,但不推崇他。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学以致用,经世致用,儒家讲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也许豆豆也意识到这点,所以就创作了思想更深更有担当布道角色的小说《天幕红尘》,叶子农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叶子农这样的君子。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看他是否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后是否认同马克思主义,认同后是否践行马克思主义,践行时是否实事求是、见路不走。叶子农是了解,认同,并实事求是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的。

一方面,叶子农解决了欲望与资源的矛盾。他对实事求是的运用炉火纯青,信手拈来,需要钱就去赚,够用了就收手这一点和丁元英一至,隐居柏林后基本实现了财务自由,没有大的变故,可以免受物质条件的压迫。他醉心马克思主义研究,追求把问题弄个究竟的精神快感。相对这种精神享受,物质享受带来的快感算不得什么了。当然,他不是摒弃了物质享受,他首先是享受物质的,然后才出离了物质享受,吃、穿、住、行,差不多够用就行。这样,叶子农就从个人层面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得不说,叶子农的生活状态和马克思的生活状态相仿,只是马克思更彻底,连需要钱时也不去赚钱,靠恩格斯的接济生活。各行各业那些有追求的大师,其实都把物质生活看得比较平淡。

另一方面,叶子农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人与人的矛盾。首先,他的家很乱,但车很干净,用他的话说就是出门了就得讲公共规则。在家里,隐私之地,他完全自由,不在乎卫生就不讲卫生,不在乎杂乱就把东西随手摆放。在门外,公共之地,他遵守规则,以免自己的自由干扰别人的自由。厘定公共与隐私的界限,制定公共之地的法律共同遵守,通过协商修改法律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是解决人与人矛盾的基本办法。其次,叶子农通过红川过路劳务移民赚钱,这既不同于《背叛》中的狼吃羊,也不同于《遥远的救世主》中狼吃狼,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多方共赢,共同促进社会发展,这是最不激化矛盾的方式。再次,前面说了,他人即地狱,人们生活中身不由已,是因为“他人”的目光。叶子农为了避开他人的目光,选择了大隐隐于世,选择了只看不说,伪装得泯然众人矣,免于为名所累的不自由,免于被世俗瞩目的不自在。最后,豆豆对叶子农的社会关系设定是理想化的,父母去逝,没有亲人,了无挂碍,为他的自由自在创造了条件。当今中国,多少父母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多少夫妻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对方,以爱的名义占有,以爱的名义控制,矛盾从生,结果就是人人痛苦,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连缠中说禅不也被他与弟弟的矛盾搞得灰头土脸吗?谁能觉悟,为觉悟的父母所生,再遇个觉悟的人共度此生,实在是幸运。但愿人间多智慧!

从这点而言叶子农就是一个贤人,一个践道、布道之人,一个觉者,贤人与君子有什么区别?君子是悟而得道,自由自在地生活的人,不过是神仙。贤人则是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却心怀众生有条件就去影响别人,去影响身边人,去教化身边人,透过文化密码来教化众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