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承諾登陸法國蘇方為何不信?對英軍友善為何是定指揮官關鍵?

PlightFlower


當時斯大林的內心是這樣的:寧可相信這世上有鬼,也不要相信英美。

當美國參戰後,力主的是先歐後亞,然而事實上是,盟軍更多的將德軍堵在北非戰場上,對於歐洲其實是採取一個觀望的態度。美國參戰等於是給盟軍裝了三頭六臂,打贏德國是肯定沒問題的了,問題就是啥時候打贏。<strong>

英法呢,一直是對蘇聯看不順眼,這是毋庸置疑的,美國來得晚,不代表美國就看蘇聯順眼。從戰爭開始前,英法就巴不得蘇聯和德國打的你死我活,結果卻是,希特勒回頭把法國暴揍一頓,立馬歐洲就剩下個英國和蘇聯。而美國參戰,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反正能打贏,就讓蘇聯和德國互相傷害吧。<strong>

美國參戰之後,斯大林就多方斡旋,想讓盟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結果英美這兩個老狐狸一直是在和斯大林打哈哈,開闢第二戰場,沒問題,等著吧,等我們準備好了。德軍大舉進攻斯大林格勒之際,斯大林和丘吉爾說,趕緊開闢第二戰場。結果,丘吉爾一頓神乎其神的說登陸北非以及控制地中海的好處,就是不在歐洲主戰場上進行登陸。<strong>

斯大林也沒辦法,斯大林唸叨了好幾年,再不開闢第二戰場,就和德國人議和,結果唸叨好幾年,盟軍那邊還是一再的打哈哈。在法國的迪耶普展開的登陸,以全軍覆沒告終,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就是

英美給斯大林一個態度,意思是,我們不是不管你,是現在真管不了。<strong>

然而,當蘇聯人一連串的勝利,讓英美急了,最終是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決定了在1944年登陸法國,開闢第二戰場。這個時候,斯大林還能再信英國佬美國佬才怪呢。英美開闢第二戰場,是遲早的事,其實就是看蘇聯那邊打的怎麼樣,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行動,什麼時候行動。

英美登陸諾曼底,主要原因還是看見了蘇聯的節節勝利,如果再不登陸,蘇聯就容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壓根用不到英美了。反正德軍還有一部分兵力在西線防禦呢,斯大林完全可以一口氣直接自己推到諾曼底,到那個時候,英美就徹底傻了。不行,再不登陸,老大真就是蘇聯了,必須趁蘇聯人打到德國之前,儘可能多的佔領地盤。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完全就是勾心鬥角,英美蘇雖說是盟友,實際上,貌合神離。戰爭進行的時候就勾心鬥角,仗打完了,沒多久立馬掐起來了,而且掐了幾十年。


軍武文齋


第一福羅斯的美帝天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