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禪意濃厚的唐詩,多有精妙之語,竟然不是王維所寫

我們今天讀王維的唐詩,可以看到其中蘊含著深厚的禪理韻味。王維本人也被譽為詩佛,他的古詩很多都寫于山林之間,反映的都是大自然的寂靜。

也正是在這種寂靜的環境當中,王維禮佛的那顆心才得以平靜下來。也才能夠真正的修身養性,寫出了這精彩的唐詩佳作。

這首禪意濃厚的唐詩,多有精妙之語,竟然不是王維所寫

後人們都說王維的古詩當中,有詩中有畫的境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確實都帶有明顯的繪畫技法。而且,諸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樣的詩句。顯然帶有更深厚的禪理韻味。

但是當我們讀到另外一首很有禪理韻味的唐詩的時候,看到其中的精妙之語,看到其中對於景色描繪得心應手,在最開始的時候也以為是王維所作。

這首禪意濃厚的唐詩,多有精妙之語,竟然不是王維所寫

但是當我們看到這首古詩的題目和作者之後,卻發現這不是王維的作品。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題破山寺後禪院》,作者是唐代詩人常建。這個詩人在歷史上的名氣不算很大。而且在詩詞的成就上,也談不上有多麼的出色。歷史上關於他生平事蹟的記載也比較少。

這首禪意濃厚的唐詩,多有精妙之語,竟然不是王維所寫

但是這一首古詩,以及其中富有禪理的詩句,讓這個世人流芳百世。畢竟,在唐詩的諸多詩人當中,獲得和王維一樣的名氣,或者說所寫的唐詩被人誤認為是王維所寫,實際上已經代表了人們對於他詩歌才華的認可。

這是一首題壁詩,詩人常見來到破山寺後禪院,看到其中的美麗景色,心生感慨,就寫出了這一首古詩。在古詩的一開始,常建來到了這個寺院當中,看到天上的太陽映照著山上的樹林。這裡一片平靜,也給予了詩人平淡的內心。

這首禪意濃厚的唐詩,多有精妙之語,竟然不是王維所寫

初日照高林”的背景之下,詩人“曲徑通幽處”,竹林叢中映照著小路通向幽深之處,彎彎的小路,更使得這個不大的園子有了幾分意境之美。而在詩人來到了“禪房”附近的時候,更是發現這裡被生長繁茂的花木所包圍。

再看周圍的清麗環境,“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山光明媚,使得天空中的飛鳥也更加的高興,在空中嘰嘰喳喳飛來飛去,更使得此地顯得幽靜。再看潭水清澈見底,更讓人的內心被平靜的清爽充滿。

這首禪意濃厚的唐詩,多有精妙之語,竟然不是王維所寫

這樣的環境顯然更適合禮佛修行,此地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完全棄絕了世俗生活的打擾,也就帶來了這裡“萬籟此俱寂”的氛圍,“但餘鐘磬音”,只有寺院敲鐘的聲音悠遠地傳向遠方。

仔細讀這首古詩,其中有對於禪理環境的描寫,更有詩中有畫的著名詩句。若是在平時看到其中的名句,很容易誤以為是王維所寫。這充分說明了常建這個唐代詩人的詩歌造詣,也讓我們更多地認識到了唐代詩人當中藏龍臥虎者之眾多。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