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制約了中國農村農業的發展?

新大風歌


個人觀點,從行業價值來考慮,可以還原真像。

1·這個行業有利潤率嗎?

2·這個行業有尊嚴感嗎?

3·這個行業有發展力嗎?

1·農業有利潤率,只是進入的人才太少,農業還是一個價值窪地。

作為基礎支柱性產業,穩定和安全是主旋律,在國家和行業定位中做文章。

我們5年來,做了藝術+農業,營養+農業,創客+農業,利潤率是完全可以滿足各個環節的。

2·農業越來越引起人的關注,中國農民豐收節,職業農民,媒體引導。

一個沒有尊嚴感的行業和職業,很難產生行業和職業自豪感。

現在,鄉村振興,各種動作,都是再從塑農業和農民的行業及職業尊嚴感。

農業及農村,一定會更好!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底線。

3·農業的發展力,會越來越好,政策紅利,技術紅利,開始凸顯,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進入。

人才才是一個行業的基石。

感謝。





神農造物張動


實話好說,就是有點不一定那麼比較順耳?

我想說一句大家都比較認可的一個例子:現在普遍的大街上的糧店門市部,一般都有50市斤一袋的小麥好精粉,一袋50市斤精麵粉平均價格是一百元左右這個價錢(至少我們煙臺是這個行情),我再舉一個例子:現在農村百姓出去打工一般低點工錢也是一月三千元左右工資,大家一般會公認這個工資數。

那麼問題來了,打工一月三千元的工資能買到三十袋(50市斤)的小麥精粉,也就是說一月的工資買上三十袋的麵粉一個人能吃上五年左右,大家再回過頭來去訪問一下種地的農村農民,現在一百戶人家農民平均就很少有幾戶人家農民能一年生產出三十袋(50市斤)的小麥精粉的,(何況除去化肥農藥澆灌收割等管理成本,不知虧否)也就是說把自己家的地種植一年的收入,也可能不如出去打工幹一個月的工資收入多。(當然東北個別地區例外)

剛改革開放初期前後工人一般工資是三十元左右,至今工人的工資漲了一百多倍;剛改革初期前後農民的小麥價格是三角多錢一市斤,而現在也只是一元多一點錢一市斤,大約才漲了4倍左右,所以農民怎麼能去思想平衡呢?

有時那年由於天氣災害原因導致農產品漲點價,就會有人怨恨農產品物價高,我也是領工資吃飯的工作的人,有時我就很不理解那些不同情農村農民的人,有時由於天氣災害原因導致某些地區糧食及菜類絕收,百姓還能設法把包括菜類的農產品能給供應到市場就很不錯了,有的拿工資的人那來的那麼多怨氣還嫌農產品物價高?如果按照一月三千元工資算起,工人一天的工資甚至經常能買到二十之三十斤左右的雞蛋,(今年春節前後有時雞蛋一斤三元零八分錢),這裡還不去多說那麼多月收入五六千元或全國平均的工資水平。所以要為農村農業農民多理解一些吧,把思想(或好心眼)往農村農民那裡多傾斜一點吧,大家必須心中永遠要牢記一句話:"國家有糧心裡不慌"。

你拿著工資年年盼著每年多休幾個節假曰的長假好去參加人山人海的旅遊觀光,(吃遍本地還去吃外地甚至去國外吃,特別還想帶薪休假),本國游完了就去世界各地遊,結果在菜市場上的菜價稍為高點就牢騷滿腹,老百姓有時多種植的蔬菜在供大於需沒有人買時都爛在地裡時,有誰去關心的?前些日子我們這裡的菜市場販子拉了一車乾的大蒜頭是十元七斤,可見販子在農民手裡收購蒜頭就更便宜了,有誰去同情痛心蒜農的了?(現在就很少有同情心的人去說一句:你們農民也"蒜"太賠了)。

當六十年代初人口還少時,在中國工業農業正困難時,又是蘇聯逼債時,當時餓壞了那麼多中國人,我們今天應該很好的反思,問題是現在中國每年如果不大量進口大豆及其他農產品及牲畜飼料根本就不行,我國人口眾多,土地卻稀少,再加上農村有些地又不能去很好耕種,這肯定會給將來大眾的吃飯問題造成大麻煩,沒有電視看行、沒有轎車開也行、不去旅遊更行,但就是沒糧食吃可完完不行。

所以,必須要有全國大眾齊心來關心農村農民農業發展,要防止有一天住著別墅、開著轎車、抽著進口香菸、手裡拿著很多錢的銀行卡,卻買不到糧食吃了,如果誰還認為這裡是在寫文章,那就大錯特錯了,因上面已經說了,咱們已經多年以來就在天天的在各大港口碼頭必需的在忙祿著從外國進口大量的包括大豆大米在內的多種農作和牲畜飼料。誰看不到這些問題,誰就不會重視農村農民加農業發展問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最終我們不只是要每年都盼著給退休的人漲工資,同時也希望大家都盼著有關農業部門給農民糧食調整一下價格或是調高一下糧油補貼,真正的用有效的適合的經濟補償來鼓勵調動農民的耕地種糧的積極性,這樣即增加了本國農民的收入,又增加了國產糧油的產量,同時還能減少了進口外國的糧食並會給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匯,(更能防止大量的轉基因農產品進入我國餐槕)大家必須明白世界上唯一一個地少人多的特殊大國(即)中國是要警惕將來的糧食出現危機了,要有備才能無患。特別要防止世界上公認的那個大壞蛋的霸王國家可能會有一天給中國的糧食市場上找事……。所以在中國的糧食問題上,要盡以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確保自力更生,確保自足有餘,才能國泰民安。


幸運52272460729


第一、分田單幹極大的阻礙了農業的高水平深層次的發展,同時也阻礙了農村的各方面的建設(村辦企業、水利設施、道路建設、文化設施、教育資源、養老設施、村民娛樂設施等);第二、一切向錢看的風氣,破壞了農村的基本健康,不管張三李四王二麻子,也不管用什麼手段和何種方法,掙到了大錢,就成了大家的英雄楷模,分不清青紅皂白,笑貧不笑娼,所以那種淳樸的農村人們少了;第三、低廉的農產品價格嚴重損害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田地荒蕪,野草漫山遍野,土地品質越來越差,以往的水利設施變成了殘壁斷緣,除了老弱病殘和幼兒,農村基本沒有必要的勞動人口,這樣的局面如何發展農業和農業經濟。

要想農業和農村健康持續發展,必須要有大的思想大的魄力大的手法,破除這些束縛農業發展的枷鎖。第一恢復集體所有制(好的東西不怕回頭路,碰到南牆了),建立村辦企業;第二政策扶植,把每年大把的進口糧食的資金直接補貼給種植者;第三發展農村教育醫療和養老,解除農村人口讀書難(讀不起),看病難養老難的後顧之憂,吸引部分人們願意留在農村,同時加大農業人口的基本保障和基本福利;第四加大對農業科技人員的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待遇,科技興農。

糧食安全是一個國家長期穩定和諧發展的最基本因素,一旦發生戰事,人家只要掐斷糧食供應,那麼就會不打自亂,不戰而敗,所以糧食安全絕對是天大的事,農業健康穩定發展是天大的事。


劉老大47392071


一,分田單幹。個體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和集體比。現代農業規模化和集約化才是農業未來之路。中央推出的“土地流轉"政策,也是要讓農民零散的土地重回規模化。

二,穀賤傷農。農資農機具價格猛漲,種田成本越來越高,而糧食價格卻原地踏步。

三,大量外國進口糧食,比如美國大豆等,衝擊本國市場,傷害豆農的利益和積極性。

四,農業科技缺乏投入。優良種子,農機具和農資幾十年一貫制,沒有與時俱進。

五,缺少銷售和運輸體系。中間商攫取了大量利潤,生產者沒有定價權,處於被剝削和奴役的地位。


弈海飄流


進口糧食是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還是最大的制約因素。

大家都知道,穀賤傷農。谷為什麼會賤呢?大量進口糧食壓得本土糧價升不上去,導致農民種地賠錢。所以廣大農村的青壯年紛紛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背井離鄉,到城市裡去打工賺錢。

凡是現在到過農村的人不難發現,農村呈現給人們的是一老一小,也就是老人和孩子。現在很時髦的話是:留守老人、留守兒童。

農村如何發展?農業基礎地位如何保證?

說一句不好聽的話,農村死氣沉沉,哪有活力。真不知道農村的振興靠什麼力量來支撐,農業基礎地位如何來鞏固。

用某位偉人的話說,天蹋不下來,天蹋還有大個子的人給頂著。

我等P民,鹹吃蘿蔔淡操心,只是位卑未敢忘憂國。

(寫於2019.03.28)


吉祥如意


言而總之,主要是兩方面原因!這是一位在農業方面近30年的原創作者“十星科技”的親身體會,也是感受最深的兩點!

第一,農產價格太低,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

中國是一個“地少人多”的國家,本應該和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家一樣,走【高品質,高價格】的精品農業的路子。

比如:有報道“日本的稻米價格是我國的10倍至20倍,而韓國是我國的5倍至15倍”。試想,如果我國的農產品價格提高到5倍,甚至只提高2—3倍,那麼,農產品的質量會大幅度提升,更多的精英人士會紛紛進入農村,加入農業,縮小城鄉化的差別。

但是,什麼規模化種植,什麼美國式農場的【地多人少】的模式,人家可以一年一季,人家可以休耕,人家可以一個農產1500畝耕地,這些,中國學不來的!

再就是,美國的農業區降雨充沛,美國的耕地耕深35釐米左右,這些,也是中國學不來的!

於是,造成了中國農產品一方面依賴【大量化肥,大量農藥】,一方面更多高素養的農村人才離開農村,離開農業。

第二,從事農業的科技素養普遍偏低,也加大了農業效益的低下的惡性循環。

說實話,當前從事農業生產的除了60歲—70歲的老農,科技水平受限制之外,很多所謂的【家庭農場】,所謂的【農業合作社】以及所謂的【農業農產品生產公司】,這些負責人,真正懂真正科技的又佔多大比例呢?!

舉例一:從事小麥生產的合作社,幾個知道小麥的底肥怎麼更經濟高效?幾個知道小麥春一水晚澆能增產?幾個知道小麥提前“一噴八防”可以事半功倍,增產顯著?

舉例二:從事玉米種植的家庭農場,幾個知道玉米稀植更高產?幾個知道玉米最喜歡尿素?幾個知道夏玉米只需要幾十斤尿素就可以增產幾百斤產量?

舉例三:從事瓜果蔬菜生產的農產品公司,幾個知道什麼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而且又經濟實惠?

以上兩方面,其中種種狀況,值得更多的人的思考,深思。


十星科技


民以食為天,農業生產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肚子,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但不是農業強國。籠統的講中國農村人口9億多,而隨著城鎮化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在城市發展,真正成事農業生產的有7.9億左右。然而這仍然是一個非常寵大的數字,按我國人口13.9億計算,農業人中佔比仍然大大超過50%。山少作為農業人口中的一員,說說自己的直觀感受。

一、搞普通農業不賺錢,搞特種農業困難多。

山少所在的湖南農村,人均分得良田1.13畝,農業生產的主要作物以稻穀為主,稻穀一年可以種植兩季,按每季豐產1000斤,每百斤稻穀市場回收價120元計算,每人每年可以農田中的產值是2712元,除去種子、肥料、農藥等耕種直接成本,利潤不超過1500元。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只有在外打工半個月的收入。

而搞特種農業種植雖然經濟效益高,但困難重重,一方面技術上欠缺,另一方面無銷售渠道,風險高。

二、傳統農業方式效益低,現代農業缺技術缺資金。

在農村生活的農戶的生產方式大多都比較傳統,種幾畝地,養幾頭豬,喂幾隻雞禽,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低。

每年農業大學培養的各類農業技術人才不少,真正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卻不多,沒有這些技術人才投入到農業生產中,使得農業新技術應用程度低,這就使得農業發展受限。

另外要想規模化農業,資金也是受限因素,山少也曾去銀行貸過款,要從銀行拿到農業貸款困難也很大,雖然國家在政策上有不少扶持,但在實際操作中困難仍然不小。

三、人均耕種面積小,農產品價格波動大保障低風險高。

我國農業人口多佔比高,人均耕地面積相比農業發達國家有不小差距,憑著自家的這一些土地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很困難,要想規模化種植發展就需要從其他農戶手中流轉土地,這不但使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也使得被土地流轉後農戶要將生活的出路轉向其他行業。

除主要糧食作物外,很多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很大,就生豬為例,2018年一年的價格波動就相差一倍多,這就使得養殖風險提高不少,我們當地的一家養殖戶戲稱養豬賺不賺錢要靠命,使得有資源有資金的精英在不願意投入資源在農業這種利潤低、風險高的行業中來。

總的來說,我國要成為農業強國因諸多因素影響,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吳家山少


1.生產方式落後

提高耕地產能,就需要農民科學種植,成規模種植。科學種植方面經過國家幾代人的努力,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而規模化種植卻是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規模化種植一直難以解決的原因就是土地體制問題,中國的土地自從1978年開始一直就是集體所有家庭承包制。這樣的土地制度,在上個世紀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很大程度地促進了中國農業發展,但是放在當下,卻成了制約中國農業發展的不利因素。家庭承包制導致耕地零星分佈,地塊偏小,雖然國家一直也想讓中國的農業種植規模化。但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發展,還是無法完全實現農業現代化,現在國家雖然發展的已經非常的迅速,各類的技術都已經越發成熟並且運用到了各個的行業當中,但是相對於農業來說,農業上的技術還是略顯的有些落後,無論是生產方式還是技術水平,都還在利用古舊的方法,所以如果不改善這點的話,還是會大大制約農業的發展。

2.人口流失嚴重

現在有很多的村子都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現象,就是村中的人口流失嚴重,年輕人和中年人本來是農業發展的主力人員,但是他們大部分都選擇去到城市獲得更高的收入,雖然現在國家開始大力發展農業,但是由於他們已經逐漸習慣城市的生活,並不願意回到農村繼續務農,所以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既然村子都沒有人了,還怎麼發展農業。

3.基礎設施

雖然國家現在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越來越多,但是和城市對比一下,還是城市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雖然現在很多的農村都已經把路修好,但是一些最基礎的服務還是無法就在身邊就辦到,所以還是有很多的人選擇搬到城市生活,這就造成了大把大把的人力流失。

4.村幹部不作為

村幹部作為農村發展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就是有些村幹部的不作為不僅幫不到自己村子的發展,反而還拖了農村發展的後腿,並且由於農民文化水平比較低,這就導致很多有文化的農村年輕人不喜歡去做村幹部,那麼既然農村發展最堅實的後背都無法撐起,那麼農村發展能快麼





農村張濤


制約農村發展,除了思想,還是思想!癥結在於地市級,縣,鎮,鄉,村等等官燎思想上脫離群眾的制約,不幹人事盡哄鬼!一直糾纏於對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諸多方面的虛假事情上!對群眾的切身利益,實質利益上奉行(哄,騙,虛,假,壓)的地方傳統施政方式而樂此不疲!上級下來撿查工作,訪民全都是地方上安排好的,哪位百姓發的言,說的什麼話,也是預先背好臺詞的,應對上級的所謂走訪以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當然,這也是上級領導須要看到的效果!走馬觀花一趟嘛,工作也做了,民以親了,下級臉上也放光了,一舉多得!所以,制約農村發展的根本問題就在於此!?我想農村朋友們感同身受!


獨立寒秋觀滄海789


什麼制約了中國農村農業的發展?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農村人口眾多,13億人口中,有8億人口是農民,現在我國農村發展出現畸形,制約農村的發展,我國要想追趕超越,首先是農村,城市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農村還基本停滯不前。

有哪些因素制約著農村發展:

一,農村是行政的最底層,村委會領導班子的不作為,為了一己之力,拉幫結派勾心鬥角,沒有想如何建設農村,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貪汙腐化,在我國廣大農村基本普遍,都是家族式的競選,當個村長村支書,又是送米麵油,又是送錢,有些地方直接就是現場買票,一票三五百,把競選當場了買賣,使中國農村發展不前的一大要害。

二,農村基礎設施差,以前村裡能通個柏油馬路,都算很奢侈了,要想富先修路,村裡的農副產品才能及時運出去,種地才能有保障。水利設施不合理,政府只為了面子工程,一些設施建好後就如擺設,我們村的灌溉渠就是典型的例子,修好用了三五年就一直閒置,現在就被一些人取土,徹底毀壞了。

三,土地政策,農村土地養活8億農民,但也限制了農民,現在農村土地,比較分散,一家三五畝地就分兩三片,分散不好耕種,集體耕種,有的農戶願意,有的不願意,所以使農村土地產值太低,不利於耕種,應該統一集約化種植,讓土地產生更大的效益,盤活農村土地。


四,農民的知識,技術比較落後,沒有職業農民的技術和科技指導,現在農村,急需一批有知識懂科技會農業的人才,帶動農村人脫貧致富,讓農村土地,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農村是我國很重要的一部分,要想農村發展壯大,不是一下就能解決的,農村發展,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能為了一時之快,走向歧途,要根據農村現狀,制定一些適合當地農村發展的政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