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為戰爭而生的領袖,戰時百姓擁護上臺,戰爭勝利後百姓趕下臺

上個世紀在政壇上閃耀的領袖,不多,若說傳奇式的人物盡在世界大戰之時,能讓全世界人民記住的,丘吉爾算一個。他的經典手勢“剪刀手”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照相姿勢,只因為他一生的政績非常耀眼,以至於成為一段傳奇。

一戰之後,英國有點走入了“瘦死的駱駝”狀態,被戰爭折騰得非常虛弱,任何戰爭恐怕都無法承受了。1918年德國戰敗後,戰勝國狠狠的懲罰了德國,大多數人認為德國再無力還擊,然而當希特勒顯現出挑釁的意味之時,英國想極力避免成為德國攻擊的對象,不停地忍讓,不過這背後一切的卻都被丘吉爾洞穿。

一個為戰爭而生的領袖,戰時百姓擁護上臺,戰爭勝利後百姓趕下臺

他看得出來德國遲早會張著血盆大口撲過來,並一再的警告人們不要支持張伯倫等的綏靖政策,到時候吃虧的是英國自己。不幸被丘吉爾言中的歷史終於上演。

即便是在德國閃擊了波蘭大舉向西挺近,英國都做著“和談”的夢。1940年5月,法國荷蘭等國直接遭到閃擊,英國從夢中醒來,發現不應該聽信張伯倫政府,這才推舉丘吉爾領導英國,他一上臺就展現了對法西斯德國強硬的態度,發表了“跟納粹戰鬥到底”演說。

一個為戰爭而生的領袖,戰時百姓擁護上臺,戰爭勝利後百姓趕下臺

為了保全反納粹的有生力量,丘吉爾決定讓在歐洲大陸上的英法軍隊全部撤退,這就是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如電影中一樣,為了保全這34萬人撤退,英國全國大小船隻,包括私家帆船都跨過英吉利海峽,出動了全國人民前來救這些保衛國家的軍人,令人非常感動。

這也是希特勒人生中最大的敗筆之一,他沒想到日後就是這群人又回到了歐洲大陸打敗了德軍。這更讓丘吉爾受到了英國民眾普遍的認同和敬仰。

一個為戰爭而生的領袖,戰時百姓擁護上臺,戰爭勝利後百姓趕下臺

在英國本土抵禦德國空軍的日子並不好過,由於主要的軍事基地等都被德國飛機炸燬,飛機數量都很有限,有時候英國飛行員只能幾個人輪流開一架飛機執行任務,全民都在艱苦中作戰,最後卻以微弱的優勢挺過了德軍進攻,希特勒不得不放緩腳步。

當《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被撕毀的時候,斯大林被迫和德國開戰,反法西斯力量繼續擴大,原本孤身抵抗德國空襲的英國終於喘了一口氣。美國預見到德國的野心,開始為英國提供戰略物資等幫助。

一個為戰爭而生的領袖,戰時百姓擁護上臺,戰爭勝利後百姓趕下臺

珍珠港、莫斯科保衛戰後,戰局出現轉折,盟軍走向戰局有利的一方,丘吉爾看到這樣的情景,認為納粹已經不再是當前最大的問題了,而站在自己面前曾一度合作的蘇聯一躍成為最大的敵人,在對德最後的作戰裡他遲遲不想幫助東線的蘇聯,想讓雙方兩敗俱傷。

斯大林深知丘吉爾的目的,從他的言辭當中可以知道,如果不是英國的拖延,說不定戰爭真的會早點結束。丘吉爾甚至還想趁亂直接出兵打擊蘇聯,但是因為輿論壓力和自身條件限制卻只好作罷。

一個為戰爭而生的領袖,戰時百姓擁護上臺,戰爭勝利後百姓趕下臺

二戰結束後,在此次戰爭中立了大功的丘吉爾本以為自己會連任,很多外國人也認為這是鐵板釘釘的事兒,但沒想到,歷史戲劇性的一面卻出現了,英國民眾卸磨殺驢,丘吉爾下了臺(百姓需要的不再是一個戰爭首相,而是一個能帶領人們走向幸福生活的首相),這大概就是英國一直維護的民主制度的意義。

當然丘吉爾的反蘇態度一直沒有改變,戰後一直和美國等一起展開了對蘇的冷戰。後一度再次當選首相,但歲月不饒人。縱觀丘吉爾的一生,客觀的說,丘吉爾確實是一個有鐵手腕又很優秀的執政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