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為何成了書法家必備的書體?不會寫楷書的書法家註定不是書法家嗎?為什麼?

書法影響力


“學習書法最好從楷書入手”與“楷書是書法家必備書體”,這是兩個概念,換句話說,學習書法最好從楷書入手,但並一定要求每個人的楷書都寫得很好。



為什麼要從楷書入門學書法?

因為楷書筆法豐富,從楷書入手事半功倍。篆書純用中鋒,隸書出現側鋒,楷書則中側並用,方圓兼施,學一體則掌握了五體的基本筆法,何樂而不為?

為什麼又不要求人人都要寫好楷書呢?


從楷書入門,是因其筆法豐富,而筆法是書法的基礎。當一個人學習書法的目的是為了主攻行草,那他在掌握基本筆法後,完全可以去學習行草,而不用花太多時間在楷書上。

網上有些人動不動就讓人家寫幾個楷書曬一曬,似乎不會楷書就不是書法家,持這種觀點的人完全不懂學習楷書的目的。

再說另一個觀點。現在很多人在藝術簡介中有一句“五體俱備”或“五體皆精”,對於五體,我覺得一是不必都會,二是做到皆精怕是很難,書法史上恐怕也沒幾個人做到。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不少書友認為楷書是萬法之王,在他們看來,把楷書壓扁拉寬就是隸書;把楷書按一定規律彎曲摺疊就是篆書;用細長鋒把楷書寫長寫瘦就是瘦金;把楷書寫快一點就是行楷,再快一點就是行草,飛快起來就是狂草……。當然不是這麼回事。今天偶然看到一朋友對此的評語――在書法的世界裡,除了楷書你還知道什麼?我覺得這個反問很經典。



楷書不是萬法之王,更不是什麼所謂的必備書體,但楷書的確能夠比較直觀清晰的反映筆法結構的基礎。辯證看待這個問題:歷史上不會寫楷書的書法大家絕對沒有,書法大家也沒必要人人都把楷書寫到顏真卿歐陽詢那個程度。舉個例子,歐陽詢楷書一流,如論草書張旭能甩他幾條街。楷書學好了,行書草書未必就好。術業有專攻,學行書草書要有一定的楷書底子,會其大概即可,關鍵還是在自家書體門道的習悟上。



不會寫與不擅寫是兩個概念,題主所指應當是不擅寫。古人與今人一樣,先生帶學生識文斷字都是從楷書教起,古代知名書法家都是文人士大夫,不會寫楷書還談什麼書法家呢?

需要強調的是,用楷書水平去鑑評衡量一位草書家行書家的藝術修為,是不科學不靠譜的。

抱庸妄談。


抱庸齋主



楷書是通行的使用書體,也是學習書法的入門的首選書體。嚴格意義說,楷書的確是書法家的必備書體,因此,書法家是必須7艘過楷書這一關的。這裡說的楷書關,是指的楷書的技法關,不是說的楷書作品或創作能力關,因為的確有書法家楷書不是專擅,但就楷書的技法亦或楷書技法的原理關卻是非常精彩的。當然更多仍然是具有非常紮實的楷書基本功。在就是楷書具有實用與欣賞兩種功用,而其他書體就要相對退後一些,特別是在使用方面。



關於楷書不是專擅就不能成為書法家的問題,不是絕對的。

楷書主要是我們初級入門最適合的一種字體,因為其點畫不相連著,點畫節奏清晰,結構清晰規範,易讀易識,書寫速度相對穩健,利於初學者把握和體驗書法的技法。特別是初學者,即便成不了書法家,也能夠寫一手規範美觀的字。


翰墨書道


楷書應為書法之基礎,這應該是規律性的原則和觀念。

有"不會寫楷書″的書法家嗎?

餘以為,楷書為習書者之基礎,應是不爭之論。但若非"反其道″而行,否定此論,又有誰能強行阻止呢?那是個案,不是通則。

楷書作為基礎技能,應為所有書法家所"具有″,但不一定為所有書法家所"備用"。

不會寫楷書,慢說不是"書法家",可以講並不具備書法創作的基本功。只是用毛筆寫字而已。現在形成一種普世的錯覺,一見用毛筆蘸墨在白紙上寫字,就叫書法。已經沒有了"審美標準″和"質量要求的概念″,這是很悲摧的文化現象,這是"書法概念"的混沌丶弱化。

強調楷書的"基礎性",並非強調個人在書法創作活動中,楷書的"必備性″。

即便書法家,亦是各有擅長。不能說擅長丶愛好寫楷書的才是書法家,否則便不是書法家。

不以楷書為基礎,是否就成就不了一個書法家,不在本文論述範圍之內,就此打住。









真空妙有無量壽


梅園老人作為一個鑽研書法旳人,這兩個問題還是有把握回答的。

先反問一下,楷書是每個書法家必備的書體嗎?是不是這樣呢?根據各書體演化的過程,楷書是一種出現較晚的書體,在它之前有大小篆,隸書,章草四種,隸書由小篆逐漸演化而來,章草則是隸書的快寫。這就是說我們初學篆,隸,章草,就不必學習楷書,學習篆,隸可直接從本書體入手,章草要有一定的隸書基礎。而書法家不是天生的,都是從初學者通過努力成為書法家的,由此可見,除非不是把楷書作為當家書體的書法家,都沒有必要把楷書作為必備的書體。

第二個問題,不會寫楷書就不能稱之為書法家,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如我們創作篆,隸書體為正文內容的書法作品,一般用行楷書題款比較好,但是作為一個書法家卻不會寫楷書,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至於楷書寫得怎麼樣或好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首先楷書作為一種相對比較獨立的書體,點畫都是實實在在的,任何一點弊病都可以看出來,要想把楷書寫好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幅楷書書法作品如何達到最佳組合,那是擅長楷書的書法家們考慮旳事,更何況楷書還分小楷,中楷,大楷,梅園老人也覺得楷書夠難的。其次作為一箇中國人,只要過了義務教育,一般楷書的知識和書寫能力是有的,初學楷書如果認真臨帖加以訓練,相對於其它書體還是比較容易入門的,書法家不會寫楷書那肯定是無稽之談,不過按照書體演變的規律,是楷書之後才有今草,狂草和行書,特別是行書,實際上是楷書的快寫加部分草法而形成的書體,因此,寫行書的書法家必須要有紮實的楷書功底。今草(小草)和狂草(大草)具備楷書點畫的形質,寫這兩種書體的書法家也要在某種程度上掌握楷書的一些技巧…

總的來說,書法在當代只是人們欣賞,把玩的藝術,連楷書旳抄寫功能也無多大的實用性,書法家的精力更有限,把一種書體寫好已經相當不錯了,因而楷書並不是書法家們必備的書體,如果一個書法家連楷書都不會寫,那他(她)是怎樣成為書法家的?莫非他(她)是一個沒有上過一天學的中國文盲!


宋詳軍


術業有專攻。不擅長楷書,未必不是書法家,人家可能在其他書體上卓有成就,比如,專工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功夫並不是衡量書法水平的唯一標準,只能說它是一個證明條件。

楷書範圍相當大,歷代都有不同特色的楷書。具有代表性的楷書是魏碑、唐楷。其實,這種說法不夠全面。仔細想想看,魏碑和唐楷多是碑碣墓誌銘上的刀刻字拓下來的,通常叫碑帖。那麼,字帖是什麼呢?主要指歷代名家書寫的中小楷字體之類,多數是墨跡的,儘管有的是刻字拓本,書寫性依然保持比較清楚,故稱為字帖。


碑帖、字帖是兩大系列,楷書帖風格種類繁多,技法各有千秋……

不管怎樣,不會寫楷書就等於對楷法不熟悉。只練〈九成宮〉、〈多寶塔〉……顯然書法藝術營養不足,很難跳出寫字的圈子。所以,真正想提升書藝水平,必須碑帖、字帖都得學,歷代典型的楷書都要練一點。

之所以說楷書是檢驗書法家功夫的一把尺子,是指對楷法是否精通,並不是說非得把很多楷體字帖寫得都特別逼真。總之,不練楷書不行,練的少也不行,不然的話,日後創作過程中,可能會由於缺少楷法這個關鍵元素,影響書藝水平提升。

上述僅是個人見解。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互動交流。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楷法無欺!雖說楷書不是最早出現的文字,但是時代在改變,不能因為它不是最早出現的文字就否定了它的專業性,你也不可難讓一個初學書法的人從甲骨文練起,縱觀書法千年,有幾個大家楷書寫得差的。書聖的老師衛夫人都是以楷書而流傳千年的,更不用說楷書最高峰時的盛唐,當你剛開始進入學堂,老師教你的是怎麼筆一劃寫字,當你初學書法也是一點一橫的學起,我相信沒有哪個老師會讓你練習草書,如果你連這個字最基本的瞭解都沒有,你甚至看提按都不會,寫個字四仰八叉的誰會相信你會寫字。楷書還有一點就是所有人都能看得懂,書法不是某個圈子的專利,在和平年代人人都會寫字,當你狂野的寫了一通,然後再來個狗爬一樣的簽名時,你會發現旁邊人的目光會如何。練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因一時痛快就直接略過了楷書的練習,楷書教會你如何起筆,如何運筆點劃之間如何結體,如果你最基本的東西都不會,怎麼能說你會書法。


-_藍色邊緣


凡事都有過程。沒學走就會跑,麵粉直接變饅頭,認為不可能嗎!人們功利心太重了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好在我們從小用筆,雖是鉛筆但也對寫字有影響,似手控制毛筆也容易了很多,但畢竟缺失很多細節。所以,我認為,寫字還是一步步來。



尿毒症142922699


術有專攻,古人不見今時月,李斯趙高,皇象張芝未見楷也是書法家,從字形上說,篆書即是方塊字,而楷書,不過是唐以後書寫正文的書體,易識而不易錯,使用性強故而推之,書法家楷書會寫知其規矩則可,不必深究,性格決定你研究喜歡什麼書體,不必言必楷,篆書隸書都能學到書寫的規矩。


蘭竹軒主人


我的觀點是不會寫楷書者,不能稱書法家。其實字體只是表象,本質是技法。作為一名書法家,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技法。楷書對技法要求比較高,稍不到位即成敗筆,且不易出名獲獎,因此許多人不願下苦功。書法家可專精一體,但同時應積極豐富自己的技法,涉獵各體。技法有明顯短板者,已然氣短,怎敢妄言成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