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正義文物造假:葉恭綽為護國寶造假“毛公鼎”,日本人上當

“毛公鼎”如今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是鎮館之寶之一。自1843年出土後的一百多年內幾度轉手,其中自1911年到1935年,毛公鼎一直藏在天津二十幾年,秘不示人,這段時間誰也沒見過這件國寶。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董春生下地幹活,挖出一尊青銅器,有一尺多高,六十多斤,大口圓腹,雙立耳,三蹄足。古董商聞風而至,以白銀三百兩買下,帶到西安,賣給了古董商蘇億年。

 史上最正義文物造假:葉恭綽為護國寶造假“毛公鼎”,日本人上當

毛公鼎

蘇億年與他的哥哥蘇兆年,和北京的金石學家、翰林院編修陳介祺交往多年。陳介祺藏有商周、秦漢銅器近四百件,另有大量璽印、石刻、陶器、磚瓦、造像等。他對蘇家兄弟以誠相待,不厭其煩地向他們傳授古器辨偽知識,所以三秦之地出土了重要器物,蘇家兄弟都會及時告知陳介祺。

咸豐二年(1852),蘇億年將這件青銅器帶到北京,陳介祺鑑定,認為這件青銅器造型渾厚凝重、飾紋簡潔古雅,應該是鑄造於西周晚期。鼎內密佈五百字銘文,內容大意是說:周宣王即位之初,重用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大小政務,賜給他大量物品,毛公為感謝周王,特鑄鼎記其事,傳示“子子孫孫永寶用”。陳介祺將這件青銅器命名為“毛公鼎”,花了一千兩銀子,從蘇億年手中購得此鼎,悄然運回山東濰坊老家,秘不示人。

 史上最正義文物造假:葉恭綽為護國寶造假“毛公鼎”,日本人上當

毛公鼎拓本

毛公鼎銘文是西周青銅器中字數最多的,其書法是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筆意圓勁。陳介祺擅長墨拓技藝,拓制了毛公鼎銘文流傳於世。兩江總督端方研究金石學,蒐集青銅器。他見過毛公鼎的銘文拓本,卻未見過實物。陳介祺病故後,光緒二十八年(1902),端方派人找到陳介祺的後人,說嘉慶十三年兩江總督阿林保為祝賀嘉慶皇帝五十大壽,獻上“散氏盤”,今年是光緒皇帝三十五歲壽辰,他要向皇帝獻上毛公鼎。最終端方出資一萬二千兩銀子,強行買下了毛公鼎。不過時隔五十年,毛公鼎翻了十二倍,這個價格也還說得過去。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端方被派到四川鎮壓保路運動,被革命軍處死。端方的後人因家道中落,將毛公鼎帶到天津,以八千元的價格抵押在華俄道勝銀行。這是一家由俄國、法國與清廷合股組成的銀行,總行設在彼得堡,十月革命後搬到巴黎,分行設在上海外灘,天津英租界設有辦事處。

 史上最正義文物造假:葉恭綽為護國寶造假“毛公鼎”,日本人上當

毛公鼎

曾有日本、英國、美國等國的藏家想從道勝銀行贖走毛公鼎,端方後人不肯同意。1926年華俄道勝銀總行因證券交易失利而破產,在華分行停業,所發行鉅額紙幣皆成廢紙。這個時候,英國記者辛浦森出五萬元向端方後人購買毛公鼎,端家還是沒同意。天津大陸銀行董事長談荔孫出面,將毛公鼎轉押到大陸銀行。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華北局勢撲朔迷離。北平圖書館將敦煌寫經、古籍善本、金石拓片、輿圖及部分珍貴的西文書籍裝箱後,也存放到了天津大陸銀行等較為安全的地方。

1932年9月4日上海《申報》載文:“……毛公鼎尤為稀世之珍……最近始為葉恭綽等集股贖回,本息共用洋八萬元,現在收藏於天津。”這是當時關於毛公鼎去向的較為準確的信息。

 史上最正義文物造假:葉恭綽為護國寶造假“毛公鼎”,日本人上當

葉恭綽

葉恭綽是廣州番禺人,畢業於京師大學堂,是交通系成員,曾經擔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他花費大量財力,收藏了大量古籍文物、稀世珍寶,除了毛公鼎之外,還有王羲之《曹娥碑》、王獻之《鴨頭丸帖》、張純修《楝亭夜話圖》等珍品。

1937年抗戰爆發、上海淪陷後,葉恭綽準備到香港避難。臨行前,他秘密將七大箱文物寄存在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美藝公司倉庫,毛公鼎就在其中。1940年,葉恭綽的姨太太潘氏為了侵吞葉恭綽的財產,向法院提出起訴,並向日本憲兵隊告密,說毛公鼎其實就藏在上海。

 史上最正義文物造假:葉恭綽為護國寶造假“毛公鼎”,日本人上當

葉恭綽與友人

葉恭綽聞訊後,急忙跟侄子葉公超聯繫,讓他去上海,想辦法保護毛公鼎,決不能讓毛公鼎落到日本人手裡。誰料葉公超剛到上海,便被日本人逮捕。葉恭綽無奈之下又生一計,造了一隻假毛公鼎,派人偷偷帶到上海,交給日本人,日本人放了葉公超。葉公超帶著真正的毛公鼎,秘密逃到香港。不久後,香港被日軍攻佔,葉家又託德國友人將毛公鼎輾轉送回上海,由軍統派人保管。

抗戰勝利後,上海成立毛公鼎保管委員會,葉恭綽被聘為委員。一年後,毛公鼎由上海運至南京,收藏在“中央博物館”,後來輾轉南遷至臺北。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建成,毛公鼎成為鎮館之寶,放在商周青銅展廳最醒目的位置,永不更換。(文:何玉新)

 史上最正義文物造假:葉恭綽為護國寶造假“毛公鼎”,日本人上當

臺北故宮

 史上最正義文物造假:葉恭綽為護國寶造假“毛公鼎”,日本人上當

毛公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