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找工”的時代結束了?

藍莓汁423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清楚什麼是人找工?

個人理解,改革開放初期,中期,崗位少,求職的人多,所以,就必須人主動積極去找工作,就是人找工。而在現在,過去作為產業大軍的農民工在城鎮拼搏多年以後,逐步掌握了經營管理,技術,客戶,信息等等,已具備了創業的條件,所以,不少人回家鄉創業,那麼,當地人就不需要到城鎮打工了,因為在家裡同樣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所以,城鎮企業就找不到工人了,而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眼高手低,是不會去一線當產業工人的,技校的學生非常搶手,但人數不多,於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的崗位招工相當困難,這就是本題提到的人找工時代結束了。

我認為總體來說,這提法是對的。但也有一個現象就是大學生的工作很難找,農村到城裡打工的農二代,農三代找工作也是挑來挑去,很難找,他們同樣要找輕鬆的,而且這些農民後代與他們的勤勞,耐勞的父輩不同,他們有相當部分的人在家裡也是基本不幹農活的,也是家裡的掌上明珠,所以,也很難找到工作,所以還是還是人找工。

大學生不願意幹體力活,第一選擇是自主創業當大老闆,就像勵志的心靈雞湯一樣。第二是報考公務員,第三才是到大國企或大公司上班。農民的後代同樣不願意幹勞動強度太大的工作。所以,一線的產業工人崗位就繼續招不到人了。

就業觀念,社會地位,工資,福利,醫療,退休等,不同的編制,不同的崗位的差別太大了。

人往高處走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但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的發展,相信是會有所改變的。


西嶺過客


什麼是結束?

是以後沒有人找工作了嗎?

還是以後不會有工作呢?

這個事情永遠不會結束,在我們現在這個和平年代,結束人找工概念是我們的一種美好願望。如果去對比一下戰亂國家,人找工還是很普遍性的。

在我們底層,拿著2000塊錢的工資。準備換一個3000工資。或者擺個攤,掙個100塊錢來天的人。數不勝數。看到過什麼很多剛出來的技校生,我自己曾經就是,15/6歲什麼都不懂,學校說的安排什麼好工作,不得承認一個學校有1/2去到了所謂好的工廠做技術高一點的一線工人。那麼其他98%的學生。去電子廠。去自己家的工廠(能自己家開工廠,做生意的人,98%不會去讀技校吧)等他們長大一點了懂事了。就開始換工作,換自己喜歡的,換覺得有前途的,換著換著又到了我現在這年紀。隨著一批一批不懈的循環。

我認為人找工,是不可能結束的。

謝謝


老魯說


也許還沒結束

現在是人找工,還是工找人,都存在,合適的人碰到合適的工作最理想,合適的人碰到勉強的工也還行,不合適的人碰到不合適的工作最是麻煩

是為了工作而工作,還是為了興趣而工作,現在已經同以前不一樣了,以前人找工的時候,很多都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以前的工作比較單一,除了高學歷的人,從事科研,教學,航天等等高技術的工作,很多人都是分配的工作,還有就是個體戶和務農

當社會越來越發展後,個體戶都已經富裕起來了,勞動密集型人才就需求多了,那時候的工作都是老鄉帶老鄉各地的勞動局勞務派遣工作,所以是人找工多點

現在的工種都是很細化的,所學之專業不一定能很好的適用於現在的公司發展需求,現在都是工作在找合適的人,你可能需要看準一個工作,然後去學習,以便於能很好的匹配工作



超級奧特曼58100415


"大多數人找工"的時代結束了!


用戶5001940990379


目前的就業崗位多,勞動密集型企業也多,很多地區已經在加快本地的基礎建設,所以能提供的就業崗位也多了,企業出現招工難,用人荒,所以說人找工的時代結束了。但是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淑影若邪


看怎麼理解“找工”,如果限定為找個組織進行勞動力和金錢的交換,現在確實比以前少了很多,人不再像過去那樣限定的死死的,有了更多的機會。

但如果將“找工”理解為找到自己的事業,這個就永遠不會結束。


管理諮詢精兵一個


其實,那個時代是人找工呢?

找份工作容易,找份好工作不容易。


用戶3552110201841


不過,我對這個不太理解!人找工是什麼意思??

不好意思!有人願意,解釋一下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