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调对接优势互补 红桥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公调对接优势互补 红桥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公调对接’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的各自职能,实现了优势互补,既能缓解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压力,也能使‘非警务’矛盾纠纷得到合理分流和有效调解,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安红桥分局和苑派出所所长李宝刚说。

2018年以来,公安红桥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借鉴发展“枫桥经验”,在创新推进“公调对接”工作中突出目标、责任、专业化“三个导向”,有效促进了司法行政与公安工作联动融合、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联动融合、单一手段与开放共治联动融合。作为全区“公调对接”试点单位之一,2018年8月以来,和苑派出所调解室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1件,其中成功解决并立卷上报的典型矛盾纠纷8件,群众送来锦旗若干。

两面玻璃墙 让调解工作更透明

公调对接优势互补 红桥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和苑派出所一楼办公区,有两间屋子很有特点:墙上有醒目的大字——“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一面是透明玻璃,两间屋子隔着过道,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对面屋子的人。

副所长贾志刚解释到,这两间屋子就是和苑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调解室。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最担心的就是调解员“偏向”对方,为此,调解室特意设计了玻璃墙,当事人能看到另一间屋子里的对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但听不到对方讲话。这样一来,可以打消当事人的顾虑,增强调解工作的透明度,同时也避免了互相干扰。

2018年8月底,和苑派出所作为“公调对接”试点单位,会同司法所挑选2名驻所律师、2名人民调解员,专职从事调解工作。同时,各居委会均有专人对接,还有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

律师和人民调解员每周一、三、五白天坐班,夜晚及周六日实行“响应值守”。除了属于非警务警情的民间纠纷,在法律法规框架内,把适用调解的治安案件、刑事和解案件也纳入“公调对接”的联动调解范围,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防止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同时,定期回访纠纷当事人,把相关信息纳入公安综合评价系统,客观评价调解员和接处警民警的工作效果,起到监督作用。

公调对接优势互补 红桥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合力攻坚 妥善化解“跑水事件”

公调对接优势互补 红桥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和苑派出所是个新建派出所,挂牌还不到3年时间。该所辖区新建楼房比较多,住户大多是附近西沽、西于庄棚改定向安置项目的还迁居民,日常矛盾纠纷较多,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

为及时化解发生在辖区的矛盾纠纷,和苑派出所依托巡控队快速出警现场调解、办案队专业处警治安调解的优势,与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室无缝对接、优势互补,极大地提升了调解工作的成功率,及时将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了辖区平安。

有一次,一租户家中跑水,住在楼下的张大妈与其发生争执,光是打110报警就不下10次。每一次,民警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磨破了嘴皮子给双方“降温”,但双方都坚决不让步,60多岁的张大妈情绪尤其激动。

社区民警告诉所领导,张大妈并非不讲理的人,以往看见民警总是热情地打招呼。而现在因为邻里矛盾,原本胖乎乎的张大妈整个人瘦了一圈,每天挂着黑眼圈在派出所、居委会、物业公司之间奔走,非要讨个说法。用张大妈自己的话说,“这个事一直解决不了,水还在跑冒,房子也没人给修,我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都快抑郁了。”

派出所领导意识到,这件事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很可能升级为更大的矛盾,甚至酿成“民转刑”案件。为此,派出所及时协调司法所,组织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会同当事人所在小区物业公司、居委会、水电维修公司等单位多次会商,反复做张大妈和楼上租户的思想工作,并帮助张大妈联系有相关经验的律师,寻求通过诉讼途径解决问题

经过一周时间的联合调解“攻坚战”,楼上租户最终同意把水管修好,并赔偿张大妈3500元。

“公调对接”让张大妈的诉求得到了圆满解决,她的生活恢复了平静,脸上也有了笑模样。给派出所、司法所送锦旗时,张大妈高兴地说:“太谢谢你们了!现在我心情好多了,顿顿吃饭都倍儿香,体重一不留神涨了5斤!”

公调对接优势互补 红桥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依法调解 用好用足法律武器

公调对接优势互补 红桥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调解工作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因为‘法’是最能让人服气的。同时,这也是一个普法过程,比如在一起家庭纠纷的调解中,双方当事人就对《婚姻法》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内容有了深刻理解。”和苑派出所所长李宝刚如是说。

李宝刚提到的这起纠纷,在和苑派出所相当“有名”,几乎每个警组都曾参与处置。纠纷起因并不复杂:张某、刘某本是夫妻,二人诉讼离婚,法院已经受理。因居住地面临拆迁,为了还迁指标,二人发生激烈争执,甚至大打出手。

那段时间,张某、刘某多次打电话报警。民警一看到报警人的手机号码,就知道这两口子又因为房子打起来了。

类似的家庭纠纷并不鲜见。在以往的调解中,民警一般是先控制局面,防止现场事态升级,然后劝双方看在多年夫妻情分上各让一步。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引入了“公调对接”机制,由律师为双方释法答疑,用法律化解纠纷,调解工作变得更专业、更规范,也更有效。

在这起家庭纠纷的处置过程中,“公调对接”调解室全程协助处理。先是由驻所律师接洽双方当事人,和调解员一起给二人做思想工作,讲解有关法律规定,并明确告知双方:一旦实施暴力造成伤害,就不是“家务事”了,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调解员会同公安、司法部门多次到法院说明相关情况,为法院调查这起离婚案提供帮助。

最终,这对当事人的离婚案件及时宣判,房屋还迁也顺利进行,避免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据介绍,下一步,公安红桥分局将认真总结和苑、西沽两个派出所的试点经验,将“公调对接”逐步推广至分局各派出所。同时,与司法部门联手加强“公调对接”工作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探索更及时、更有效的调解途径和方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公调对接优势互补 红桥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