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走亲戚的尴尬:不走不亲,走了烦心,为何如此纠结?

农村走亲戚的尴尬:不走不亲,走了烦心,为何如此纠结?

在农村中,氏族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子中,往往大家都需要抱团取暖才能在村里占到一席之地。在一个相对强力的家族之中,成员在外面才不会被人看不起,不会受人欺负,办什么事都会更加方便。

农村走亲戚的尴尬:不走不亲,走了烦心,为何如此纠结?

所以,作为农村人,老一辈人总是告诉下一辈人要如何维持关系,应该如何在人情社会中吃得开。各种找人办事、找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们都想着钻空子,几乎没有什么公平的意识可言。别人找了你不找,那么最终吃亏的一定是你,在这样的文化下,每个人都只好融入其中,就像农村人常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走亲戚其实也是一种维护亲友关系的方法,从前人们总是热衷于这项活动,但现在却遭遇了尴尬:不走不亲,走了烦心,为何会如此纠结呢?

1、农村的封闭有了改善

农村走亲戚的尴尬:不走不亲,走了烦心,为何如此纠结?

从前农村人生老病死都在家乡,几乎一辈子都走不出去,而乡土观念极重的农村人一般也不会想要离开家乡,除非是遇到了什么意外情况,这才会“背井离乡”。在这个封闭的小圈子里,人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所有的日常活动都集中在村子里。与别人打好关系,结成组织才能有效提高个人的生存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随着城镇化的趋势,农村的封闭有了改观,人们互相依赖的程度已经不那么紧。

2、亲戚间的阶层分化越来越大

农村走亲戚的尴尬:不走不亲,走了烦心,为何如此纠结?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发展到了今天,在经济发展的大时代,依托市场经济,很多敢拼敢闯,有头脑肯行动的人都收获了不菲的财富。特别是90年代的下海经商潮,很多没文化的农民也捞着了第一桶金。那时候起,亲戚间的贫富差距开始拉大,随着下一代的出生,这距离更是扩大到了心理的层面,几乎已经变得不是一类人,双方交往起来都会很有心理障碍。

3、费钱、麻烦

农村走亲戚的尴尬:不走不亲,走了烦心,为何如此纠结?

假如第2点说的是贫富亲戚之间的问题,那么这一点几乎是使用于所有亲戚关系的,上门走亲戚,送礼物、红包是必备的。农村人一年到头也赚不了什么大钱,一旦拜年光是红包就少则一两百,多则三四百,可以说是比较重的负担,这需要有很多流动资金。当然,大部分情况下,对方也不会真的收,会用回礼的方式还回来,但这个来往的过程也比较麻烦和浪费时间。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