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仅为“后周殿前都点检”,陈桥兵变怎么轻而易举成功?

赵匡胤仅为“后周殿前都点检”,陈桥兵变怎么轻而易举成功?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在攻取幽州时突发重病,回到汴梁驾崩,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称周恭帝。

公元960年,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朝廷委任赵匡胤,率领大军前去抵挡辽国入侵。赵匡胤统军出发,仅仅走到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就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回师汴梁,一举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这看着像唱戏一样,夺取政权,兵变这么简单,不可思议,赵匡胤当时为殿前都点检,即通俗的“禁军统领”,33岁,还属于青年将领,论资排辈,名望怎么说也欠缺。在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开封城中没有发生以往五代改朝换代时出现的那种烧杀抢掠的混乱局面,简直是和平过渡权利的典范。

赵匡胤仅为“后周殿前都点检”,陈桥兵变怎么轻而易举成功?

北宋建立刚健时,后周一些带重兵在外执行巡边使命的将领,如慕容延钊、韩令坤,都表示拥护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及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赵匡胤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李筠和李重进。从此其他弱小的地方藩镇更感到无力与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这样,北宋全盘接收了后周的资产。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赵匡胤兵变如儿戏般容易?笔者通过分析当时五代十国历史,大概就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皇族宗室衰弱。后周太祖郭威起兵时,在京的家属全部被后汉影帝刘承祐杀死,包括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郭威全家被杀,导致无后,因此只能传位给养子柴荣。柴荣的几个儿子当时也被刘承祐所杀,柴荣突然暴毙时39岁,最年长的儿子柴宗训才7岁,是在起兵后才生的儿子。幼主即位,政局不稳,后周立国才仅10余年,根基不深,皇室也没年长统军人物。

其次,五代十国时期,仅仅53年,更换了五个朝代,十几个皇帝,当时礼崩乐坏,枪杆子里出政权,武夫当权,造反,称帝比比皆是,已经见怪不怪了。对普通文武百官来说,谁当权,不都挣着一样的工资,为前朝鸣不平,也没人多给一分钱,相反,有了拥立之功,仕途平步青云。对普通老百姓,那更没一毛钱的关系,更何况,赵匡胤称帝后,秋毫无犯,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北宋建立时,后周没有复辟的基础。

赵匡胤仅为“后周殿前都点检”,陈桥兵变怎么轻而易举成功?

再次,当时全国还没统一,南有南唐、巴蜀等国,北有辽、北汉等虎视眈眈,赵匡胤把全国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外部,在短短十几年执行先南后北的策略,统一南方,文治武功达到了极大发展,有力保证了黄袍加身的成果。

最后,陈桥兵变成功的原因,离不开赵匡胤集团的精密部署、安排。先造谣辽河北汉将要进攻边境的谣言,而当时最适合领兵出征的将领只有他,迫使后周朝廷把兵权全权交给他。在陈桥驿时,亲信赵普和弟弟赵匡义造谣,并黄袍加身,回师京城,而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兵不血刃就取代后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