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劉墉:身姿挺拔,官宦世家出身,沒當過宰相

提起清代乾隆朝的名臣劉墉,映入大家腦海的無過於多年前風靡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的形象,在劇中劉墉出身貧寒,五短身材,攀高枝娶了六王爺的女兒,為官清正,成為當朝宰相,在朝廷上與和珅鬥得難分難解。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什麼樣的?事實上,劉墉出身官宦世家,身材高大,據考證大約1米9左右,深諳為官之道,仕途一帆風順,但沒有做過宰相,與和珅沒有太多的衝突。影視作品中的“羅鍋”、“宰相”標籤屬於戲說,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聊一聊。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身姿挺拔,官宦世家出身,沒當過宰相

劉墉像

出身官宦世家

劉墉是清代山東諸城縣(今山東高密市)人,劉氏家族在當地屬於名門望族,其祖上多代為官。他的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九年進士,官至戶部員外郎;祖父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其父劉統勳更是官職顯赫,他是雍正二年(1724年)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是清代漢人出任首席軍機大臣的第一人。由此可見,劉墉可謂是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劉統勳更是達到為人臣子的仕途巔峰,絕非影視作品中所說的出身貧寒,娶六王爺的女兒那絕對是門當戶對,不過考慮到滿漢不通婚的慣例,在現實情況這種滿漢聯姻一般也出現不了。

身材高大不是羅鍋

在大家的印象中,劉墉給人留下的最多印象是“羅鍋”,這個標籤其實是誤解。從目前的史料記載來看,還沒有發現明確記載劉墉是天生駝背之人。只是在嘉慶皇帝實錄裡,曾有“劉駝子”的記載,但當時劉墉已經年近八十,人道老年,容易出現駝背現象,這並不能說明劉墉天生駝背。事實上,據史料記載,劉墉身材高大,從其遺骸推斷其生前身高應當在1米9左右,這在人均身高普遍較矮的古代絕對算得上是鶴立雞群。

沒有當過宰相

清朝入關後官制大多沿用明制,沒有設宰相一職。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成為輔佐皇帝的實權機構。按當時制度,大學士地位崇高,但有官職沒有實權;軍機大臣沒有官職有實權,唯有身兼大學士和軍機大臣於一身才被視為是宰相。根據史料記載,劉墉在乾隆時期最高擔任過協辦大學士,嘉慶二年(1797年)四月,劉墉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但只是作為一種榮譽銜。參閱清代軍機處的成員名單,沒有發現有劉墉的名字,這表明劉墉沒有進過軍機處擔任軍機大臣,也就無法被認為是宰相。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身姿挺拔,官宦世家出身,沒當過宰相

《宰相劉羅鍋》中的劉墉形象

深諳為官之道,懂得守拙藏身

在影視作品中,劉墉被塑造成敢於調侃對抗權臣的直臣。在實際情況中,出身官宦世家的劉墉從小耳濡目染,再加上父輩的指點,深諳為官之道,懂得明哲保身,在和珅權勢熏天的時候雖然不見得看得慣其作風,但從同時期的史料記載來看,沒有發現什麼大的當面與和珅對抗的事蹟,事實上,不僅僅是劉墉,同時代的紀曉嵐也不是什麼直懟和珅的耿直之人,敢於與和珅對抗的反倒是鮮為人知的諸如王傑、錢灃等人。另一方面,劉墉的年齡比和珅大了20多歲,和珅風光之時,劉墉已漸已老邁,特別是在其晚年時,劉墉做事日漸昏庸,在朝中不斷犯錯,先後受到乾隆皇帝和嘉慶皇帝的斥責。但在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倒臺後,劉墉奉旨辦理和珅結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一反昏庸老邁的常態,在擔任主審官期間,不懼壓力,實心用事,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20條,奏報朝廷。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劉墉懂得審時度勢,在該避敵鋒芒之時示弱,在機會出現時敢於出手。

總的來看,歷史上劉墉的真實形象與民間傳說和影視作品中的形象大相徑庭,但民間會流傳著上述傳說,也表明百姓對劉墉的某種程度的認可和精神寄託,他們希望通過美化、誇大歷史情節來表達他們對邪惡的不滿和對正義之士的期盼。劉墉,恰巧就被百姓選中,成為百姓心中正義的化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