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八景诗

邢台南和古城,平畦绿野,土膏禾茂,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和阳八景”旖旎多姿,美不胜收,蜚声遐迩,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为之驻足留恋,登临游览,留下了吟咏和阳风物美景的传世佳句名篇。

一、笔架耸翠

三峰卓绝翠横敷,

笔架较量总弗殊。

烟雨溟蒙扶杖过,

迷离疑对辋川图。

南和八景诗


笔架耸翠:即笔架山,在南和老县城正明门(小南门)外,北隔城门与南和县文庙相对,西与斗鸡台相峙。本古嘉禾城城墙基,后人封土成山,高可数仞,为学宫前案,以培风气。夏日草木葱郁,远望尤佳。

二、澧水扬清

澧水盈盈绿似云,

东风剪断薄冰痕。

时人莫怪清如许,

不到空江总不浑。

澧水扬清:澧河穿越南和县境而过,春时水泮,水光潋滟,宛如图画。王锬又有诗云:

南和八景诗

渺渺烟波入画图,

黄鱼白鸟泛青浦。

千家茅屋临水流,

十里稻香在镜湖。

三、凤池春烟

芳草半亩古祠前,

一鉴光开漾碧涟。

每到春来微雨后,

绿波如画草如烟。

南和八景诗


凤池春烟:唐代名相宋璟为南和人,所以南和古代有宋文贞公祠纪念,凤池就在宋璟祠前,春月两岸绿草如茵,微雨过后有春草醉烟之景。

四、鸡台晚照

谁起层台古道旁?

斗鸡轶事说前唐。

而今故址凭登眺,

只有村鸡唱少阳。

鸡台晚照:南和县有古迹斗鸡台,民间相传为唐代名相宋璟小儿子斗鸡处,古时士人九月九日登高赋诗远眺,每至于此。邑人高坚有诗曰:

拾翠寻芳去复回,

日斜独立斗鸡台。

当年公子风流迹,

烟云迷茫不再来。

吕淙又有诗云:

悲歌独上斗鸡台,

飒飒寒声动地来。

流水自浮黄叶去,

飘风不放白云回。

从军漫说张侯剑,

作赋空思宋相才。

西下夕阳天又瞑,

愁怀潦倒向谁开。

张侯:右侯张宾,为南和张相村人,一说内邱人。

宋相:宰相宋璟,为南和宋台村人。

五、梅亭绿荫

当年建亭在城边,

故址难寻剩草管。

下是风流贤令尹,

也同绿野说人间。

南和八景诗

梅亭绿荫:宋璟

做《梅花赋》在沙河县东川,南和为宋璟桑梓,后人建梅花亭纪念。梅花亭原建于南和城西门外,向北路西,明万历七年(1579年)知县孙鸣时、二十八年(1597年)知县张乐橓重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知县王立勋建梅花亭于和阳书院,轮奂新槐,建列石磴,环墙栽柳,掩映其间。亭西凿井得甘泉,以便煮茗。槐荫下有石桌,雕琢精美,敲之如罄,侧面镌刻铭文“大清光绪,十有九年,梅花亭西,绿槐荫下。”今尚存“和谐园”内。前人有诗咏梅花亭云:

赋梅原自在东川,

此地无梅亦可传。

千古高风依澧水,

空亭寂寂月娟娟。

六、荷沼香风

香风拂扫满城隗,

四面荷花向日开。

当日阿谁饶雅兴,

朱华碧玉一池开。

南和八景诗

荷沼香风:南和县护城河内,旧栽荷花,当盛开时望之,艳如霞绮。后渐淤浅,栽之亦稀。大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知县贵咸复加疏浚,士人栽荷,渐复旧观。

七、古刹晴虹

门隐绿杨对碧漪,

长桥不雨彩虹垂。

和阳名胜斯称最,

让与山僧自主持。

南和八景诗

古刹晴虹:南和城外西南隅,有火帝祠(俗称火神庙)古刹。祠门外建石桥,两岸植杨柳,碧荫之中,卧虹流水,可供浏览。

八、仙坛秋月

仙台百尺对寒流,

三载和阳两度游。

登眺最宜秋月夜,

无边风景眼中收。

仙坛秋月:即仙井。在南和城外西北,南向,前临隍高台(俗称高高庙),台高数仞,台上有井,味清冽甘醇。蔡氏补正《水经注》云:“澧水东过,南和县北有井,水与地平,岁旱祷雨辄应。”井北有庙,祀水仙及闪泽神像。日夕登临仙台,眺望四野,千里如画。

清马经也有诗云:

仿佛天台路,深泉一镜开。

断烟笼古碣,斜月映疏槐。

清张橓又有诗云:

百尺寒泉平地生,

高台古木远风清。

自从至正投符后,

云雾空蒙锁玉京。

明浮搓仙客也有仙井和韵:

消夏寻高处,身疑傍北台。

仙泉平地生,古磴向城开。

月下盘盛露,风前柳拂台。

相携归去晚,尊酒话蓬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