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的伙食怎麼樣?

鐵血軍史1927


戰爭除了武器裝備以外,最關鍵的還是人的因素,那麼,是人都需要吃喝拉撒,這些都安排到位了,官兵們吃得飽、吃得好,都是妥妥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

因此,戰爭打到後面,事實上就是後勤的綜合保障工作,糧彈、燃料等補給及時到位,就能持續耗下去。

德國人最終戰敗,除了人力資源以外,畢竟勢單力薄難敵眾手,由於遭遇了美英的戰略大轟炸,最主要的後勤保障就跟不上了。

上千架最新型的噴氣式戰鬥機,由於缺乏航空燃油,都趴在地下一動不動,其戰鬥力就難以發揮了;包括有許多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因為缺乏燃油而趴窩,和廢銅爛鐵沒什麼區別了。

戰時,德軍對官兵的伙食非常重視,其食物主要構成是全麥麵包、紅腸、罐裝牛奶,以及從歐洲各地搜刮來的紅酒,靠著這些食物德軍從從挪威打到希臘,再打到莫斯科,曾經一度攻城拔寨,所向披靡。

按德國人的生活習慣,一日三餐中,早餐佔17%、中餐佔50%、晚餐佔33%,以中餐為每天膳食的重點。

平常配給餐,包括麵包750克、餅乾250克、罐頭肉200克、罐頭蔬菜150克、咖啡25克、鹽25克。

行軍食物,是供應給行軍途中部隊的伙食,不可進行烹飪,由各部隊的炊事員做好一日一份套餐式。

軍中的士兵們每人每次領3份,包括黑麥麵包700克、凍肉或芝士200克、黃油60克、咖啡9克或紅茶6克、砂糖10克、菸草6卷。

攜帶食物,包括餅乾250克、凍肉200克、乾燥蔬菜150克、咖啡25克、鹽25克。

在北非戰場上,由大利負責供應德軍食物,包括咖啡、食油、果醬,及肉罐頭,德軍士兵戲稱意大利牛肉罐頭為墨索里尼的老驢,因為食物中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導致士兵牙齦出血,德意軍對伙食都不滿意。

德國軍隊上至元帥下到列兵,吃的都是同樣的食物,不存在軍官優渥的情況,有“沙漠之狐”美譽的德國非洲軍團司令隆美爾元帥,生活非常簡樸,每天只吃麵包和罐頭,從而患上了嚴重的胃病。


國平軍史


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的伙食有其一定的標準,此外還有行軍食物、攜帶配給、戰鬥口糧等。當然,在實戰中會根據補給情況有所不同,到了戰爭後期,那標準就一再降低,很多時候是有什麼吃什麼了。

在二戰初期,德國陸軍有專門的炊事連或者野戰廚房來為部隊提供飲食,野戰部隊每個士兵一天的伙食標準是:黑麥麵包700到750克;鮮肉200到300克,或者是香腸160克,有時候也會用魚或者奶酪代替;土豆320克,豆類80克,新鮮蔬菜或者水果250克,;果醬、楓木或果仁麵糰15克,煉乳25克;油脂或者黃油60克;食鹽25克,調料15克;奶粉和速溶咖啡10克,糖粉10克;巧克力或者糖類40到50克;香菸7支或者是相應的菸絲和捲菸紙。

在戰爭期間,炊事連會盡可能的按照這個標準去採購並準備食物,畢竟一頓熱菜飯對於士兵來說是最好的體力補充劑。

軍迷扮演的二戰德軍炊事班,這肚子果然好油水

如果是野戰條件下無法做飯的時候,炊事連會提供便於士兵攜帶的行軍食物。行軍食物包括黑麵包700到750克;罐頭肉200到300克,或者是以香腸、乾酪替代;醃菜150克或者脫水蔬菜50克;調味料一包;速溶咖啡5克,砂糖5克,糖塊20克,香菸6支。

士兵身後背的就是黑麵包

此外德軍還有一種裝在罐頭裡的攜帶配給,攜帶配給和行軍食物最大的區別是用250克的罐裝餅乾代替了黑麵包,使之更便於攜帶。攜帶配給的基礎上還有一種簡化配給,也就是隻有餅乾罐頭和肉罐頭而取消了其他配給。

德軍的攜帶配給

德軍也有類似美軍的戰鬥口糧,一般只供應一線戰鬥人員,一種是戰前使用,包括錢哦顆粒或者燻脂油100克,甜餅乾或者果仁條100克,香菸6支。還有一種則是戰鬥時應急充飢,包括巧克力100克,糖類200克,香菸6支。

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補給正常的情況下,如果補給跟不上,那麼就只能有什麼吃什麼。特別是到了戰爭末期,德軍前線不斷敗退,這個時候就已經沒什麼標準可言了。

黑麵包和軍用巧克力


不沉的經遠


罐頭、牛奶、餅乾、甜點、巧克力……二戰德軍的伙食還是不錯的,只不過在戰時常常無法享受到充足的食品供應,畢竟彈藥的供應才是最優先的對象。

很多時候,德軍不得不依靠戰鬥口糧來維持,這種口糧以“鐵配給”為主。常規情況下,德軍的野戰廚房會用鋁製保溫罐將伙食送到前線,然後把伙食分裝到士兵的個人飯盒裡,再由新兵送到士兵們手中。

早餐,他們會吃前一天烘烤好的麵包、乾果醬或者人造蜂蜜、動物脂肪或者奶油,以及一些罐頭食品和咖啡等。晚餐,是一頓冷餐,有面包、餅乾、罐頭食品、人造黃油、飲料(有時候會供應熱飲)。

德國人一日三餐,以午餐最為重要,也是僅有的熱餐。午餐要豐富很多,包括麵包、餅乾、奶酪、土豆、動物組織、熱飲(咖啡、茶等)、水果、餐後甜點,甚至包括補充維生素的糖果等。

除了部隊後勤供應的口糧外,德國官兵只要有可能就會設法改變飲食,畢竟配給的口糧太過於單調,吃久了容易生厭。

家裡寄送來的包裹,不僅有緩解親情思念的信件,有時還夾帶著少量食物。這種食物讓官兵們會興奮一陣子,畢竟在戰場上搞不到,何況往往是自己最喜歡的食物。

提供1份相關資料數據,是二戰初期德國裝甲兵的伙食標準,大家可以看看:

早餐:200g黑麥麵包,150g玉米仁粥,150g火腿或香腸,150g奶油青豆,80g黃油;1個煮熟雞蛋,10g白糖,25g糖塊,20g咖啡,15g 巧克力,3到5支香菸。

午餐:300g 黑麥或大麥麵包,120g法式大麥麵包,120g 奶油西紅柿豬肉餡燉意大利麵條,250g 土豆燒牛肉,80g 火腿,100g 蔬菜沙拉,50g 巧克力醬/黃油/鮮奶油/巧克力糖塊,25g 咖啡/茶,1個煮熟雞蛋,3到5支香菸,1個蘋果。

晚餐:300g 黑麥/大麥麵包/法式大麥麵包,200g 烤豬肉/烤牛排,120g 火腿/煎圖林根白豬肉香腸,120g 土豆豬肉糜燉酸菜,150g 奶油鱈魚燉蔬菜濃湯,25g 咖啡/茶;25g 巧克力糖塊/煉乳奶糖塊,3到5支香菸。

在平時,只要有可能,德軍們還會向當地居民購買或交換食物,這樣容易獲得好的補給。極端情況下,軍官們也會同意士兵強行徵收、掠奪當地物資,儘管這不是好的做法。

德軍的食物配給當中,還有不少其他的東西,比如說“scho-ka-kola”牌巧克力(主要提供給飛行員)、啤酒(一種是常見瓶蓋、一種是帶夾子的陶瓷瓶蓋)、芬達(fanta)飲料。

跟當年中國軍隊相比,德軍的口糧明顯超越很多,“小米加步槍”打天下也是真心不容易,你覺得呢?


子屠龍


“物質決定精神”,沒有了物質的支持,精神崩潰是必然的結果,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由此可見士兵伙食是決定士兵戰鬥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戰前期,所向披靡的德軍士兵伙食還算不錯,二戰開始後德國士兵的伙食分為兩個標準,即平時伙食標準和野戰的伙食標準。

平時伙食標準

土豆320克,豆類80克,水果250克,蜂蜜或者甜食30克,咖啡10克,黃油類60克。鹽25克,巧克力50克,香菸7只(不算多)黑麵包700克,肉類200~300克。

野戰伙食標準

黑麵包700~750克,罐頭肉200~300克,咖啡,糖各5克,糖塊20塊,調味品一包,煙6支(咋還少了一根)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德國,從普通士兵到各位高級將領的伙食標準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上下吃的都一樣,包括希特勒,希特勒除了不吃肉(他是素食主義者)其他吃的和士兵沒有任何區別。



士兵吃的食物一般都是由後勤部隊做好,然後給送上來,無論多困難24小時必須送上來,導致後勤運輸部隊的傷亡率很高。

除了後勤給送上來的,德軍還會為士兵提供特殊包裝的應急食品,以便士兵在戰鬥間隙使用,這種食品一般由野戰廚房或者輜重部隊的車輛攜帶。除此之外德軍還會為每位士兵配發快食攜行軍糧,以備不時之需,但是這種軍糧不經許可,不得使用。


軍武小咖


在軍營中每天都有新鮮蔬菜各種類型的烤腸和肉類。

早餐:150-200克麵包,同時還會配發足夠的黃油或果醬,有時候是奶酪和奶酪醬。此外,每天早上都會給每名士兵6到10支香菸。

午餐:大約200-250克的香腸,還有150-200克的蔬菜和土豆,麵包,黃油,咖啡,茶,“水果飲料”(類似於維生素液)。

晚餐 :和早餐有點類似,有沙拉,還有甜點。

另外,在三餐之外還有大量的牛肉和麵包供應。

不過最值得一提是在野外,他們會給每支部隊配備野外廚房,確保他們仍然能夠吃到新鮮的食物。如果條件不允許,軍隊也會派遣士兵攜帶食物送往前線,以保證他們能夠吃到熱食。為防止前線被切斷,每位士兵身上都有緊急口糧。另外還有一些小零食如香菸,巧克力棒,水果棒,糖果,餅乾等等。

所以德國軍隊二戰時期的伙食還是很不錯的。


星點聚影


二戰德軍基本配置:餅乾、罐頭肉、罐頭蔬菜、咖啡、鹽、麵包等。食品先由後勤部門從老百姓那兒搜刮各色食物,加工後屯在倉庫,然後由後勤專列火車送達各個集團軍。三餐佔比其中午餐佔50%,晚餐佔33%,早餐佔13%。士兵伙食供應的數量分為戰鬥地域、佔領區和後方。

  而毫無疑問伙食配置最高的就是戰區,畢竟每一餐都可能是士兵最後一餐。靠著這些,德國從挪威一直打倒希臘,再從希臘得到莫斯科城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