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樣,把孩子的壓歲錢攢在一起存在單獨一張卡上,準備他成年的時候給他?

未央12359961


理想很豐滿,現實特骨幹!剛生孩子的時候,我想著,凡事別人給孩子的錢,我一律單獨辦卡存起來,以後等孩子成年之後,一分不少的給孩子。

剛開始,我也確確實實是這麼做的。孩子出生的時候,親朋好友給的錢,我等著滿月,我能出門的時候,特意跑去銀行單獨辦了一張銀行卡,把錢全部存起來了,並且還是存的定期。可是,慢慢的我被現實打擊的體無完膚。

手頭緊,沒錢花。孩子那筆錢,就成了極大地誘惑了。剛開始,我忍住了。後來,實在缺錢花,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個春節,親朋好友給孩子的壓歲錢,我全部拿出來動用了。

現在,我家兩個孩子的壓歲錢,我動用了一大部分。哎,想想心裡就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但是沒辦法,養兩個孩子,經濟壓力比較大,缺錢用,不可能把一筆錢留在銀行睡覺的。尤其是現在錢貶值的厲害。現在的一百塊錢,還不知道二十年之後,能買到多點的東西啊。所以,該用還是得用啊。

我覺得,從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至少是十八年,這十八年的壓歲錢一直攢在銀行裡,不太現實。現在利息這麼低,錢又貶值。還不如拿著這筆錢,做什麼投資之類的。等著孩子大了,這筆投資估計都盈利了,大可以翻幾倍的給孩子。

我是這麼想的,不知道大家如何認為的呢?


幸福魚兒


看著這個問題自己都感覺很搞笑,其實有多少家長真正做到是給他們攢錢存著的了,我家兩娃過年的紅包也沒有多少加起來有3000-4000左右多吧,以前也想著給她們存起來等她們長大了在交給她們,不過現實中做起來有點難,有時候缺錢的時候也會給他們用掉,但後續都會給填進去了。這麼多年的紅包我現在都給他們買了教育基金,保險,有時候孩子們討要他們過年紅包我直接告訴他們紅包用那裡去了,發了多少錢,順便跟他們說你們的紅包根本不夠支付這些費用,呵呵,然後他們就不說話了。他們的紅包都是主動給我的並不是我討要的哦,不過也會給他們留點零花錢讓他們留著自己買點學習用品之類的。其實孩子們的紅包真得可以給他們存定期,購買理財產品,或一些好的基金做為投資,等他們成人了給是一筆大的財富!


紫夢軒39693877


這是個好問題,我的做法是,單獨開張卡,將她的壓歲錢存那張卡里,然後定投基金,不用經常去看,隔段時間去看看,而且我打算等寶寶再大一點,會告訴她這件事,並且每次查看基金情況時,我會跟她一起看,我覺得不在於能賺多少錢,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對待金錢的看法,也就是財商。

等到再大一點,這筆錢可以交給她去管理,她可以決定買哪個理財產品,但是要跟我們說說買它的理由,我覺得這樣的家庭氛圍還不錯,是我理想的氛圍。

現在這個社會,不僅智商情商重要,財商同樣重要。可是這些東西學校是不會教的,除非你大學選擇相關專業。

可是,如果從小培養孩子這邊方面的意識,說不定等到她上大學時,她會比同學多一筆創業的啟動資金,而且對待金錢的觀念比周圍的孩子成熟很多,她可能比她的父母更早實現財務自由。

下面貼出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我覺得挺符合這個問題的,放在這,希望能給各位一點啟發。


我之前看過不少投資理財書,其中有個觀點我至今還記得,那就是孩子不僅要著急他的智商、情商,其實財商也相當重要,但是很多家長根本就沒有意識到。

當我知道這個觀點時,我還沒有孩子,現在自己當了媽媽,我越發覺得這一觀點需要認真去落實。

富人之所以越來越富,窮人之所以越來越窮,中產階級之所以總在債務的泥潭中掙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對金錢的認識不是來自學校,而是來自家庭。

大多數人都是從父母那瞭解錢是怎麼回事,有些父母經常教導孩子的話可能是:在學校裡要好好學習哦!結果他們的孩子也許會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但同時也秉承了自己父母的理財方式和思維習慣,因為一般的學校是不會教學生如何處理錢的。

可問題是:他們的父母會理財,會投資嗎?

我的父母並不會投資理財,他們沒有在任何地方受到過關於這方面的教育,所以他們無意識傳授給我的關於錢的知識並不是“錢生錢”的方法,更多的可能是關於攢錢、節約、儲蓄、財務要安全、不要冒險、不要負債、好好工作掙大錢等等。

以前我覺得這些思想並沒有什麼問題,直到我真正開始理財後,我發現這個觀點不一定是正確的。

很多人過分忙於工作而不思考自己的財務問題、不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使他們如此忙碌的部分原因是他們把忙碌作為逃避問題的藉口,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但他們心裡其實很明白。

如果你去提醒他們,他們往往還會很不高興,這其實是一種通過忙碌掩飾的懶惰。

1-富人不會為錢而工作。

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工作。

從長遠來看,重要的並不是你的工作掙了多少錢,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錢,以及能夠留住多久,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天不工作了,你還能活多久?

一考慮到這個問題,大部分人會選擇更加拼命的工作,攢更多的錢,但是事實是,錢越多,支出也就越多(比如個人所得稅,比如一天天長大的消費慾望......),為了支付這些支出,這部分人更加不能停止工作,等到不得不停下工作的那一天,曾經攢下來的錢夠自己活多久?誰都沒辦法保證。

現在你明白為錢工作是什麼意思了嗎?


2-你的房子並非你的資產。

房子只有在產生租金收入,或者通過賣出獲得收益時才算得上資產,否則只可能是你的負債或者支出。

擁有房子後會帶來很多附屬支出,房子越大越多,支出就越多,現金會通過支出不斷流出。除非你手上的房子正在為你帶來現金收入,否則它們都不算能給你掙錢的資產,至少現在不是。

你可能搞不明白了,房子怎麼可能不算自己的資產呢,那是因為你並不真正瞭解“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自己口袋裡的東西,不管你工作與否;負債是把錢從自己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如果從這個概念出發,你手頭上真正算得上資產的到底還剩下什麼?

富人會不斷為自己積累資產,能生錢的資產越多,他們就會越富,而窮人和中產階級有可能在不斷獲得負債,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負債就是資產。

所以你也要開始集中精力建立你的資產項了,不斷積累投資經驗,進而實現財務自由(即不工作後,也能用每月的資產項產生的收入維持每月的支出)。

ps:關於錢,最妙的就是讓它可以一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還能為你的子孫後代服務。

以上這些觀念難道不應該從小就教給你的孩子嗎?非要等到他跟你一樣年紀了,再由現實殘酷的生活來教他:噢,你要開始理財了!


3-將口頭禪“我付不起”換成“我怎樣才能付得起”。

這兩句話一句是陳述句,一句是疑問句,一句讓你放棄,而另一句則促使你去想辦法,這樣大腦會越用越活,錢會越來越多。

你不僅要這樣教育自己,還應該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你不要指望學校能教他們如何讓錢生錢,學校只會教他們如何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然後工作掙錢,學校教的這些當然是正確並且很重要的 ,但這並不能幫助他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財務自由,所以得由你對你孩子的財商進行啟蒙教育。


4-錢是一種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財商教育。

錢來了又會去,但如果你瞭解錢是如何運動的,你就獲得了駕馭它的力量,就能開始積累財富了。

那麼財商到底由哪些知識構成呢?你應該讓孩子下意識的去了解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第一,會計。就是財務知識或解讀數字的能力,你管理的錢越多就越要精確,否則會出大問題。

第二,投資。投資是錢生錢的科學。

第三,瞭解市場。這是一門供給與需求的科學。

第四,法律。懂法就能合理的規避很多問題。

以上這4項都很專業,但是沒關係,孩子的時間還有很多,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很強,只要一點點去積累,下意識去關注這方面的知識,這些內容越積越多,孩子的財商也就越來越高!


5-“投資有風險”?“並不是,無知才冒險”!

如果你把錢投進一筆交易然後只是祈禱,那是賭博;如果你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那就不是賭博。

“投資有風險”,對於沒有財商的人來說,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他們的風險不是投資帶來的,而是由於知識和經驗儲備不夠造成的。


6-如何行動?

第一:學習,不斷豐富自己投資理財相關的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財商。

第二:開始行動,別再等待大賺一筆了,試著從小投資開始積累經驗,小步邁進,先不要擔心是對是錯,只要開始做了就行了。一旦你開始投了一些錢進去(僅僅用一小筆錢開始),你就能學到很多東西。錢可以迅速提升你的才智,只有不斷儲備投資經驗,那麼一旦大機會來臨,你才會有上船的資格,否則,你只能眼睜睜看著船開走而苦於沒有準備好船票。

第三:在開始上面兩項操作的同時,還要積累可用於投資的資金,這些資金還將由你努力工作或者通過前期的投資積累所得,並沒有捷徑可以走哦~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內容,我們這一代你或許說很多東西已經定型了,但是孩子才剛剛開始,他以後要走什麼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現在及以後掌握了哪些東西,所以要不要培養孩子的財商,取決於你!


葡萄的超人媽媽


拉倒吧。

一共不多的壓歲錢放在你手裡,還得等到孩子成年的時候再給他,你以為那時候孩子還稀罕。

看看我的做法吧。

在孩子進入中學以後,我就把孩子的壓歲錢打包,上交。因我無兄弟姊妹,所以孩子壓歲錢並不多,過年總不能帶著孩子走朋友家要壓歲錢去吧。

我把孩子壓歲錢湊成一個整數,並且告訴她 ,我添的錢永遠是我的,只不過是暫借給你湊成一個整數,你辦個卡去理財吧。儘管銀行理財的利息並不多,但是孩子學會的不單單是掙點利息那麼簡單。當然中學的孩子有點利息可掙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以至於孩子在大學時聽到有的同學還沒有自己的銀行卡,很為自己已經有了5、6年的理財經驗自豪。


高芹醫生


我告訴兒子,你的壓歲錢只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給的可以留下,因為那些不用交換,其他人的都是爸爸媽媽給別人交換回來的,所以要還給我們。

是不是很殘酷?但這是事實,這樣也可以讓他知道,他在沒有工作之前是沒有辦法得到很多錢,也不能支配很多錢的!要不然他就會認為自己可以不勞而獲,壓歲錢就是他該得的,以後會生出不該有的小心思。

也許有人會說我這樣會讓孩子曲解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生活的確是即便是親人之間也要錢財分明親兄弟明算賬不是嗎?


我的房子我做主


想法是不錯的。可是現實不允許。

你想把壓歲錢直接給孩子攢著。

可是別人給你家孩子多少。

你到時候也得給人家孩子多少。

也就是相當於說你自己給你孩子錢。

那為什麼還要單獨存起來長大給他?

又不是那種只收不出的。

如果只收不出的話一年一千塊錢。

最多也就是收十年。

因為已經長大了啊。不需要錢了。

這才能存多少錢啊。

而且十年以後一萬塊錢更不值錢。

你就該拿了拿。該還禮還禮!

別人家給自己孩子一百塊。

你照樣得給人家孩子一百塊。

其實也就是不出不進而已。

請問這個時候你咋給孩子存錢。

如果你把錢存起來了的話

那不就是自己掏錢還禮了。

壓歲錢嘛。給小孩子花吧。

他能花出去是他的本事。

你看我弟弟。

給他十塊錢一個月都沒動過。

根本對錢不感興趣,

你說你有什麼辦法?

這也算是培養孩子。

即使他去花這個錢。

也要讓他自己明白這個錢花的值不值。

如果值就買,不值就別買。

長大以後他也能會過日子。

都是老百姓。誰家不見得比誰家強。

就算有錢也富不過三代。

孩子總會給你揮霍完的。

所以可以從壓歲錢上打小教育孩子。

這樣家裡的金山銀山保得住啊!




用戶64934724837


我家是雙胞胎,寶爸上班養家,我當全職媽媽。懷孕期間身體出現挺多狀況的,孕6周就老實呆家裡,花了不少錢保胎,老實說經濟壓力不小。

孩子還沒出生時就想著,孩子的錢存著將來留給他,可還是敗給了現實,小朋友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之前手頭的積蓄都花在醫院了,加上孩子早產,倆小的一起住院,手頭上可以說是空空的。出院後孩子奶粉錢,尿褲錢,七七八八的都要錢。我兒年底出生的,剛好收了壓歲錢,就華麗麗的花了,美名其曰兒子的奶粉,紙尿褲花的是他們自己的,都不用爸媽養。

第二年,手頭比較沒那麼緊了,想著跟老公商量下,把孩子壓歲錢存起來吧,不然哪天又禁不起誘惑花了,老公想都沒想直接否決,錢放銀行一直貶值,還不如投資理財或買保險有用,最後就給倆小的買了保險。

個人建議小朋友壓歲錢攢著存起來,不如投資理財,還有增值空間,小朋友成年後得到的肯定比存銀行多。買保險的話,小朋友也多一份保障。


小小小小漁村


我最開始和樓主一樣的想法,但是後來覺得不是很妥所以做了修改。

我準備寶寶6歲之前的紅包錢全部辦一張卡給寶寶存著 等寶寶6歲的時候把他每年的紅包分一部分給她自己 一部分存入之前的卡 分給她的錢目前計劃2000元每年 這部分錢我會給他辦理一張卡但是還是由我們替他保管 告訴她 這是她今年自己的小金庫 除了一些原則上我們不會同意的事情比如說玩遊戲抽菸喝酒類似這一些事情 其他的由她自己做主來支配 比如他特別喜歡一個小娃娃 但是家裡已經有了 我們不會給她買 她可以從自己的卡里支出等等 從小培養她的理財意識 也變相讓她知道賺錢的辛苦 等她年紀再大點 我們再每年給他多一些年度基金 然後每年也會根據他的表現適當獎勵或者調整年度基金

我覺得孩子應該參與到錢財的管理中來 因為父母不能幫她管理一輩子 與其一下再給他那麼多錢讓他不知道怎麼使用保存 不如從小培養他的理財能力 這是我的個人見解


joywenwen


像這樣的家長很少見,確實值得鼓勵。但是對於處理孩子壓歲錢的問題,我覺得家長還是應該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

我身邊有一位朋友,家裡兩個孩子,給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張卡,用於存孩子的壓歲錢。卡留在父母這,但是支配權由孩子決定,同時要求孩子要記賬。

比如,孩子想給同學買一個生日禮物,從這張卡里出,孩子記賬,如果父母想跟孩子借錢週轉,孩子定借貸利率,然後收利息,同樣,如果孩子管理不善,亂花錢,把卡里的錢花完了,那再有事情需要用錢時,就需要向父母借貸。

這樣的方法,鍛鍊了孩子從小理財的能力,而且樹立了良好的金錢觀。

所以,壓歲錢,既然是屬於孩子的,那就應該由孩子支配,而不是沒收,或者等孩子成年後再給孩子。


金豆麻麻加加油


存壓歲錢給孩子將來大了用到底劃不划算?

從尊重孩子角度而言,或許很多家長覺得這是別人給孩子的壓歲錢。

但是我想問幾個問題:

第一個,壓歲錢除了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疼孫子孫女包的紅包,其他人有幾個是因為孩子自己而給的紅包?我想大多數都是禮尚往來吧。

第二個,作為工薪階層,如果按照習慣本地區紅包已經到了600以下拿不出手的時候,親朋相聚,給出去的壓歲錢,如果不用收到的平衡,有多少比例影響不到自己的生活收支平衡?

第三,錢存銀行一二十年,你能確保拿出來還依然值錢嗎?

我們家跟孩子這樣說過家裡的錢,他自己的稿費除外,春節壓歲錢、或親戚朋友給的,除了一百以內的他自行處理,其他大於一百的最為家庭成員,我們一起把錢納入家庭資金統一管理,作為他上學託管、書本、活動經費等花銷。

至於攥錢,對於我們家而言,太奢侈且不實際。先生二次創業階段,每一筆錢都有其更有價值的用處。

晨光微曉,倆娃媽,青雲計劃獲得者,專注育兒、閱讀、英語。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英語專業,投身兒童早期閱讀近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