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猶古國,春秋名城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山西盂縣(上)

盂縣隸屬於山西省陽泉市,位於山西省東部,是山西省陽泉市所轄的一個縣。地處太行山西側,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 63公里,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2013年)。盂縣乃春秋晉大夫盂丙之邑,故城在今陽曲縣東北大盂鎮。

【縣名由來】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原仇縣,因有原仇山故名。大業二年(606年)改名盂縣,因縣城附近四周高,中間低,其狀如盂,故名。又據《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盂丙為盂大夫。”“盂丙”,《漢書·地理志》作“盂丙”。漢盂縣故址在今山西陽曲縣東北大孟鎮。以春秋時為晉大夫盂丙之邑,故以為名。

仇猶古國,春秋名城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山西盂縣(上)

盂縣

【歷史沿革】

夏、商時代,傳說分天下為九州。按地域區劃,盂屬冀州。

西周初年,州治變更,盂屬幷州。實行分封制後,盂屬晉國。春秋時期,盂仍屬晉國。

戰國時期,周定王十四年(公年前455年),智伯滅仇猶。趙襄了五年(公元前453年),智伯又為趙氏所滅,仇猶屬趙。

秦置郡縣。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滅趙國。置太原郡盂縣,治在盂丙邑(陽曲大盂)。

漢分天下為30郡,郡上設州,郡下隸縣,盂縣屬幷州刺史部太原郡。漢以前,盂縣仇猶分治,這時始將盂和仇猶全交為盂縣。

三國時期,盂縣屬幷州新興郡。西晉,盂仍屬幷州新興郡。

晉以後,盂縣為漢、趙、後趙、燕、魏、後燕等國所屬。

北魏建議元年(公無528年)將盂縣東部併入石艾(今平定縣),屬樂平郡(今昔陽縣);盂縣西北部(興道村以北)置撫城縣,屬定襄郡。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原仇縣(以城北有原仇山故名),治在今盂縣城,屬遼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原仇複名盂縣,屬太原郡。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盂縣西部置烏河縣,治在今凌井鎮。貞觀元年(公元62年)將烏河縣併為盂縣,屬河東道、太原的府太原郡。在北魏、隋唐以前,盂縣西部之烏河中、上游一帶為漢以前的盂縣,與陽曲大盂一帶為列國之盂邑,縣城以東以南一帶,為隋朝之原仇縣(即春秋戰國時代的仇猶國)。興道以北一帶為北魏之定襄郡屬地,至唐初始統為盂縣。

五代時期,盂縣為梁、後唐、北漢所屬。

宋神宗時,分天下為33路,太原避河東路,盂屬太原府。

金興定年間升為州,受絳州元帥府節制並置刺史,盂縣屬太原武勇軍。

元代因襲金制,盂仍為州,屬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冀寧路。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盂州為盂縣,屬山西省太原。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昇平定為直隸州,盂縣與壽陽、昔陽均屬平定,至清亡未改。

【近代變遷】

民國成立以後,廢州制,山西設雁門、冀寧、河東三道,盂縣屬冀寧道。後道撤消。盂縣直屬省。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底,盂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屬晉察冀邊區四分區領導。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軍佔領盂縣城。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將盂縣劃分為盂平(山)、盂陽(曲)、壽(陽)東三個縣,並將城東的二,三兩個區(1939年劃分的)劃歸平定縣屬晉察冀邊區北嶽區一專區,二分區領導。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盂縣城解放(8月25日),盂陽、盂平兩縣的原盂縣地區復歸盂縣。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將原劃給壽東縣的地區仍劃歸盂縣,屬冀晉區二專區領導。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又將原劃給平定縣的兩個區亦歸回盂縣。至此,盂縣轄境復原。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屬晉中一專區領導。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至20日歸陽泉地區領導。後復歸晉中地區。

1949年10月1日,盂縣屬山西省晉中地區。

1952年5月,將縣東南之山底、牽牛鎮以東、東村、蘇家泉、大小西莊、大小河北、東西南舁、上下章召等20個村莊劃歸陽泉市;同年年底,又把縣西部劃歸東西郭秋、大小方山、東西漢湖、東西黃龍頭等26個村莊劃歸為陽曲縣。盂縣轄境有所變化。

【行政建制】

截至2014年,盂縣轄8個鎮:秀水鎮、孫家莊鎮、路家村鎮、南婁鎮、牛村鎮、萇池鎮、上社鎮、西煙鎮,6個鄉:仙人鄉、北下莊鄉、下社鄉、梁家寨鄉、西潘鄉、東梁鄉。共有453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盂縣總人口307939人。當年出生人口3375人,出生率為10.96‰,比上年降低0.03‰;死亡人口1199人,死亡率3.89‰,比上年降低4.37‰;全縣淨增人口217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82‰,比上年提高6.1‰。

盂縣以漢族人口為主。

【地理地貌】

盂縣位於山西省東部盆地,地處太行山西側,東經112.55°至113.49°,北緯37.57°至38.31°。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63公里。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2013年)。東與河北省平山縣、井陘縣和山西省平定縣接壤,西臨山西省陽曲縣,南連壽陽縣與陽泉市郊區,北靠五臺縣與定襄縣。

盂縣境四周群山環繞,境內山脈縱橫,白馬山東西橫亙,管頭梁南北縱貫,把盂縣分成東西兩個盆地:盂城盆地和西煙盆地。境內最高峰為大梁山,海拔1874米。滹沱河畔最低,海拔在500米左右。

【氣候概況】

盂縣地理位置偏北,處太行山之巔。既有緯度地帶性氣候,又有明顯的垂直變化。中緯度地區,距海不遠,但因山脈屏障,夏季風影響不大,屬於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高溫炎熱,秋季涼爽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8.7度,一月- 6.7度,七月22.3度,年均降雨量500~618毫米,霜凍期為9月下旬至次年4月,無霜期約150天。

【主要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4年,盂縣水資源總量為11.4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達4160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3.2毫米,折成水體為14.2億立方米。河川徑流量為10.09億立方米,其中本地河川徑流1.44億立方米,而入境流量高達8.6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89億立方米,其中可開採量為1.18億立方米,不包括外地入境地下水資源。

礦產資源——

盂縣礦藏資源種類繁多,主要有煤、鐵、銅、鈾、磷、鋁礬土、石棉、水晶、雲母、長石、硅石、大理石、白雲岩、耐火粘土等二十餘種。其中尤以煤、鐵儲量豐富且分佈範圍較廣。煤田位於沁水煤田東北部邊緣,煤炭儲藏量37億噸,分佈面積340餘平方公里。主要開採有:3#煤層,保有儲量1800萬噸,可採儲量1200萬噸;8#煤層,保有儲量0.9億噸,可採儲量0.54億噸;9#煤層,保有儲量2.5億噸,可採儲量0.9億噸;15#煤層,保有儲量為9億噸,可採儲量為5.4億噸。鋁土礦是盂縣第二礦產資源,盂縣已探明大、中、小型礦床八個,共計探明儲量1.85億噸。銅礦主要分佈在梁家寨鄉的部分村莊,探明儲量為3萬噸。銅礦品位含硫酸銅0.5~3.68%之間。

【經濟發展】

2016年,盂縣生產總值據初步測算完成128224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319萬元,同比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779811萬元,同比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464117萬元,同比增長5.2 %。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36.2%。

【名勝概覽】

藏山——

仇猶古國,春秋名城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山西盂縣(上)

藏山

藏山古名盂山。坐落在太行山西麓,盂縣城北18公里處長池鎮藏山村東的重巒疊障中,相傳春秋時晉國大夫趙朔被晉國公殺害,趙朔死前將遺腹孤兒託付給門客程嬰,嬰捨去已子,攜趙朔的孤兒趙武潛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後人就把盂山改名為藏山,並立祠祭祀。藏山祠由文子祠、寢宮、藏孤洞、梳洗樓、八義祠、報恩祠、啟忠祠組成。

千佛寺——

千佛寺位於興道村的千佛寺山下,距城三十里,寺廟原有殿堂五間,為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五三二年)所建。在高丈許、寬三丈的寺內石壁上,刻有摩崖佛象一千一百餘樽,大者尺餘,小者寸許,為北魏、東魏、隋、唐各代所造。

龍堂瀑布——

龍堂瀑布在距縣城東北87公里處,梁家寨鄉趙家岔村東北4公里的龍堂村。瀑布源頭為山西五臺縣、盂縣和河北省平山縣三縣的交界處。約莫2公里即到達瀑布邊緣—黑龍池,水從高24.5米的黑龍池進入大龍池。

仇猶古國,春秋名城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山西盂縣(上)

龍堂瀑布

水出池平流12米,即瀉入二龍池,高1.5米,此二池皆呈半圓形。水出二龍池再平流10米,瀉入三龍池,高32米。此池呈壇形,口小腹大。溢出之水下流約7米,到山腳下積成一個大水灘,順峪流去。

寺平安溫泉——

寺平安溫泉其水質獨特,資源豐富,適應症廣,療效顯著,是一個聞名海內外的醫療礦泉。它位於盂縣北部,距縣城北66公里處滹沱河畔的寺平安村。此處有一南北約400米、東西約200米、深約70米的溫水層帶,河流兩岸有溫水灘,古時建有浴疾亭。寺平安溫泉的水溫常年保持在攝氏六十度左右,水質特異,內含有鈉、鈣、鎂等礦物質和適量放射性元素鈾、鐳、氡,沐浴可治療多種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