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是怎樣被解職的?為什麼?

心絃指間


抗美援朝戰爭連續五次戰役,特別是前三次戰役使美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慘敗,究其原因,完全是美軍主帥麥克阿瑟不瞭解又十分輕視對手所致。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聯合國軍”各參戰國的一直不滿。

為了挽回面子,麥克阿瑟一再叫嚷著要把戰火擴大到中國境內,如同當年太平洋戰爭時期那樣出動對中國實行全方位戰爭。這就引起了美國朝野的普遍不滿。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鑑於國內的反戰聲音,杜魯門政府便有了放棄武力統一朝鮮、退回戰前態勢的心思,並準備以此為基礎與中朝方面開展停戰談判。在與國務院、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統一意見後,國務卿艾奇遜一面準備發表總統聲明,一面致電正在朝鮮作戰的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隊停止在三八線以南,以利政治談判。

但是那位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麥克阿瑟此時在想什麼呢?

經過第四、五次戰役,麥克阿瑟逐漸摸索出了中朝軍隊的作戰特點,並且從收復漢城、大戰砥平裡和漢江兩岸的實戰中感受到中朝軍隊並非不可戰勝。於是便有心思越過三八線長驅直入北朝鮮,洗刷第一、二次戰役慘敗的屈辱。但是白宮這麼一紙聲明,令麥克阿瑟十分惱火。

偏偏在此時,一直與民主黨暗中較勁的共和黨領袖馬丁這時致信麥克阿瑟,表示對麥克阿瑟提出的越過三八線武統朝鮮半島並且動用臺灣的蔣介石軍隊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內陸的戰略表示極為支持和讚賞。

受到共和黨吹捧的麥克阿瑟便更加飄飄然,於是萌生了阻止談判的心思,因為一旦雙方達成和平協議,那麼他兵敗清川江和長津湖的屈辱便再也無法洗刷了。

於是,當杜魯門的總統聲明還沒發表,麥克阿瑟便搶先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名義發表了一份聲明,大意就是把戰爭責任全推到了中朝方面,作為擁有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美國應該堅決以武力回擊,並且把戰爭擴大到中國本土,直到將其徹底打服為止。

麥克阿瑟的聲明一發出,世界輿論為之譁然!

中國和蘇聯方面首先譴責美國政府企圖擴大戰爭。北約陣營內的英國、法國政府本身就對麥克阿瑟不滿,於是也抗議美國人未經他們允許便隨便發表聯合國聲明,並且譏諷美國究竟是杜魯門政府說了算還是麥克阿瑟說了算。

共和黨此時也跑出來火上澆油,指責杜魯門政府不接受麥克阿瑟的主張,致使無數美國的熱血青年在朝鮮白白流血犧牲。

而杜魯門和國務院、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軍政大員們肺都氣炸了!經過短暫討論,艾奇遜、馬歇爾、布萊雷德利列舉了麥克阿瑟自戰爭以來的種種不是,比如不經政府允許私自訪問臺灣,戰爭初期因為指揮不力就把責任丟給政府說是不支持擴大戰爭範圍引發盟國的不滿.....

總之一句話,要求把這個到處惹事、為老不尊的麥克阿瑟解除職務!

這些人所列舉的理由當然也是杜魯門所思所想的,他早就有這樣的心思,只是礙於麥克阿瑟這位7旬老將在美國軍政界的影響力遲遲沒有動手。現在軍政大員們都支持,杜魯門也就再沒有任何顧忌了。

於是,杜魯門直接動用陸軍電報線路把解職令發到設在日本東京的麥克阿瑟司令部,緊接著又舉行記者招待會,向國內外宣佈麥克阿瑟不能全心全意支持美國政府和聯合國的決策,因此解除其現有的一切職務,由駐朝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接任!


大將軍威武K


1951年4月11日,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杜魯門未通過正常的軍令渠道,而是以白宮記者會新聞通稿的形式解除了麥克阿瑟的所有職務,包括遠東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美國陸軍司令等等,杜魯門用突然襲擊和媒體公開的辦法,狠狠地報復了麥克阿瑟的無禮與傲慢,不僅暴露出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前後方的戰略分歧,同時也是對這位五星上將戰爭思路的全盤否定,對當時的戰爭進程和遠東局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眾所周知,麥克阿瑟在美軍中資歷深厚,1950年他已年滿70週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擔任美國遠東軍司令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始終是在羅斯福總統的統帥之下。1944年羅斯福突然去世,比麥克阿瑟還年輕四歲的副總統杜魯門上位,面對這個軍政經驗均顯不足的總統,麥克阿瑟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輕視,而二戰勝利後美軍的參謀長聯席會議裡,三軍參謀長都是麥克阿瑟的晚生或後輩,無形中更加重了他的優越感。

朝鮮戰爭爆發後,時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的麥克阿瑟順理成章,擔任由16個國家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總司令,並策劃實施了仁川登陸,逆轉了半島戰局,一時聲望達到頂峰,本身就個性狂妄的這位將軍更加膨脹的不行,不僅對參聯會的軍事指導愛搭不理,對杜魯門總統的指示也經常陽奉陰違。



(杜魯門總統)

導致麥克阿瑟被解職的直接導火索,是他一意孤行邀請國民黨軍隊加入戰局,蔣介石甚至已經準備好了30000多人的參戰部隊,而這是美國軍政高層堅決反對的;同時,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情報,麥克阿瑟在會見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大使時,用“極其尖刻的語言”抨擊美國政府,這已經超過了杜魯門能夠容忍的底線,突然宣佈解職,實際上是麥克阿瑟與杜魯門政府長期積存矛盾的總爆發。

兩者矛盾的焦點其實很簡單,以杜魯門為首的美國政府和主要盟國首腦一致認為,朝鮮戰爭是西方世界的主要敵人蘇聯玩弄的軍事把戲,其目的是轉移北約的軍事注意力,而歐洲才應該是西方的戰略重心,因此應該把朝鮮戰爭當作一場局部戰爭,結束的越早越好;而麥克阿瑟從一開始就準備擴大戰爭,期望演變成一場全面的大規模戰爭,這與美國主流戰略是格格不入的。

(年輕的麥克阿瑟)

正是在這種分歧下,半島戰爭出現了一種奇特的局面,美國政府拼命勒緊韁繩使馬車不致失控,而麥克阿瑟這匹“老馬”卻不顧一切向前狂奔,他要求轟炸鴨綠江對岸,要求封鎖華東沿海,要求使用核武器,以及自作主張要求蔣介石出兵等等,對參聯會的各種命令置若罔聞,有美國作家形象地寫道:

在麥克阿瑟面前,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將軍們就如同小學生遇到街霸一般,瑟瑟發抖而又無可奈何。



(三巨頭會議)

在志願軍大破美韓軍的前三次戰役之後,麥克阿瑟將所有的失敗歸咎於美國政府對他的限制,所有的電文全部是推卸責任,國防部長馬歇爾怒不可遏,而國務卿艾奇遜的反應更加激烈:“無需任何證明,我完全相信這位將軍的桀驁不馴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而且對其總統的意圖基本上不尊重”。在與杜魯門總統的威克島會面中,麥克阿瑟居然比總統晚到了數個小時,讓可憐巴巴的杜魯門等得渾身冒火,甚至有人說,從威克島見面起,杜魯門就有撤換這個“老傢伙”的念頭。

1951年3月21日,麥克阿瑟又一次致電參聯會,申請擴大指揮權限,美國政府未予理會,並著手準備總統聲明,隱晦尋求停戰談判的途徑和辦法。不料三天後麥克阿瑟卻搶先發表了自己的聲明,以近乎最後通牒的口氣宣佈將擴大戰爭範圍直到對手求饒,參聯會的將軍們知道:

“這位聯合國軍司令官簡直再也找不到比這更有效的辦法讓總統勃然大怒了”,麥克阿瑟的聲明讓杜魯門所有周密的停戰準備化為枉然。



(威克島會唔)

麥克阿瑟同時違反了總統簽發的“任何人未經容許不得公開發表有關外交政策的聲明”之訓令,這幾乎就是杜魯門專門為他而簽署的文件。他的行為不僅是對國家最高決策機構和決策者的公然違抗,同時也是對憲法賦予總統權威的挑戰和蔑視;更嚴重的錯誤在於,麥克阿瑟是在向文官治國的政體進行挑戰,以軍事將領的身份干涉美國的外交政策,而忘記了應該由文官政府領導軍隊。

杜魯門氣得把辦公桌拍的亂響,他終於忍無可忍了。



(準備參戰的蔣介石)

1951年4月6日,杜魯門召集國務卿、國防部長和參聯會主席會議,明確表示將解除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在場諸人都沒有異議,麥克阿瑟已經摺騰到得不到任何一位美國軍政高層的支持了,一度有人懷疑他得了某種病症。4月10日,杜魯門決定由正在遠東視察的美國陸軍部長佩斯,將解除職務的命令當面交給麥克阿瑟,然而由於通訊故障,佩斯尚未接到命令時,《芝加哥論壇報》搶先把消息捅了出去。

杜魯門見狀,為避免出現麥克阿瑟搶先聲明辭職的尷尬,於4月11日凌晨1時臨時招集白宮記者團,宣佈瞭解除麥克阿瑟職務的命令,第二天上午美國大街小巷的報紙和新聞廣播都轉發了這一消息,而遠在東京的麥克阿瑟卻渾然不知,一直到中午才得到消息。

美國近現代史上最搞笑的總統與將領之爭,終於以這樣奇葩的方式落下帷幕。


度度狼gg


麥克阿瑟是美國著名軍事家,在1944年時就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但在朝鮮戰爭中,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時,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麥克阿瑟被解職了。


相信很多人都瞭解,朝鮮戰爭中,我們中國志願軍支援朝鮮人民軍,一起將聯合軍隊打得節節敗退。


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怎麼做?麥克阿瑟提出轟炸中國東北,想用擴大戰爭規模的辦法來挽回敗局。


但美圍政府不同意,麥克阿瑟直接公開指責杜魯門總統的全球戰略。最後,麥克阿瑟被解職。


麥克阿瑟是美國的大功臣,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領軍人物,為美國取得很多戰爭的勝利。


難道僅僅是因為一次直接的公開指責杜魯門總統?身在“朝堂”中,事情原因絕對不是表面化。



麥克阿瑟擅作主張、推卸責任、公然抗上。


在朝鮮戰爭中,麥克阿瑟的性格缺點暴露無遺。得意忘形,向杜魯門總統誇下海口,說朝鮮戰爭會在感恩節前結束的,但聯合國軍是節節敗退。


怎麼辦?麥克阿瑟擅作主張,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秘訪臺灣,為蔣介石撐腰打氣攪和中國內部。


麥克阿瑟也狂妄自大,因為在敵情不明就迫不及待地向中國北部進攻後,遭到我們中國志願軍的痛擊,結果損失慘重;


敗局已定,麥克阿瑟卻推卸責任,把失敗的責任推給華盛頓,拒不承認自己錯了。


在明令禁止的情況下,麥克阿瑟擅自發表聲明,公然指責杜魯門總統,最後被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藉口撤了他的職。


儘管,對美國來說,麥克阿瑟在軍事上豐功偉績,但擅作主張,推卸責任,公然抗上的做法,是對聯合國軍的不負責任。


這樣看來,在美國領導人眼裡,麥克阿瑟是危險的存在,所以解職也是一種可以說是壓制麥克阿瑟的辦法。


邁克阿瑟狂妄自大、唯我獨尊、藐視國際軍事法庭判決。


在朝鮮戰爭之前,與日本的戰爭中,也是麥克阿瑟領軍。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駐日本,職位為最高總司令,在職五年,簡直成了日本的太上皇,地位可以說已經凌駕於日本天皇之上,十足的唯我獨尊。


麥克阿瑟的狂妄自大天性隨之暴露。因為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的判決,有絞刑,有無期服刑,有死刑,但麥克阿瑟將在獄中的大多數日本戰犯赦免了。


甚至還擅自頒佈“第五號指令”,規定所有根據判決書仍在日本服刑的戰犯都可以刑滿前按所謂“宣誓釋放制度”予以釋放,一些日本曾經的高官(戰犯)都被釋放回到政界了。


顯然,麥克阿瑟已經到了狂妄自大和唯我獨尊的地步,在赤裸裸地藐視和破壞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判決呀。


麥克阿瑟功高蓋主,是被解職的“導火線”。


麥克阿瑟在被解職回到美國後,在華盛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英雄式歡迎,許多大城市也舉行了關於支持麥克阿瑟,


反對杜魯門的遊行示威活動,造成杜魯門的支持率下降,甚至有四個州通過了決議,要求杜魯門總統讓麥克阿瑟官復原職。


雖然這些事發生在解職之後,但從中可以看出,在美國人心中,麥克阿瑟依舊是他們的大英雄,而且歡迎程度和地位比杜魯門總統還要高。


大概這也是杜魯門總統擔心的一個點吧。自古以來,不論哪個國家,功高蓋主都不是什麼好事。


正如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對麥克阿瑟的評價:“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領之一,也是一位最招搖的將領。”


雖然麥克阿瑟被解職,但他對美國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後來的歲月裡,在他的領導下,西點軍校也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呢。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知道


其他的回答都很優秀,但是大家並沒有找到問題的本質。麥克阿瑟所作的戰略決策真的沒有獲得美國政府的授權而自己獨斷專行麼?這顯然不太可能!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撤職的背後可不單單是因為性格的原因,更是美國“驢象兩黨”政見分歧以及權力鬥爭的結果。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兩黨政治國家,自從美國現代兩黨政治格局確立以後, 民主黨與共和黨便輪番穿梭於白宮和國會之間, 成為了美國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在朝鮮戰爭問題上,民主黨的態度比較謹慎,而共和黨則恰好相反, 他們不但主張美國應全面介入朝鮮戰爭,還為此做著十分積極的努力。對於朝鮮戰爭問題, 麥克阿瑟的觀點與共和黨一拍即合,這首先就與民主黨出身的杜魯門總統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

朝鮮戰爭爆發之初, 杜魯門的最初目的只是為了將大韓民國恢復到戰爭爆發前的態勢,然而隨著聯合國軍在仁川成功登陸,朝鮮軍隊在軍事上節節失利, 麥克阿瑟的胃口越來越大。他不斷逼迫並引導美國政府將戰爭規模一步步擴大, 而這不僅改變了杜魯門政府有限介入朝鮮戰爭的本意,也把美國拖進了一場“錯誤的戰爭”之中。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的所做所為滿足了共和黨的意願,但這必然會引起民主黨的反感。

隨後朝鮮戰場的形勢風雲突變,戰場局勢對聯合國軍愈發不利,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爭吵也隨之愈演愈烈。 民主黨對麥克阿瑟這個“始作俑者”本就厭惡至極,可老麥偏偏又喜歡沒事找事。在記者招待會以及新聞公報上,麥克阿瑟多次將聯合國軍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杜魯門領導的民主黨政府,他覺得杜魯門政府對聯合國軍行動範圍的限制才是軍事失利的根本原因。此論調一出,立刻贏得了共和黨的響應,於是共和黨趁機不斷宣揚美國政府介入朝鮮戰爭的調門, 還為麥克阿瑟的軍事行動吶喊助威。麥克阿瑟與共和黨一唱一和的行徑徹底激怒了民主黨,也惹惱了杜魯門。

在朝鮮戰爭問題上,杜魯門政府一貫認為, “擴大對中國的戰爭, 就意味著對俄國人開戰”,進而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這根本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麥克阿瑟作為一名軍人理應遵從政府的意願,可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影響政府的全球戰略,杜魯門又豈能容他。在這種背景下, 杜魯門總統於1951年4月11日解除了麥克阿瑟戰區司令的職務,希望以此來掌控朝鮮戰爭的發展態勢, 達到朝鮮戰爭局部化的目的, 並以此捍衛民主黨政府的權威。

不管老麥是幾星上將,美國總統才是美軍的老大,跟老大對著幹尤其能有好果子吃!


我是優質軍事答主戰情解碼,歡迎關注留言!

戰情解碼


很多人都提到了麥克阿瑟和美國總統杜魯門之間的那點矛盾,都說到麥卡阿瑟這個人傲慢無禮,最後讓美國總統杜魯門忍無可忍對他出手,但事實上,我們仔細去想一想,麥克阿瑟在日本當了那麼些年的太上皇,為什麼那個時候杜魯門不對他出手呢?偏偏要挑在朝鮮戰場就快進入白熱化的時候,對麥卡阿瑟出手了,臨陣換將,向來都是兵家大忌,更何況這個時候戰爭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此時此刻貿然的換將軍,說不定都會造成戰場上面的節節失利。

其實我們換一個問題去想想,為什麼當時美國人會在朝鮮戰場上面選擇開闢戰場呢?他真的有能力直接跟前蘇聯的軍隊叫板嗎?就算他有他準備好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意圖了嗎?

好,我們就去看一件事情。前蘇聯在知道中國空軍沒有優秀的飛行員的時候,曾經特意派遣一些前蘇聯的飛行員進入中國空軍的作戰序列,配合中國志願軍進行作戰活動。很多美國的情報部門都已經接聽到了,當時前蘇聯飛行員之間用前蘇聯的語言進行交流,而且,當時的美軍飛行員在擊落敵方飛機以後繞著降落傘進行飛行的時候,就看見了前蘇聯的那個面孔,對於這一系列前蘇聯明確參戰的事情,美國人選擇視而不見,美國人壓根就不想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知道這個時候戰爭對誰都沒有好處,即便自己有核武器,即便自己對核武器進行了核壟斷,但是真要打起來,人家跟你拼個魚死網破,那是白白便宜了其他人。

但是貌似麥克阿瑟對於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政治覺悟,麥克阿瑟是一個軍人,軍人一天到晚想的?那當然是怎樣建功立業,所以這一位仁兄提交了一個作戰方案,就是擴大朝鮮戰場上面戰果,將戰火推進到中國境內,這是明確答給國會的報告。

很顯然,你如果說在朝鮮打仗,那前蘇聯參不參贊,那是個問題,畢竟是一塊小肉,如果你去攻打中國,中國和前蘇聯之間的關係,再加上中國這個地域板塊兒特別大,對前蘇聯來講很有可能造成攔腰截斷的危險。前蘇聯會放任你去攻打中國,到那個時候,斯大林不是說該考慮是不是把戰果擴大,而是該考慮怎樣去籌備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一點,斯大林不願意看到,杜魯門也不願意看到,除此以外,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明確打不起來了。對於美國國會和美國總統來講,真正進入到了一個正權奪利的時代,但首先得解決掉外部軍隊的危險。

我們仔細去想一想,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展之前為什麼美國人要如此大規模的組建軍隊就是因為當時美國陸軍的規模實在寒摻的有點兒可憐。太平洋戰場上面除了一個麥克阿瑟感和尼米子叫板,你換其他將領去試試,人家在美國海軍,美國空軍面向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美國陸軍規模龐大的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是與此同時,這支軍隊不好控制,一般來講都在美國總統的手裡,因為這隻軍隊不怎麼耗錢,不像空軍和海軍都是技術型兵種,(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無論是培養人才還是說研製高新尖端的武器都需要籤,美國陸軍並不太需要這支軍隊,對於美國總統和美國會來講都看在眼裡,美國總統不強,是美國會,自然而然的就想削弱這一支軍隊,這個軍隊存在有什麼意義?除了給你美國總統壯大點氣勢以外,對我們美國國會來講簡直就是不懷好意的軍隊。

所以麥克阿瑟自然成為了眼中釘,肉中刺,我必須要削弱美國陸軍在美國政壇的影響力,這樣的話,才能夠減少政治上的不確定因素,才能保證三權分立的這樣一個政權穩定的局面。

否則軍人介入政治,那對於整個政治來講都是一場災難,那麼,於公於私,麥卡阿瑟都是美國總統和美國會眼中不能容忍的一個人物。

他的影響力太大,他的權利太大,他的戰功太高,這樣一個人是不容易控制的,再加上他本身倔強的脾氣和眼高於頂的那種眼光,都能夠讓人感覺到這種人未來是一個麻煩,一旦這個人攜帶著大量的戰功和全國人民的目光進入美國國內,都會給美國總統和美國會一種莫大的壓力。

所以就好像美國另外一位將軍巴頓一樣,美國的這一位麥克阿瑟,也是得罪於政治。


漩渦鳴人yy


1951年4月11日,記者會發布一片新聞通稿命令解除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所有擔任的所以職務,以這種極其羞辱的方式結束了他50年的軍隊生涯,令其退休。這正是當時美國總統對麥克阿瑟無禮、傲慢的回應。他和美國總統發生了什麼隔閡,最終以這樣的退場方式退場?

前因:麥克阿瑟絕對是一個大將之才,在二戰中深受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賞識,在軍隊中擔任太平洋戰區的主官。在1944年羅斯福總統突然去世,接任總統的是當時的副總統杜魯門,這個比他小4歲的新總統,在軍政經驗上都略顯不足,麥克阿瑟在他一就任就開始充滿了輕視。隨著二戰的結束,麥克阿瑟作為太平洋戰區的總司令的接管了日本,漸漸成為了日本的“太上皇”。在美國國內美軍的參謀長聯席會議裡,三軍參謀長和大批准要官員都是麥克阿瑟的晚生或者後輩(麥克阿瑟曾擔任過西點軍校校長),加重了他的優越感。麥克阿瑟作為太平洋戰區的總司令的接管了日本,漸漸成為了日本的“太上皇”。這時候的他,開始有了一種天高皇帝遠的感覺。對國內的一些通知讓其厭煩的,出現拒絕執行的情況。

在1950年朝鮮戰爭的爆發,這位駐日盟軍的最高長官順理成章的成了了,當時16國組成的“聯合國軍”的總司令。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對於解放軍,麥克阿瑟更是沒有放在眼裡。實施了仁川登陸,逆轉了半島戰局的局勢,是的他聲望到達登封。讓本來就個性狂妄的麥克阿瑟更加膨脹。下達各種軍事命令,更是宣傳“飲馬鴨綠江,回家過聖誕”,對國內參聯會的命令置之不理,對總統杜魯門的命令更是陽奉陰違。期間美國總統杜魯門專門飛到威克島會見了杜魯門,杜魯門還狠狠嘚瑟了一把。隨著中國參與戰鬥,是的美軍節節敗退,在前三次戰役中美軍損失巨大。國內開始慢慢滋生了反戰聲音,美國政府也開始對著為不聽命令的五星上將開始頭疼。

麥克阿瑟被解職的導火索是,他繼續了自己的一意孤行,瘋狂的經邀請了當時在中國臺灣的蔣介石進入戰爭。而將某人也非常配合,準備了精兵30000餘人準備待發。這樣本來頭疼得美國政府著實嚇了一身冷汗,只是要搞世界大戰啊!當時就嚴令制止了蔣介石的行動。這時氣不過的麥克阿瑟會見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大使,直接用“尖刻的語言”抨擊美國政府。這已經超出了杜魯門的底線,讓其以這種方式突然宣佈解職。這也是雙方毛對長期積累的爆發。

矛盾點其實在朝鮮半島戰爭上,杜魯門的美國政府,對朝鮮戰爭並不像擴大。因為認為這只不過是蘇聯的手段,想讓美國陷在朝鮮戰場上,轉移美國在歐洲的軍事注意力。歐洲才是西方社會對抗紅色蘇聯的主戰場,朝鮮戰場只能算是局部戰爭。而麥克阿瑟想法確實相反,他一意孤行的不斷擴大戰爭,想讓自己成為主角。這是美國政府最不想看到的,也是最不想發生的。在萬般無奈下,只能讓這個傲氣橫生的五星上將羞辱下課。


談古今品歷史


美國的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遠東軍司令,曾與其父親同時獲得榮譽勳章的麥克阿瑟,身為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在朝鮮半島究竟遇到了什麼,為何要執意動用原子彈打擊中國東北,而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為何會迅速撤他的職?

在屢次戰爭中獲得了無上功勳的麥克阿瑟在美國有著極高的人氣,因而地位一直沒有動搖,而杜魯門為什麼要將其撤職呢?

很多人認為是因為麥克阿瑟一直和杜魯門對著幹,阻礙他競選總統,不聽杜魯門的指揮!但其實這並不是全部,麥克阿瑟為人自負,做了幾件與中國相關的蠢事!

1950年朝鮮半島發生戰爭,杜魯門派遣美軍支援南朝鮮,但是並非為了打贏這場戰,杜魯門本意更多是維和,然而麥克阿瑟卻將之看成對共的宣戰,先是促成援助南朝鮮,再是一直想要攻打中國。

麥克阿瑟未經授權私自來到臺灣,與蔣介石密會,確認臺美外交關係,更是未經允許,派遣偵察機進入中國,主張對東北軍事目標進行核打擊,而杜魯門則是擔憂蘇聯與中國的介入。

杜魯門想的沒錯,中國派出志願軍援朝,三次戰役打敗美軍,這讓麥克阿瑟威嚴大降,更是引發美國國內不滿,不聽話還做不好事!

杜魯門直接以

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

為由撤了麥克阿瑟的職。


一代將星就這樣離開,曾經的澳大利亞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鮮的捍衛者如同悲劇中的人物從最高領導者跌落下來!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成了他最後的宣言!


歷史微旅者


麥克阿瑟出身於美國軍人世家,西點軍校畢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擔任師長指揮一個步兵師在歐洲作戰開始嶄露頭角,從美國陸軍准將一路上升至五星上將,曾擔任西點軍校校長、美國陸軍參謀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擔任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指揮對日作戰,一路橫掃南太平洋。二戰後擔任遠東美軍總司令、駐日盟軍總司令,總攬對日本的佔領事務。

此人雖然也是一員著名戰將,卻習慣於出風頭、沽名釣譽,並且自命不凡,喜歡獨斷專行,唯我獨尊。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前,麥克阿瑟在多種場合發表意見,建議美國政府允許自己以武力協助敗退到臺灣的蔣介石守衛臺灣,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臺灣。雖然美國政府沒有同意,但是麥克阿瑟居然以個人名義私自到臺灣與蔣介石會晤,表示願意在必要的時候為臺灣提供幫助。蔣介石得到這個許諾,便在臺海地區興風作浪。朝鮮戰爭爆發後,面對節節敗退的南朝鮮軍隊,麥克阿瑟又在多種場合發表談話,主張動用蔣介石軍隊反攻中國大陸,或用於朝鮮戰場。這不禁讓美國總統杜魯門十分惱怒,由此萌生將其解職的念頭。但是考慮到這位年近古稀的老將在海內外的巨大影響,杜魯門忍住了。

但是麥克阿瑟並沒有就此收斂。中國出兵朝鮮後,麥克阿瑟因為輕敵在清川江、長津湖連續兩次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殺得大敗,從鴨綠江一路敗退至三八線。但是麥克阿瑟飛彈不自己承擔責任反而倒打一耙,說兵敗清川江、長津湖是因為美國政府不同意他提出的把戰爭擴大到中國的意見。此言一出,不僅美國朝野一片譁然,就連盟國之間也是質疑聲不斷。英國首相艾德禮甚至親自到華盛頓與杜魯門會晤,公開表示如果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將撤出英國軍隊。尷尬至極的杜魯門再次萌生了撤掉麥克阿瑟這個在全世界惹是生非的老頑童,但又考慮到前線戰事吃緊,一時半會找不到替代人選,只好再一次強壓怒火忍了下去。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後,美軍中將李奇微奉命擔任朝鮮戰場美軍前敵總指揮,在第三、四、五次戰役中與志願軍較量,頗有建樹,特別是第五次戰役居然取得打垮對方一個師的戰績,將戰線牢牢穩定在了三八線。中美雙方隔著三八線對峙,都表示願意就目前戰局舉行停戰談判。杜魯門當然也向早早結束戰爭,趁著剛在軍事上挽回聲譽的機會,儘早罷兵。於是,杜魯門指示國務院、國防部、參聯會共同擬定一份關於同中朝方面停戰談判的總統聲明,然後通知遠東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令其停止軍事行動。

但是麥克阿瑟還是堅持他一貫的以武力統一朝鮮半島的主張,特別是在後來三次戰役中看到美軍完全有重創中國軍隊的實力和能力。接到杜魯門的總統聲明後,心中十分不悅。碰巧,一心與杜魯門為首執政黨民主黨對立的共和黨致電麥克阿瑟,表示支持麥克阿瑟乘勝統一朝鮮半島、戰爭擴大到中國、動用蔣介石軍隊參戰、使用一切戰爭手段奪取戰爭勝利的主張。

於是,麥克阿瑟再次置杜魯門的命令於不顧,搶在杜魯門對全世界發表朝鮮停戰聲明的前頭以自己“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名義發表武力統一朝鮮並且不惜與中國全面開戰的聲明。

麥克阿瑟的聲明再次在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英國和法國首先提出抗議,指責美國不經盟國同意就亂髮戰爭聲明;中國方面當然也對此表示譴責。

杜魯門政府又一次在全世界蒙羞!但偏偏禍不單行,共和黨利用美國國內媒體大力吹捧麥克阿瑟,指責杜魯門政府不全力以赴奪取戰爭勝利,導致數萬美國熱血青年在朝鮮白白流血犧牲。

面對國內外輿論的口誅筆伐,杜魯門政府有口難辯,盛怒之下,杜魯門召集國務院、國防部、參聯會的軍政大員商議,最後達成統一意見:立即解除麥克阿瑟的本兼各職!


寰宇長劍


麥克阿瑟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因作戰有功曾獲十字軍功章,任過3年的西點軍校校長。1930年起,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後任駐菲律賓陸軍元帥、遠東武裝部隊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西南太平洋地區盟國武裝部隊總司令,戰後任美國駐日本佔領軍司令。麥克阿瑟(1880~1964年),是一位卓有功績的資產階級軍事家,美國五星上將。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的序幕。不久,日軍就佔領了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等大片地區,並繼續擴張。1942年3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將太平洋戰區分為兩個獨立戰區,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西南戰區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針對海洋地區作戰的實際情況,採用“跳蛙戰術”,取得一系列勝利逐步收回了被日軍佔領的領土。

所謂“跳蛙戰術”,就是通過佔領前方基地,有計劃地測算轟炸機前進路線,轟炸機必須在同等距離的戰鬥機掩護下進行戰鬥。每前進一個階段,都以一個機場為目標,作為第二個進程的墊腳石。當航空線向前推進時,在新建的基地空軍掩護下海軍又獲得了新的海上交通線。這樣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地向前延伸,就如同跳蛙在前進。麥克阿瑟的“跳蛙戰術”幾乎貫穿整個西南太平洋戰爭的始終,成為他指揮西南太平洋戰爭的主體戰術。

麥克阿瑟在戰術運用上的另一特點,是善於以假象牽著敵人的鼻子走。每當選擇好攻擊目標以後,便想方設法按照自己的意圖去調動敵軍或似攻非攻,或聲東擊西,敵軍一旦入甕,則立即大刀闊斧地去奪取預定的攻擊目標。抽“薪”斷“糧”,這又是麥克阿瑟戰術運用上的另一個特點。戰爭,不但是將謀兵勇的較量,也是軍備物資的競賽,誰有了雄厚物資作後盾,誰就有了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麥克阿瑟在指揮西南太平洋戰爭中,就很注意打擊和切斷日軍的增援和補給線。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即將駐日本的第8集團軍調到朝鮮,進行武裝干涉。與此同時,麥克阿瑟也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大舉入侵朝鮮,並在朝鮮人民軍的後方實施了一次冒險的兩棲登陸。登陸地點選擇在仁川,其目的是切斷朝鮮人民軍的補給線,把朝鮮人民軍圍困在他的登陸部隊和第8集團軍釜山環形防線之間,減輕朝鮮人民軍對釜山防線的壓力,並迅速奪取漢城。

麥克阿瑟雖然取得了仁川登陸的成功,但此後在朝鮮戰場上卻顯得無能為力,正如美軍參謀長所說的那樣,他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因此,時隔不到一年,他所指揮的侵朝美軍,即被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打得一敗塗地。美國政府不得不於1951年4月9日作出決定,撤銷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上的一切指揮權。從此,麥克阿瑟便結束了他50餘年的軍事生涯。


天天開心歷史


因為麥克阿瑟公然反對杜魯門總統的朝鮮戰爭決策。

杜魯門不想擴大戰爭,尋求結束戰爭。麥克阿瑟竟然召開記者會,宣稱自己要繼續打下去,甚至要擴大戰爭規模,還叫囂使用原子彈。

於是杜魯門召開會議。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列舉了麥克阿瑟說的話,國務卿馬歇爾說,根據這些言論,應該撤他的職好幾回了。

所謂不給他面子,是因為原來計劃派人攜解職命令飛到日本,當面交給麥克阿瑟。不料走漏了消息,被新聞界知道了,第二天就要見報。那樣會使白宮非常被動。

無奈之下,白宮主動召開記者會,公佈出來。

結果形成麥克阿瑟從新聞中知道自己被解職了。隨後紙質命令才送到。這讓麥克阿瑟很沒面子。這又能怪誰呢?剛愎自用了一輩子,自以為是,好大喜功。應驗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任何將領都不能告訴政府和總統應該如何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