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一個人為了不遭受痛苦,心靈將追求做到無慾無求

克里希那穆提:一個人為了不遭受痛苦,心靈將追求做到
無慾無求

克里希那穆提說:“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困難之處就在於要去洞悉實際上推動了慾望和恐懼的情感形式。因為這類情感對愛具有破壞性,妨礙了充分地覺知,且使人無法做到無慾無求。”

克里希那穆提說完後,一個聽眾問道:“如果我並不渴望做到在心態上無慾無求,那麼我如何才能夠達到無所欲求的境界呢?”

克里希那穆提:一個人為了不遭受痛苦,心靈將追求做到無慾無求

克里希那穆提聽了,說道:“先生,你為什麼想要達到無慾無求的狀態呢?難道不是因為你憑藉經驗發現慾望充滿了痛苦,它帶來了恐懼,製造出了衝突抑或殘酷的成功嗎?於是你便渴望處於一種無慾無求的狀態,這是可以實現的,不過這是一種屬於死亡的狀態,因為它僅僅是恐懼的結果。你希望掙脫一切恐懼的束縛,所以你就把無所欲求作為了一種理想、模式去追求。然而這一理想的背後的動機卻依然是慾望,因此也就依然源自於恐懼。”

克里希那穆提:一個人為了不遭受痛苦,心靈將追求做到無慾無求

“正如我曾經解釋的那樣,心靈只是變成了各種形式的自我保護的工具,它把自己劃分成了情感同思想。生命沒有對心靈進行劃分,情感也沒有使自己與心靈分離開來,但是心靈由於自身的慾望而把自己分成了不同的部分。心靈發現,通過處於無所欲求的狀態,它便不會遭受到痛苦。它依靠經驗和知識領悟到,無慾無求或許可以帶來終極的慰藉,它希望這一慰藉便是真理。一個人為了不遭受痛苦,心靈將追求做到無慾無求。所以它努力不去懷有任何的慾念,因此也就把自己劃分成了不同的部分。”

克里希那穆提:一個人為了不遭受痛苦,心靈將追求做到無慾無求

克里希那穆提說完後,一位聽眾接著問道:“當一個人有孩子的時候,是否就有可能做到無慾無求了呢?”

克里希那穆提答道:“這是一個每個人必須要去面對的問題,這是一個我們大家全都得去面對的問題。就像我所說的那樣,心靈始終都在用各種形式尋求獲得滿足。”

克里希那穆提:一個人為了不遭受痛苦,心靈將追求做到無慾無求

“於是必要性也就成為了一種滿足的手段。這一點用各種方式得到了體現——貪婪、權力、地位,諸如此類。一個人難道沒有可能在無慾無求的狀態下生存於世嗎?你會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探明這一問題。請不要把需求和慾望分離開來,這是一種瞭解慾望的錯誤的方法。當你出於自負而把需求讚美為手段的時候,慾望就會開始了複雜的無知的過程。假如你單純地強調需求並且以此為原則,那麼你就會再一次地從一個極其不理智的觀點出發來解決慾望的問題。但如果你開始去思考慾望的過程,思考那滋生出了恐懼與無知的慾望本身,需求便將擁有重要價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