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創作時草書可以亂寫嗎?

滄海度餘生


題主所問“在書法創作時草書可以亂寫嗎?”可以“亂寫”,但是你要寫出水平,如果書法功力深厚的話,你要躺著寫、趴著寫、甚至用腳夾著筆來寫都行;草書就是給人“潦草狂亂”的視覺效果,然而所謂的亂寫並不是毫無章法的在紙上亂塗亂畫,而且“潦草狂亂”是要顯示出“筆法、筆勢、筆意”之美,



我們都知道創作草書是簡化連筆的過程,但是每個字體中的有些筆劃是非常重要的,省略不得,而且還要清晰可見,正所謂“亂中有形、狂中有勢”,這是草書最起碼的要求,在草書的創作過程中,手中的書寫工具也尤其重要,你不能像現在的某些人隨便用根樹枝沾了墨然後在紙上揮揮灑灑,這就是亂塗亂畫,


自古以來草書是最考驗書法家的書法功底的,“眼、手、心”都要時刻在同一節奏之上,書寫時如果手忙腳亂的話,或者眼跟不上手,那麼寫出來的字是沒法看的,自古名家在書寫草書時都是“隨心所欲”,但卻不是“隨隨便便”,在唐代開始,草書變化巨大,不重單字,解字重組而點畫連帶,並無程式,



字體大小、筆順、輕重隨意而行,體勢變化大,毫無羈束,追求個人氣質的抒發與高超的神采品格,張旭、懷素都是草書家的代表。比如,“草聖”張旭作書時常以酒助興,每大醉則呼號奔走,下筆愈奇,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這看起來張旭是亂寫草書,但是其功力深厚,在筆法上將王獻之創造的“新研”之勢推向了極端,運用狂草這一視覺藝術形式中最抒情的語言,全憑自身意氣,將書法的文化氛圍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詩夜城主


這個問題應該是對的,不過聽著不雅,應叫自由發揮。

不過在學習中草書有草書的書寫法則,而且草書的書寫法則是十分嚴謹的,所以說,在書法學習與臨摹時草書是不可以亂寫的,亂寫,就不是草書了,而是俗不可耐的、潦草的字而已。創作是掌握了字的筆畫與章法後的自由發揮。才有師古而不泥古之說,創作草書必須有過硬的基本功外還得有靈感,只有付出情感的作品才會有靈魂否則便是亂寫,就不是草書了,而是俗不可耐的、潦草的字和“自由體”了。



濤聲851


飯可以亂吃,書不能亂寫。亂寫還能有法嗎?無法怎麼叫書法?所以在書法創作時,草書可以亂寫是不行的。別亂來,先去亂吃一點東西。小心別吃髒的,還有有毒的也別吃。

這位朋友可能對草書的理解存在誤解。書之所以要有法,就是為了規範大家書寫時不亂寫。亂寫還能叫書法?

草書不是潦草,這個概念要搞清楚。沒有學習過草書的人,看著龍飛鳳舞的草書,以為草書就是隨心所欲的亂寫。其實,草書的規矩,比楷書的嚴謹。楷書多一點少一畫,還能辨認,草書寫長一點短一點就是另外的字,所以才有“真(楷)虧點畫,尤可記文,草虧使轉,不能成字”。



草聖最為難,龍蛇竟筆端,毫釐雖欲辨,體勢更須完。草書不反要求筆法的精巧,還要求體勢的完備,還要求全局的佈局,使血脈洞達,氣韻貫穿。草書沒有書法基礎,是不能亂來的。要學習草書,應先從草書的書寫規則學起。弄清楚了草書的書寫規則,再著手臨帖。不然,不明白它的書寫法則,真的就會亂來了。


子衿書法


顯然不可亂,亂則無章法,潦亂使人眼花,暈眩而疲,證明浮氣升濯,情性神惚。

草,雖難識讀,但有規可循,規有範草之符,無論使轉如何雷奔,龍蛇旅騰,能解讀,草聖族,張芝張旭懷素,及明清善草的人物,今人識讀釋文,理應狂草,不亂。

懷挾對草書淺理解的人,往往是瞎驢吃草,奔著潦草便有氣勢,狂塗瘋掃,實為自我其樂,於書無關係。如王姓冬齡草創,如此。

草分,章,小,大,狂,行草,從古至今,一步一步演變而來,草體結構,簡便符,漸漸而流行,久之,共認共享筆端。

放姿於狂草,有法可依,放肆於大草,有章可尋。星燦爛,須夜晴幽深。神化無窮。

清代馮班《鈍吟書要》雲“草書全用小王,大草用王羲之法,如狂草學旭不如學素,”有其味,各人各有見解。

故,言草,不可亂草,草草而就,視為吊兒郎當之學書,不可取,不要抱有僥倖。還是老實從規。



狂喜淡墨a


草書有草書的書寫法則,而且草書的書寫法則是十分嚴謹的,所以說,在書法創作時草書是不可以亂寫的,亂寫,就不是草書了,而是俗不可耐的、潦草的字和“自由體”了。




書法草書的創作,一定要遵循古帖上的字的書寫規則,在臨帖沒達到七分像時,先不要創作,即便是創作,也要先集字創作,萬不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意書之。



在書法草書創作時,要把草書符號記準記牢,還要備上工具書,以便對吃不準的字進行查找。書法草書創作時,可先書寫出草稿,之後再對每一個字的筆法和字法進行核對,看每個字是否符合草法之書寫要求,對吃不準的用筆和結體,可到工具書中或法帖上查找,並照著法工具書上和法帖上的字反覆臨摹,直到與工具書中的字和法帖上字一致為止。完成上述程序後,可進入二次創作,如果對第二次的創作仍不滿意,那就進行第三、第四次創作,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進行書法草書創作時,在不違背筆法和結體的基礎上,可以將字的用筆、點畫布局作適當調整,但不要過於誇張。比如,根據作品章法佈局需要,點畫可粗可細,字可大可可小,字可挺可臥,字可寬可窄,用墨可濃可淡可幹可溼可焦,等等。



總之,書法草書創作,草法一定要精準,萬不可亂寫!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創作,不可以亂寫。

有人會說,張旭、懷素創作草書時無拘無束,近乎癲狂的狀態,不就是亂寫嗎。其實,張旭、懷素的大草,筆筆合法度,字字有規矩,看似金蛇狂舞,一瀉千里,細察其書體絕無不規則的信手拈來,點畫筆法、字裡行間,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絕無矯揉造作之感。他們都是在長期的筆墨修煉中,練就成非心非物,亦心亦物,興與境諧,神合氣完之妙境。這是在法度與隨性之間,達到了極限的境界,而並非亂寫。

稱之為草書。首先,要具備草書的點畫筆法;其次,結體要標準、草法的符號要規範;其三、草書尤其講究筆勢、意境以及氣韻等。可以說,草書是書法諸體中,其運筆速度快慢,提按、使轉轉換、節奏起伏最為強烈、變化最為豐富複雜。故草書之法難以掌握。這也是學草書都主張從楷書入手之理,好比小孩學走路。

沒錯,在古代,起初的草書,的確是民間的流行體,史稱為“俗草”,而這種“俗草”,沒有經過專業書家的規範,不具有普遍的約定俗成之規律。只有經過當時的書法大家,如黃象、曹喜、崔瑗、杜度等,進行整理歸納,創造了章草,才是草書。隨著文字的演變,鍾繇、張芝、王羲之等書法大家,汲取前輩經驗,在章草的基礎上,創新書體,成為今草。可見,草書也有其發展規律,張旭、懷素也是在“二王”行草的基礎上,發展為大草,形成了草書的巔峰。宋、元、明、清,直至現代,草書儘管面貌各異,但其草書之精髓代代傳承。正如趙孟頫所說“筆法千古不易,結體因時相傳”。

如今,草書之特殊的書寫屬性,成為大家非常喜歡的書體,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放鬆一下愉悅的心情,草書最為適合。但一定要遵循草書法度,掌握草書規則,在充分展示草書之美、之勢、之意韻的同時,自己也從中享受書寫的快樂,正如懷素所言“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這才是真正的草書。






陋石書藝



不可以。

並且永遠不可以。

無論在什麼狀態下,也無論是草書或者其他書體,都不能憑一時興致信手胡來,更不能無視法書規範而恣意妄為。

草書之所以草,是因為疾迅之中突出一種淋漓酣暢之美,也叫情至深處身不由己。但無論怎麼激動,怎麼熱血,都不能跨越最基本的界限,這是根本,也是必須。沒什麼可以討論的餘地,也沒什麼可以商榷的空間。

沒練過草書的人,總以為紙面上橫七豎八的彎彎繞是沒什麼章法遵循的,其實是個最大的誤解,也是不懂草書的基本要求。

江湖上那些任性胡為的書體暫且不論,但凡是經過嚴格訓練以後的書家,在創作草書時,都會嚴格恪守草書的基本法則,嚴格按照草書符號的基準座標來進行有限度的突圍或創新,但這種嘗試不會越格,更不會悖離。

草書在不同書家的筆下,會有不同的結構狀態,但只要是不逾規,就應該是正確的,不過是有好有壞,有醜有俊,全因個人的修為和審美而定。

短視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書寫人,大筆如椽,濃墨飽蘸,然後激昂亢奮,狂叫不已,使盡吃奶的勁兒一揮而就,竟也大汗淋漓。初看以為是多麼有成就的高手,細看原來是草臺班子,也叫野雞水平,不過是籍此沽名釣譽、故弄玄虛而已,連草書都算不上。

初學者萬不可上其當。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一個沒有天賦、沒有靈犀的人,無論你怎樣臨帖,千般苦練也就是在寫字。所有人都臨王義之書法界就沒有獨特之處啦。狂、醜、怪草的呈現就證明了這一點。無論你學誰,只要你的字不養眼那就無人欣賞!噴子列外。


13971839850


書法到了草書才是讓你放開想象力的書體,讓你能最大限度的去發揮漢字的藝術魅力,但草書是有筆法和章法的,也不是讓你隨便亂寫亂畫的。它只是讓你在創作時把平常的臨帖做到最大化的自由發揮而已,但不代表著讓你去重新發明新字形。還有一點,一個字草書的寫法有很多種,沒練過草書的人就愛抓點點滴滴,我覺得完全沒這必要。


閒雲94918341


草書 有千年既定的草法 是歷代書家疊代綜合積累得出的最簡和最佳筆順路徑 也是準確識別草書的固有法則 有斷有連 不可隨意變更 只是位置大小可根據章法調整 有可發揮餘地 並非亂寫 像張旭古詩四帖類狂草 並非經典神品 只是大家都不懂 誤以為高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