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曾经的“甜蜜”事业│原攀枝花糖果(食品)厂

穿梭在攀枝花的“咔咔角角”,在东区“五十四”,竟然被我发现了早些年的“攀枝花食品厂”旧址。其前身也就是令人回忆起来总是甜蜜蜜的“渡口市糖果厂”。

废墟上曾经的“甜蜜”事业│原攀枝花糖果(食品)厂

1965年,经攀枝花建设总指挥部后勤部批准,由渡口贸易公司向银行贷款1万元在仁和镇筹办了全市第一个商办食品加工企业——渡口市糖果厂。当时从重庆冠生园引进技术,调进15名技术骨干,采取作坊式手工操作,因陋就简建立起来。生产的只有怪味胡豆、金果、明果、杂糖、花生粘等5个品种,月生产能力也很小。

1968年,糖果厂划归副食品公司管理,同时将厂址搬迁到市区五十四公里。

1978年开始改建饴糖生产线。

1980年改造软糖生产线。使软糖年产能力比手工生产翻了一番多。

1982年,从上海引进包糖设备,使包糖工效提高3倍多。同年,该厂被评为全省技术工作先进集体。

废墟上曾经的“甜蜜”事业│原攀枝花糖果(食品)厂

食品厂投产以来,引进了成、渝两市的传统工艺,又不断引进和采用全国同行业先进技术,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食品加工企业,从饴糖生产、半成品加工直到成品整套工艺,已进入标准化生产。

到1985年时,这个厂共有职工341人。其主要产品是糖果、糕点。其中金江奶糖、高粱饴、雪花糖、大桃酥、萨其马、火烤鱼皮花生等在省内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名列前矛,金江牌大桃酥还获得了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1982年以前,这个厂生产的产品市内销售90%,其余销往会理、华坪等邻县。1983年后扩大了市场,市外销售增加到35%,市内占65%。

废墟上曾经的“甜蜜”事业│原攀枝花糖果(食品)厂

在计划经济时代,糖果的生产和供应都是按计划来的。要买,就得有“批条”,还得看供方脸色,所以能在这个供方厂上班是何等风光的事。

职工时不时还可以“搞点”制糖工艺中的“废弃物”(再废,也是糖的组成元素啊),就是回收糖果厂的垃圾中,也有不少“好货色”。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攀枝花的糖果厂(食品厂)也和国内许多同行一样,跟不上市场的步伐,渐渐被抛弃,纷纷转型、改制或破产,当时象柳州糖果二厂那样,能突围成功的企业少之又少。说到这个企业就是如今鼎鼎大名的“金嗓子喉宝”的生产单位前身。

废墟上曾经的“甜蜜”事业│原攀枝花糖果(食品)厂

1991年,市港华食品工业总公司成立,其中就吸纳接受了原市糖酒公司所属食品厂。

听姐姐说,原来在攀枝花公园对面还有港华食品的销售点,他们制作的糕点还是挺好吃,不过貌似也没开多久就关闭了。后来,这个企业也“消失”了。

2002年,市港华食品公司采取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资产残值收益安置职工的改制顺利完成。全公司320名职工(其中退休职工175人)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1 037万元债务已彻底解除,56户职工的住房得到改善,150户职工水、电收费到户改造工程顺利完成,遗留问题一次性解决。

废墟上曾经的“甜蜜”事业│原攀枝花糖果(食品)厂

如今,这块旧址,就是一个光秃秃的大坝子,四周还有不少断壁残垣,压根儿看不出一点点当初工业生产的痕迹。

废墟上曾经的“甜蜜”事业│原攀枝花糖果(食品)厂

加之棚户区改造,周围老旧住宅都人去楼空,更显凄凉。

废墟上曾经的“甜蜜”事业│原攀枝花糖果(食品)厂
废墟上曾经的“甜蜜”事业│原攀枝花糖果(食品)厂

只有一道如今看来仍显“大气”的“门脸”矗立在那里,印证着当年的辉煌。旧址内的茂盛大树,老根错节,也证明着这里“有点历史”。

废墟上曾经的“甜蜜”事业│原攀枝花糖果(食品)厂

糖果,对每个孩子都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即使糖果把许多孩子的牙齿“雕塑”成了各种搞怪的外形,可还是令其忍不住想吃。其所带来的“甜蜜”感受,令人无限欢快而愉悦。

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快乐的感受却不是常能有,因为一年也实在是吃不到几次糖。

那时,孩子们中间流行收集糖纸,把吃完的糖的包装纸用水洗干净,晾干后,夹在书籍中,压平整,留作收藏。

想念糖果的时候,就把糖纸翻出来看看,用一种“望梅止渴”的方式按压住心中对那份甜蜜的渴望。我和姐姐也是如此,但比较特殊的一点是,洗糖纸之前,我一般要先“舔”一遍,算是“预处理”吧,就因为舍不得一点点“甜蜜”的流失。

小的时候,从没关心过糖果是哪里生产的,只关心是酥心糖、奶糖、花生糖,还是高粱糖,长大以后,才留意到原来攀枝花自己也生产糖,小时候我们吃的许多糖都是本地产的。

感谢攀枝花曾经有这样的糖果厂存在,才能给我们童年带来如此多的“甜蜜”,如此多的美好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