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小兒支氣管炎和肺炎?

甜寶愛學習


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還沒發育完全,免疫力比較低下,所以很容易受各種細菌、病毒的感染,進而引起支氣管炎或者是肺炎這些疾病。支氣管炎和肺炎的表現很相似,主要都是表現為咳嗽,所以很多的媽媽們都分不清小孩子到底是支氣管炎和肺炎,我們現在就來談談如何區別支氣管炎和肺炎。

致病原和炎症的範圍不同,支氣管炎只要是各種致敏原引起的支氣管炎症,主要病變的部位是在上支氣管處,而肺炎是由於各種各樣的細菌、病毒或者是真菌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發病的部位是下肺部和下支氣管處。

聽診時的聲音不同,支氣管炎的臨床特徵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體溫忽高忽低,有時候咳嗽還會伴隨著嘔吐,在聽診時可能出現中、大的水泡音或者。而肺炎的臨床表現就是持續不斷的發熱,咳嗽加劇,體質較弱的小孩子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口吐白沫,臉色發青的情況,支氣管的所表現出來的症狀都變的更加嚴重,在聽診時會出現小的水泡音,這就是和支氣管炎最大的區別。

相比較之下,肺炎是比支氣管炎更加嚴重的疾病,肺炎很多時候也是因為小孩子在支氣管炎的時候,家長沒有及時治療好,讓病情惡化,進而引起肺炎的發生。所以,小孩子在出現輕度咳嗽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儘快治療好,防止病情惡化成肺炎。

在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梗阻性肺病,肺源性心臟病及呼吸衰竭,間質性肺病,肺梗塞,肺腫瘤等呼吸系統疾病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醫聯媒體


支氣管炎和肺炎是兩個概念,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非特異性炎症;而肺炎是指包括終末氣道、肺泡腔、及肺間質等在內的肺實質炎症。支氣管炎的發病部位在上呼吸道,肺炎的發病部位在下呼吸道。二者可以通過下列方法進行識別:

一、症狀

支氣管炎多慢性起病,臨床症狀主要為呼吸道症狀,大多表現為咳嗽、咳痰,全身症狀較輕,如發熱多為低熱。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夜間及晨起時較重,白天較輕。部分患者可出現喘息,可聽見哮鳴音。

肺炎主要由病原體感染引起,其主要臨床症狀包括高熱伴或不伴寒戰、咳嗽、咳痰。肺炎引起的症狀較重,大多為上呼吸道感染加重引起。

二、檢驗學指標

支氣管炎的致病原因主要是外界刺激,包括病原體感染;肺炎的主要致病原因主要是病原體感染。因此,二者在檢驗指標上不完全相同。支氣管炎的血常規檢查多正常,如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可見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輕微升高;如由過敏原因引起,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肺炎的血常規檢查大多異常,可見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較正常值大幅增高;部分炎症因子也可見增多,如C反應蛋白。

三、影像學表現不同

支氣管炎的影像學檢查早期多正常,如反覆發作,胸片檢查可見肺部紋理增粗。

肺炎的影像學檢查多異常,胸片或胸部CT檢查可見肺部紋理增粗、可見部分滲出影或實變影,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胸腔積液。

綜上所述,小兒支氣管炎和肺炎可以從發病症狀、檢驗指標和影像學指標上進行識別。


藥事健康


(支氣管炎)1,症狀:上呼吸道感染後出現明顯的咳嗽,初為乾咳,隨後可有痰,嬰幼兒全身症狀多較重,可有發熱,納差,疲勞,甚至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2,體徵:雙肺呼吸音粗糙,可聞及不固定的,散在的幹,溼囉音。3,輔助檢查:x線多正常,亦可有肺紋理增多,粗亂或肺門陰影增濃等。血白細胞計數多正常(病毒性)或升高(細菌性)。(肺炎)1,發熱:熱型不定,新生兒,重度營養不良兒可不發熱或體溫不升。2,咳嗽:早期多為刺激性乾咳,以後咳嗽有痰,新生兒多表現為囗吐白沫。3,氣促:呼吸加快,鼻翼扇動,重者呈點頭呼吸,吸氣三凹徵,唇周發紺。4,肺部固定溼羅音:早期囉音不明顯,以後肺部尤其脊柱旁和肺底可聞及固定中,細溼囉音。5,血常規:細菌性肺炎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多增高,甚至可見核左移,細胞質中可見中毒顆粒。病毒性肺炎白細胞計數正常或降低。6,x線胸片:肺紋理增粗等。


仁濟仁愛888


“咳咳咳”,孩子又開始咳嗽啦,家長們焦急地將孩子帶到兒童醫院排隊就診,當門診醫生通知家長孩子是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時候,家長往往對這兩個概念既陌生有熟悉,一提到支氣管炎和肺炎,大家想當然的會將它與感冒發燒流鼻涕聯繫在一起,尤其對兩者的區分產生很大的疑問,接下來給大家闡釋二者的區別及聯繫,讓你不再“炎”“炎”不清。

通過兩個疾病的名稱相信大家已經可以做出初步的區分,即發生在支氣管部位的炎症與發生在肺實質上的炎症。這要從人體相關結構談起,從咽喉開始到兩肺的管腔結構及支氣管,支氣管炎分急性與慢性,急性支氣管炎患者尤以低齡幼兒為主,感染是它的主要源頭,空氣汙染及刺激有害氣體也會引起它的發生,由於免疫力低下以及生理結構未發育成熟,致病因素刺激支氣管產生炎症,誘發孩子咳嗽,發燒,而低齡患兒因為未學會咳痰出來,往往會將痰液嚥下,細心的家長可以觀察到,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而延誤了病情,炎症進一步蔓延進而誘發肺炎,加重病情,反反覆覆感染將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

何為慢性支氣管炎,多次支氣管感染引起的,伴有咳嗽,喘息,咳痰等症狀並且發作持續三個月,連續超過兩年,幾乎每年一次發生的遷延不愈的慢性炎症,成人多見,這裡不過多贅述。小兒最常見的肺炎即支氣管肺炎,又名小葉肺炎,炎症侵及部位以支氣管壁附近的肺泡為主,不同病原體感染產生不同的症狀,但以發燒咳嗽與呼吸頻率增快為主要表現,呼吸頻率可達40-80次/分,這個時候測量一下孩子的脈搏情況,可以發現孩子的呼吸頻率從脈搏頻率的四分之一增長到二分之一之多,如果不及時正規治療,在吸氣時會觀察到孩子咽喉下方的胸骨上下窩,鎖骨上窩,各個肋骨間隙可見明顯凹陷。

就診過程中,醫生可以通過肺部聽診聞及細溼羅音並結合X線胸片見到的斑片狀陰影區域與形狀加以鑑別,併為孩子的治療加以指導,家長請不要尚自判斷病情而貽誤就診。除了醫生專業的指導外,請家長注意對孩子休息及飲食的調整,傳統觀點即發燒時多喝水,希望家長能夠諮詢醫生,在判斷孩子的脫水情況過後科學補水與電解質,以免盲目引起不必要的代謝負擔。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冬天來臨,不少孩子會發生感冒,感冒後發燒、流鼻涕、咳嗽咳痰等症狀是比較常見的,如果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支氣管炎,在家給予藥物進行治療即可。但是如果孩子感冒後引起肺炎,多數情況下需要去兒科住院治療。那如何識別小兒是支氣管炎還是肺炎呢?

  首先,二者的臨床症狀表現相似,但是有不同之處。支氣管肺炎患兒臨床症狀主要為呼吸道不適,表現為咳嗽、咳痰,全身症狀較輕,如發熱多為低熱。患兒咳嗽在夜間及晨起時較重,白天較輕。部分患者可出現喘息,聽診會有哮鳴音。肺炎往往是在支氣管炎基礎上加重導致的,患兒多出現高熱,一般是38.5℃以上,退熱後5-6小時內還會再發熱。早期多為刺激性乾咳,以後咳嗽有痰,新生兒多表現為口吐白沫。隨著肺炎病情加重,患兒呼吸加快,鼻翼扇動,張嘴呼吸症狀;聽診有肺部固定溼囉音、細溼囉音等。

  其次,支氣管炎和肺炎的致病菌有可能會不同。支氣管炎最常見的就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或者是病毒性感冒導致的,病變部位是在上支氣管處。肺炎是由各種各樣的細菌、病毒或者支原體等病原菌感染引起,主要發病部位在下肺部和下支氣管處。

  再次,進行影像學檢查的表現也不一樣。支氣管炎的影像學檢查早期多正常,如反覆發作,胸片檢查可見肺部紋理增粗。肺炎的影像學檢查多表現為明顯的異常,胸片或胸部CT檢查可見肺部紋理增粗、可見部分滲出或實變影,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胸腔積液。

  大部分寶媽可以通過臨床症狀進行鑑別,孩子咳嗽咳痰,伴有高燒不退,全身症狀比較明顯的情況下,考慮是肺炎,需要儘快去醫院輸液治療。孩子感冒後儘快使用感冒顆粒進行治療,如果出現咳嗽症狀,一定要儘早使用止咳化痰的藥物和抗炎藥物,防止進一步發展為肺炎。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肺炎是5歲以下兒童常見的多發病,危害小兒健康。從解剖生理方面來說,嬰幼兒咳嗽反射差,咳嗽無力,呼吸肌發育不成熟,氣管和細支氣管相對狹窄,加之炎症的充血、水腫容易發生分泌物積聚,堵塞氣道引起肺不張和呼吸衰竭。

雲南瑪莉亞醫院醫生指出,肺炎多由病毒、細菌和肺炎支原體引起。各型肺炎患兒所表現的症狀不盡相同。三者常以發熱、咳嗽、氣喘、呼吸困難以及肺部固定溼羅音為共同表現。營養不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先天性心臟病、貧血和低出生體重兒等均易發生肺炎。然而,不同的病原體造成的肺炎病理改變亦不同,早期識別各型肺炎對提供病因治療至關重要。

病毒性肺炎

醫學研究表明,病毒性肺炎的病原體50%以上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該型肺炎佔小兒肺炎住院總數的三分之一。好發於冬春季。最典型的好發年齡是6個月~3歲。

患兒往往起病急,先有“感冒”症狀,持續時間約3天。表現發低燒(測量體溫可在38℃左右)、流清水鼻涕、咳嗽,約60%患兒也可不發燒。2~3天后咳嗽加重,呼吸快而淺表,每分鐘可達60~100次。最突出的症狀是喘、憋、呼氣延長,喘鳴之聲音有時不必用聽診器,只要靠近患兒即可聽到。

在實驗室檢查中,血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在正常值範圍內),分類淋巴細胞增多。

重症患兒同時伴有煩躁不安,面色蒼白、鼻翼煽動、口唇青紫,喘憋嚴重發作時可合併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細菌性肺炎

細菌性肺炎約佔小兒肺炎總數的10%~30%左右。臨床上以大葉性肺炎最為多見。病原體為肺炎鏈球菌。

典型患兒可表現為寒顫、高燒、胸痛、咳嗽、吐鐵鏽色痰,呼吸困難、面部和口唇青紫。檢查血白細胞數升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如未及時診治,可併發感染性休克和膿胸,進而危及生命。

支原體肺炎

國內調查數據顯示,5歲以下住院肺炎患兒中,由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的支原體肺炎佔四分之一,其中慢性咳嗽患兒中有半數系肺炎支原體感染,家長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當患兒出現以下表現時,應高度懷疑為支原體肺炎:

連續幾天高燒伴全身不適,有咽喉痛或頭痛;

頻繁乾咳或慢性咳嗽持續一個月以上,經使用普通消炎藥或止咳藥均無效;

全身症狀較重而胸部體徵輕或不明顯;

咽炎伴出血性皰疹或耳鼓膜炎;

血液中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伴血沉增快;

胸部X線拍片可見雲霧狀、扇狀遊走陰影;

用青黴素治療數天無效,但改用紅黴素等藥治療後,療效明顯。

需要指出,對有上述臨床表現者,應去正規醫院早期做肺炎支原體(MP—IgM)檢測有助於本病的早期診斷;血清冷凝集試驗可用於臨床高度懷疑肺炎支原體感染,而血eg肺炎支原體(MP)抗體陰性、病程大於一週病例的輔助診斷。

無熱肺炎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發熱曾是小兒肺炎的主要症狀。而在近10年,幼兒無熱肺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佔肺炎總數的1/3~1/2。這可能是由於部分幼兒(尤其是6個月以內嬰兒)抵抗細菌和病毒能力較弱,機體反應性較差所致。由於幼兒在病程中不發燒或只發低燒,容易被家長忽略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那麼,如何才能早期發現嬰幼兒肺炎呢?

專家一致認為,呼吸頻率增快和胸凹陷是肺炎的兩個重要體徵,也是容易被廣大家長所觀察到的現象。若孩子生病或“感冒”後表現出發燒、頻繁的咳嗽、氣喘(可有可無),安靜時呼吸頻率增快(<2個月嬰兒≥60次/分;2~12個月嬰兒≥50次/分;1~3歲≥40次/分),但無明顯胸凹陷,可診斷為輕度肺炎;如有呼吸頻率增快,同時伴有胸凹陷(指吸氣時胸部隨呼吸起伏內陷)、面部或口唇青紫,就可診斷為重度肺炎。

“遷延性肺炎”可能是哮喘

咳嗽變異性哮喘(又名咳型哮喘或隱匿性哮喘)是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在任何年齡都可發生。主要症狀是慢性咳嗽,以早晨和夜間為重,乾咳為主,持續時間較長,一般持續數週至數月,而臨床上沒有明顯的能覺察的呼吸困難和喘息,運動可後加重。

1998年全國兒科哮喘協作組制定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診斷標準:

咳嗽持續或反覆發作≥30天,夜間或清晨發作性咳嗽,痰少,運動後加重;

臨床無感染徵象,經長期抗生素治療無效;

用支氣管擴張藥可使咳嗽發作緩解(基本診斷條件)。

本病在臨床上常被誤診為支氣管炎、反覆上呼吸道感染、遷延性肺炎、肺結核等病,以致延誤病情,必須引起廣大家長和臨床醫生的重視。此外,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也是本病的診斷要點之一。

肺炎的治療首先是要在兒科醫師的指導下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同時輔助於一些對症治療,患兒只要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大多即可康復。

胸部物理療法

據云南瑪莉亞醫院兒科醫生觀察,肺炎患兒發生嚴重喘憋或呼吸困難加重、面色淺灰或煩躁不安,常是呼吸道痰液堵塞的主要表現。因此,胸部物理療法在肺炎治療中佔有相當重要地位。

胸部物理療法包括體位引流、拍擊震動、超聲霧化和理療。通過治療,可達到祛除和預防肺部分泌物的積聚,使肺組織再擴張,提高氧分壓,從而改善缺氧症狀,提高肺炎治癒率。

超聲霧化吸入療法

目前認為,氣霧吸入療法是治療本病的首選療法,具有起效快、局部作用強、副作用小、維持時間長、療效可靠等優點。無論成人還是兒童都易於接受。


養生之我見


世界衛生組織對肺炎有個快速簡便的方法,就是看呼吸頻率,可以辨別肺炎個支氣管炎,當然還有別的辦法,不過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設備,聽診器的使用,是否有溼鑼音,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拍片了,看肺的組織紋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