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戰爭中,有沒有什麼奇葩的食物?

萬年老肥鱉


還真的有一些奇葩的食物,比如:

醋布

就是將布放在醋和和鹽水中反覆浸泡,然後曬乾了製成醋布,士兵們到飯點了,就剪下一塊布放在軍糧裡煮,這樣就能吃到有調味的飯食了。


人肉

這個,自不用說,要不是餓極了,誰吃這玩意兒。古代我們就有易子而食的說法,軍隊呢,也是有以人肉做軍糧的事,就比如安史之亂時張巡守衛睢陽之役,大軍吃完軍糧馬匹後,就開始食用老人女人和孩子了。還有黃巢,岳家軍有吃過人肉的例子。忘了說,前秦苻堅時期,長安守軍處死了1800餘名突圍進城的敵軍,把他們的肉割下來曬乾充作軍糧………所以,人做軍糧,古來就有。


光餅

這個食物不能說奇葩,不過奇特還算得上,這是戚家軍打倭寇時期的軍糧。餅做好後用炭火烤熟,中間來一個小眼再穿上繩,隨身攜帶。

鍋盔

這東西堪稱古代壓縮軍糧,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相傳文王伐紂時期就有了,至今都有一個鍋盔品種叫“文王鍋盔”。這東西,古時做得很硬,秦人的鍋盔,甚至能兼護甲功能,能擋箭。



蒙古軍隊的粉狀乾糧

馬可波羅遊記中說,元朝蒙古軍會隨身攜帶半袋粉末狀的東西,這東西,是由牛、羊的鮮奶除去水分後製成的。要食用的時候,就取出來點放在皮囊里加水,弄好以後然後放在馬背上讓它晃啊晃,待溶解稀釋以後就拿出來吃。


李廣的城牆磚

說的是李廣夫婦駐守代郡,城東北角塌陷了,正好匈奴迫近,本地土壤又不適合燒磚,於是情急之下用年糕這些東西做了城牆,匈奴圍城,以城中必定軍糧會盡來威脅,李廣大笑:“大不了老子吃城牆”,於是代郡城牆能當飯吃的話就傳開了。不過,這個城牆當飯吃的事,興許就是個故事吧,不用太當真。
(李廣畫像)

二戰美國大兵的壓縮餅乾

倒不是說這個東西奇葩,而是它的硬度,二戰美國大兵深有感觸,在看美劇太平洋戰爭的時候,就有吐槽,說這玩意怕是得用口水含很久才能咬得動。而且,這些軍糧出產日期很早,有些堪稱爺爺或是父輩軍人的口糧了。
(圖片恐不準確,見諒)

二戰時期,列寧格勒的黑麵包

沒有調侃,這黑麵包,在二戰挽救了蘇聯40萬人的生命,並維持了將近1000萬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在物資緊缺的時候,一條黑麵包,是十個蘇軍戰士一天的口糧。



列寧格勒被圍的日子裡,糧食緊缺,所以黑麵包裡夾雜了很多鋸末之類的玩意兒。就是這東西,列寧格勒居民每天也只有125克,靠著這東西,列寧格勒軍民熬過了最苦難的日子。

我軍革命戰爭年代和朝鮮戰爭的軍糧

這裡只有敬意。

說起過紅軍草地時時期的草根樹皮加皮帶,我們都耳濡目染。其實,在朝鮮戰場上,我們還有一個標誌性口糧,那就是炒麵。在國力不如別人,後勤補給艱難的戰爭歲月,一口炒麵一口雪,鑄就了我們“最可愛的人”的志願軍。除了炒麵,志願軍奇特的口糧還有蘿蔔,只不過戰士們反映這東西吃多了燒心還竄稀,後來還有過蘋果做口糧的事,著名的“一個蘋果的故事”很多人應該聽過,面對美軍封鎖,補給困難,志願軍甚至都有誰能火線送上一袋蘋果就給一等功這說法了。



對比美國大兵,光在口糧上,我們的志願軍吃苦耐勞可歌可泣。


那年那兔這些事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某種程度上,打仗打的就是後勤。後勤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軍糧是後勤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吃不飽怎麼行軍打仗?

古代,生產力不發達,除了普通糧食之外,也會出現一些奇葩食物。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奇葩軍糧。

若說奇葩,當首推“兩腳羊”。

兩腳羊,寫下來簡單,說起來方便,可是對於當事人來說,其中痛苦不可想象。兩腳羊就是活人。

每當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之時,普通百姓就有易子而食的現象,對於糧草匱乏朝不保夕的軍人來說,吃人也就見怪不怪了。

吃人現象,在史書記載當中屢見不鮮,其中最令人髮指的當推南北朝時的後趙和唐末的黃巢。

後趙,非人類羯族人建立的國家,自從起兵那一刻起,活人就是普通軍糧。哪怕天下已定,有能力種植糧食了,活人仍然是他們桌上的一道菜。


天道輪迴,冉閔再有缺點,再有私心,他滅了羯族這件事就是對當時對後人最大的貢獻。

唐末黃巢,美其名曰農民起義。可是黃巢救了幾個農民?解放了幾個百姓?反而,農民成了他們的口糧。這叫農民起義?“我花開後百花殺”才是黃巢的真實寫照。

吃人還不算,他們還會給人名字,其中老而瘦的男子叫做“饒把火”(意思是說這種人肉老,需要多加把火),年輕的婦女叫“不羨羊”(意思是說這種人的味道佳美,超過羊肉),小孩叫做“和骨爛”(意思是說小孩子肉嫩,煮的時候連肉帶骨一起爛熟)。

人類黑暗,莫過於此,“寧當太平犬,莫當亂世人”,那些總想把國內搞亂的人,該凌遲。

說了口味這麼重的事情,下面我們看看清新一點的。

相比於其他遊牧民族,蒙古軍隊就聰明的多。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人數不多可是卻能橫掃歐亞大陸。除了戰鬥力強悍之外,後勤保障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點。

史書記載,蒙古軍隊出征,必帶牛群羊群,一路走,一路放,以牛羊為糧,既有肉類補給,也有奶類供應,不用擔心沒有糧食的那一天,因為牛羊也在生產。

其他國家軍隊很難跨越的沙漠隔壁,對於蒙古軍隊來說,容易的多。

如果沒有放牧養殖的條件怎麼辦?那就就地取材,採摘野果。

現在某些地方還會將一些野果稱為“將軍果”,名字就是來源於軍隊採食。

北方廣為流傳的“王莽趕劉秀”的故事當中,就有劉秀採食桑葚的情節。桑樹救了劉秀,結果劉秀忘了它長啥樣了,敕封了臭椿樹,所以臭椿稱為木材之王,號“椿木王”。桑樹呢,覺得悲傷,不再露面,所以只能“屋後桑”。

野外沒有野果怎麼辦?草根、樹葉、樹皮也是食物來源。

我們都學過兩萬五千里長徵,紅軍糧食匱乏,野菜、草根、樹皮、皮帶、皮鞋、馬鞍子都成為了裹腹的食物。

現在很多博物館都有收藏長征後吃剩下的皮帶。我們今天能悠閒的看手機玩遊戲,革命前輩功不可沒。


十幾年後,解放軍出國作戰,雖然不用吃草根樹皮了,可是當時物資仍然匱乏,作戰地區多是山區,加上敵軍擁有制空權,後勤供應十分困難。

中國人創作性的發明了易攜帶的簡易軍糧——炒麵。炒麵做法方便簡單,用油把麵粉、豆粉之類的混合,加點鹽炒熟。

就是以這樣的後勤,我們戰勝了GDP佔世界一大半的聯合國軍,為我們在東北樹立一道堅實屏障。


別酒怯流年


大概是人肉吧。

隋末荒亂,狂賊朱粲起於襄、鄧間,歲飢,米斛萬錢,亦無得處,人民相食。粲乃驅男女小大仰一大銅鐘,可二百石,煮人肉以矮賊。生靈殲於此矣。

隋末動亂,軍閥沒有軍糧,就搞個大銅鐘,一鍋就煮二百石。

到了唐末:賊首(秦宗權部),皆鏢銳慘毒,所至屠殘人物,潘燒郡邑。西至關內,東極青、齊,南出江淮,北至衛滑,魚爛鳥散,人煙斷絕,荊楱蔽野。賊既乏食,啖人為儲,軍士四出,則鹽屍而從。

秦宗權原本是唐朝軍鎮的一個牙將,唐末大亂時,他驅逐了自己的長官,自己當起了節度使。此後又被黃巢打敗,索性投靠了黃巢落了草。誰知道黃巢不經打,剛進長安就被打出了來。秦宗權自然成為了反賊。被圍困之時,軍中沒有軍糧,就派士兵四處殺人,將屍體用鹽漬好,做為隨軍軍糧。這樣的吃人軍隊,不知道怎麼有戰鬥力。

他的老長官黃巢也是吃人專家,在吃人上面也有發明創造:賊圍陳郡三百日,關東仍歲無耕,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黃巢圍攻陳郡,三百天不下,又搞不到糧食,乾脆四處殺人為食。而且還弄了一個人肉磨坊,將人投進去,把骨都蹍碎一起煮著吃。

寧為盛世犬,不為亂世人。這可不是說著玩的。


腦洞歷史觀


說幾個有意思的:


一,方便米飯


現代的方便米飯是日本人發明的,雖然在中國一直火不起來,但實際上明朝的時候軍糧裡已經有了。做飯是把米飯曬乾,去除水分後攜帶,吃飯時澆入熱水,然後就可以吃了。


也有副食,是三升豆豉摻以五升鹽搗碎如泥狀,捻作成餅狀曝曬幹。要食用時剝一塊棗核大小食用,以代替醬菜。



二,你以為是海苔,但其實是。。。


明軍還有一種配菜,看起來有點像今天的海苔。


做法是弄一張白布,放在醋裡泡很久,然後曬乾,然後繼續泡。繼續曬。


一直到白布變成黑布,然後捲起來。放進乾糧袋。


要吃的時候拿出來,剪下一小塊丟進熱水裡。


好,可以吃了,這就是神神奇的食物----醋布!!味道自己想。


三,莖繩


剛才講的都是中國古代的,現在看看我們的近鄰日本,實際上在這方面也發明不少。


古代日本人會用芋頭的根鬚編繩子,叫做莖繩。


日本人用這種繩子長時間泡在味增湯裡,到打仗時把繩子帶走,遇到沒食物吃了,就剪短繩子泡湯下飯,說起來和我們前面講的”醋布“異曲同工之妙。


萬曆援朝之戰中,日本戰國將領加藤清正在蔚山城被明軍圍攻很久,餓到吃城牆上的土,結果回到日本建立自己的熊本城時,就在城的建造中用了不少芋頭莖。



閉家鎖的紅楓


在我國,有一種古老的面試,名叫鍋盔。鍋盔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相傳周文王伐紂時鍋盔就被用做兵士的軍糧,在陝西西府一帶,至今還有一個鍋盔品種叫“文王鍋盔”。

鍋盔被髮揚光大,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當年秦軍行軍時為士兵配發鍋盔作為軍糧。當時的鍋盔被稱為墩餅,一般直徑大約在50~60釐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釐米左右,一個足有五六斤重。說簡單點就是:個大、厚實、瓷實。

秦軍士兵的攜帶方式也很獨特,兩個墩餅為一組,在每個墩餅上鑽兩個眼兒,用牛皮繩繫好,前胸、後胸各搭一個,如同民間過去常用的褡褳一般。為什麼要這樣攜帶呢?

原來在先秦時期武器製造誰還不是很高,殺傷力有限。鍋盔的這一特殊的攜帶方式在作戰時,可以起到盔甲的作用,特別是敵軍射過來的箭,紮在墩餅上,被秦軍士兵拔出來後,又可用來射殺敵軍。

可以說,鍋盔在那時候,相當於是給士兵是給士兵多加了一層防禦。而且鍋盔的保質期比較長,即使在炎熱的夏季,放上10天半個月也不會起黴變質,適合長距離作戰食用。兩相疊加,鍋盔就成了秦軍行軍打仗的必需品。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非常歡迎大家來吐槽!!!


東斯坦因


戰爭中的奇葩食物有很多,只列舉一例:歷史最殘忍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開國皇帝石勒,他在帶兵出戰中的食物:人肉(此文口味較重,不想看的可略過)。

五胡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時期,史稱“五胡亂華”。起因是由於晉朝發生“八王之亂”,被當時周圍的“五胡”,即:匈奴、鮮卑、羯、羌和氐五個少數民族勢力鑽了空子,先後建立了十六個(其實不止十六個)獨立政權。其中尤以後趙政策權的建立者石勒最為殘忍。他出兵攻擊晉朝時,很少攜帶糧草,都是隨時捕殺漢人作口糧。

石勒及其羯族軍隊經常把漢人稱作“兩腳羊”,隨時捕殺,當做隨軍口糧。據《晉書·列傳第二十九》記載,石勒羯人集團每攻下一城,不管百姓還是軍人,都要屠殺殆盡,其中一次一次就屠殺和吃掉已經放棄抵抗的漢族軍民百姓二十多萬人,真是喪盡天良。

這樣一個毫無人性的暴君,近年來有部分史學家居然以他稱帝后,為了收買人心,假惺惺搞了幾次求賢納諫、減租緩刑、懲治貪贓枉法而將其列為明君,真是可笑可悲可恥!


宦官趣聞


戰爭時期食物特別匱乏,一般古時候經常有許多俗稱“米肉”就是人肉吃米長得肉。然後還有許多其他稱呼“兩腳羊”這個也是人肉的一種稱呼,在最混亂時期吃人事件特別多所以那個時候最奇葩的食物就是人肉了!


去你的註冊名


紅軍長征時,一般都是吃“小米”,在過雪山草地時,有時會吃草、樹皮,太久無肉吃時甚至將“皮帶”,“皮包”煮來吃。

無鹽的時候,會去農村廁所的外牆刮那種白色帶鹹味的晶體做鹽,以維持身體所需。


一鳴再鳴


像各種皮革製品,樹根樹皮,老鼠昆蟲,甚至是同類,都會被飢餓的人們當做食物,吃土也不光是句笑話,明清時期吃觀音土的事蹟也是數不勝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