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怎樣對待蒙古女子的呢?不見血但卻很殘忍?

髓頌sBeB4553




元朝的統治時間不長,只有97年,100年這個坎沒翻過去。

元朝地覆滅,和元朝的等級制度有關係,人數體量最大的漢族人成為了四等人,而人數不多的蒙古人成為了一等人,享受各種良好待遇和政策傾斜。

這種視底層人民的生命如草芥,而苛稅卻又猛於虎的現狀,讓朱元璋等漢族群眾群雄奮起,成為了元朝的掘墓人。

蒙古人對待漢族底層人民充滿著殘忍和殘酷,那麼朱元璋是如何對待蒙古人的呢?今天我們縮小範圍,談談朱元璋如何對待蒙古女人。

允許“婚姻自由”



元朝失敗後,元朝王庭開始北遷,一部分元朝貴族和老百姓也跟著元順帝一路向北逃亡。但是,朱元璋不是個省油的燈,讓那些優秀的將領們,比如常遇春、徐達、李文忠,包括後面的藍玉等人,追趕著元順帝,讓其狼狽不堪。

元順帝的家“搬了一次又一次”,隨眾被俘虜了一批又一批。對那些沒北遷的元朝百姓,還有被俘虜的元朝子民,朱元璋並沒有大開殺戒,畢竟都是老百姓。

不僅不殺,而且對蒙古女人們待遇非常不錯,允許大範圍的婚姻自由。什麼意思?難道是想嫁誰就嫁誰嗎?



看起來,老朱有這意思。但是,我們上學的時候,通過課本應該對“自由”有認識,沒有“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老朱的“允許婚姻自由”,也有限制條件,也是有約束的,那就是嫁人必須嫁漢人,嫁了蒙古人就給予“杖刑”。

這個福利不錯,廣大的漢族男士當時一定喜歡,因為多了婚姻地選擇。

有人可能會問了,那蒙古男人怎麼辦?這個有點悲催,他也必須是娶漢人女子,漢人女子如果不嫁,就可能打光棍了,或者捱了板子再去找蒙古女子。

有人可能又會有疑問,那如何交流?畢竟不是同一民族。這個不是問題,因為老朱在此之前已經下令了:蒙古人要傳漢服,說漢話。

朱元璋對蒙古女人的政策出於什麼原因



對於蒙古女人的政策,朱元璋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通過影響蒙古女人的婚姻,可以實現民族的融合,這樣就可以避免“蒙古人在大明境內的大力發展”,使蒙古人的根基很難形成,這樣就不用擔心所謂的“裡應外合”。

老朱的民族政策無疑是高明的,“堵不如疏”,利用政策要比強硬殺戮來得高明得多。

朱元璋是這樣規定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命令手下之人,元庭可以攻破,殺戮不得進行。

儘管如此,手下之人還是有違規的。大將藍玉俘虜了元朝皇妃、貴族等一批人,在返回途中,強姦了元妃,氣得朱元璋把封給藍玉的“梁國公”改成了“涼國公”,後來又犯了幾個錯,被朱元璋剝皮。藍玉被剝皮,和強姦元妃多少有些關係。

朱元璋“對待蒙古人的政策”對後世的影響



朱元璋對蒙古人,採取了:用漢名,傳漢服,嫁娶漢人的政策。

這些政策,讓大明境內的蒙古人同化很快,大明一朝,整個二百多年,境內沒有出現一例所謂的蒙古人的叛亂,而且“朵顏三衛”(一支蒙古軍隊)還成為了大明重要的軍事力量。

朱元璋的民族政策給後人們提供了一種解決民族問題的思路,值得稱道。

綜合來看,朱元璋對待蒙古女人,說不上殘忍,雖然限制了蒙古女人嫁人,但和屠戮生命相比,輕得不是一點半點。



也許,老朱對待貪汙腐敗的官員很殘酷,對待有反叛之心的人也毫不手軟,但對於老百姓,哪怕是蒙古白姓,還是不錯。


藍風破曉


元朝滅亡後,朱元璋對待蒙古女子不僅不殘忍,反而非常仁慈,甚至可以說達到了中國封建歷史中不曾有過的優待。而且朱元璋也最大程度的賦予了他們權力,讓她們可以自由的選擇生活。



一般情況下,改朝換代之後,前朝的王公貴族或者百姓都會淪為新朝的奴隸。金國滅亡北宋後,發生了靖康之恥,所有被擄掠到北方的女性都成為了金國的奴隸,甚至有史料記載,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還被迫給金人生育了兩個孩子。

元朝時期,蒙古人統治中原後,將中原土地上的百姓劃分為四種,分別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漢人和南人基本等同於奴隸。

元朝律法《元典章》規定,蒙古人打死一個漢人,只需要杖刑,之後賠償死者喪葬費用即可。而漢人和南人如果毆打蒙古人,則必須要處以死刑。另外在《通制條格》中,元朝政府規定,蒙古人可以隨意毆打漢人,漢人不得還報。



蒙古人的諸多不平等政策,引起了漢族百姓的反抗,最終在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並且派出了徐達、常遇春北上進攻大都。

臨行前,針對於當時的蒙古百姓,朱元璋對徐達和常遇春做出了指示,《明實錄》中記載;

昔元起沙漠,天命入主中國將及百年,今其子孫怠荒,罔恤民艱,天厭棄之,君則有罪,民復何辜。前代革命之際,兵戈相加,視如仇敵……,克城之日,毋擄掠、毋焚蕩、毋妄殺人,凡元之宗親皆善待之。

這也就是說,朱元璋當時下令,雖然元朝國君有罪,老天爺放棄了他,但明朝的軍隊是為了拯救百姓,所以在克城之後,不能對百姓姦淫擄掠,而且還要善待元朝的皇室宗親。



攻克元大都後,徐達上報戰果。此戰戰果頗豐,擒獲大量蒙古人。但朱元璋卻履行諾言,善待這些蒙古人和色目人,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第一、徵用原來元朝的官僚,有才能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也可以入朝為官。第二、釋放扣押在元朝皇宮的女性。

公元1387年,藍玉深入大漠,消滅北元小朝廷,俘獲北元百姓將近八萬人,牛羊馬匹無數。朱元璋得到消息後非常高興,誇讚藍玉是明朝的衛青、霍去病。但隨後朱元璋仿效20多年前的方法,將這些俘獲的北元百姓悉數釋放,當然也包括一半左右的蒙古女子。

這些蒙古百姓被釋放後,朱元璋允許了他們留在中原生活,並且將他們分別被安置在了河南、河北之地。隨後,朱元璋還貼心的給予了他們農具,讓他們可以自食其力的繁衍生息。



當然朱元璋也對他們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移風易俗;

第一、蒙古人曾經採取的是收繼婚制,也就是當老爹死後,兒子會繼承除了生母以外的所有小媽,或者是兄長死後,弟弟會繼承所有寡嫂。這在漢人看來是亂倫,因此朱元璋下令取締。

第二、大明境內的蒙古族人,禁止再穿著蒙古族服飾,禁止說蒙古語。一律改為漢服和漢語。

第三、蒙古族人不得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只能嫁給漢人男子。違者杖責八十,將犯人收為奴隸。



這三點政策,是朱元璋為了同化她們而強制進行的。事實也證明,這項政策非常有效果,很短的時間內,這些被安置的蒙古人在服飾、語言、風俗上完全融入了華夏文明。至於政策的殘忍,越關認為根本談不上,如果沒有同化政策,這些被征服的蒙古女子,或許會淪為奴隸,或者是被全部殺掉,最好的結果也是回到大漠風餐露宿。相比之下,讓他們融入華夏文明,是她們最好的結局。


我是越關


蒙古女子其實在朱元璋做皇帝的時候還是蠻幸福的。

前不久聽到一個說法,說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對蒙古人進行了殘酷地屠殺,事實上這個說法是不對的。真實的情況是,朱元璋沒有屠殺蒙古人,他採取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來處理這個問題,並且效果很好。

朱元璋在奪取江山的過程中,採取地是自南而北的策略,他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南方打向北方,然後建立大統一政權的皇帝。朱元璋在南方先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和明玉珍等地方勢力後,然後經過短暫的休養生息,便派出了最強陣容向北方的北元勢力發起攻勢。

朱元璋當時兵強馬壯,再加上李善長、劉伯溫、常遇春、徐達和藍玉等文臣武將的助力,朱元璋的軍隊一鼓作氣將元朝皇帝趕到大漠去了。元朝的主力雖然被消滅了,但是留在明朝殘餘勢力依然強大,再加上仍留在在明朝境內的蒙古人人數眾多,這些都是很大的不安定因素。擺在朱元璋面前的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由於國家剛剛經歷戰火,民生凋零,百廢待興;再加上軍隊長期作戰,已經非常疲憊,戰士們無不盼望著早點回到家裡與家人團聚。朱元璋在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來,儘快讓國家安定下來。

於是,朱元璋一面發動民眾重建家園,組織生產,減免賦稅,保證人民的生活問題;一面派出精兵強將繼續追擊大漠和雲南的元朝餘孽。但是在處理明朝境內蒙古人的問題上,朱元璋實在是難以再動用武力了。因為動用武力只會激發蒙古人的反抗情緒,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再說蒙古人人數多且分散,武力也難以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於是,在這個十分特殊的時期,朱元璋採取了軟硬兼施的策略來處理這個問題。

朱元璋下令,將蒙古大部分青壯年男子統統招入軍隊,分散安置,然後派到邊境戍邊;強令所有蒙古人必須拋棄蒙古姓名,改用漢族姓名;強令所有蒙古男子只能娶漢族女子為妻。這一招確實厲害,不僅能淡化蒙古人的民族意識,讓其有生力量不僅無法反叛,還可以為己所用。

那麼對於蒙古女人,朱元璋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朱元璋下令,所有蒙古女子不能與本民族男人結婚,只能與漢族等中原民族男人結婚。

這真是一個“斷子絕孫”的大招啊。如果按照這樣的婚姻法,數代至數十代之後,留在明朝的蒙古人將會被完全同化,明朝境內的蒙古人就此消失。

但是這個政策對於蒙古女子是非常好的,除了不能與本民族的男人結婚之外,其他的條件都放得很寬。她們有機會進入漢族家庭,從而改變因為國家顛覆所帶來的地位變化,而且擇偶範圍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可能有很大的提高。朱元璋還為此制定了很多針對於蒙古女子的優惠政策,讓他們安心與異族人結婚。在那樣一個環境之下能夠這樣,蒙古女子當然應該覺得幸福了!

本來按照朱元璋的秉性來說,這將是一場大屠殺。可是朱元璋在當皇帝之後,能夠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問題,這是蒙古人之幸,國家之幸!在這一套組合拳打出去之後,國家也逐漸復甦,元朝餘孽也基本消滅,明朝境內的蒙古人也安分守己,過著幸福地生活。


圍爐煮酒話春秋


朱元璋平定江南後,命名將徐達領兵25萬北伐,一舉將北元的殘餘勢力驅逐至大漠。那麼朱元璋是如何對待蒙古人的呢?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政治能力,他採用採取了分化瓦解的方式對待前朝統治階層,也就是願意投降明朝的蒙古人、色目人可以獲得國民待遇;堅持負隅頑抗的蒙古人則狠狠打擊;文武之道,一張一馳,剛柔並濟方可成就大業。朱元璋在他的《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中申明到: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因此對於順勢投降的蒙古人,朱元璋善待有佳,命兩族人民相互通婚,當然實際執行時蒙古女子嫁漢人的居多。

元朝入主中原後,將人分為四等:一等是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是漢人,四等是南人。其中漢人與南人的地位較低,漢人是原來金國地區的契丹人、女真人、漢人;南人則是南宋地區的漢人。漢人與南人受到蒙古人與色目人的壓迫,除了政治上的歧視外,還在經濟上進行掠奪,漢人的生存狀態十分惡劣。據說蒙古貴族還有漢人女子新婚初夜權、漢人十戶共用一把菜刀等野蠻的規定,對於這些特權與規定,筆者持懷疑態度,但是至少可以反應出當時漢人的生存情況十分堪憂。另外當時許多漢人的名字都是用數字來命名的,比如朱元璋的爺爺叫朱初一,父親叫朱五四,他自己則叫朱重八。

朱元璋北伐後,為了減少人員傷亡,體現大明的仁義之師,朱元璋命令全軍不可劫掠百姓,不可傷害已投降的蒙古人、色目人的性命與財產。這些政策讓北伐十分順利,除了元順帝逃回大漠外,大部分蒙古人與色目人都投降了明軍。對於願意返鄉的蒙古人與色目人,明朝允許他們返鄉,不願意返鄉的則留在當地生活;為了促進民族團結與融合,朱元璋要求蒙漢通婚,於是大量蒙古女子嫁給了當地漢人。對於堅持頑抗的北元勢力,朱元璋則狠狠的打擊,一點不手辭手軟。據說藍玉領十五萬明軍北上大漠,在捕魚兒海擊破北元朝廷,元順帝的王妃被藍玉當場凌辱,事後朱元璋沒有追究藍玉的僭越行為,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威懾北元的追隨勢力。


大秦鐵鷹劍士


元朝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它的創立者是忽必烈,但是在忽必烈之前就已經有蒙古的幾位先驅為蒙古奪取了很大面積的土地,比如成吉思汗。隨著他們勢力的不斷擴大,他們戰爭的魔爪,自然也就伸到了中原地區的宋朝。

直到後來忽必烈統一了國家,建立了蒙古族統治的大帝國。但是元朝並不是一個長命的朝代,它僅僅存在了九十幾年就引發了很多的民間起義,其中以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勢力最為強大,最終元朝滅亡,明朝開始。

創業容易守業難,忽必烈能夠建立元王朝,說明他有著很強的軍事戰略,但是他並不會統治國家。

我們都知道,忽必烈是蒙古族,蒙古族人每天在馬背上攫取食物,以部落群居生活,所以他們對中原漢族文化並不是很瞭解,他們不懂得怎樣治理國家,統治大面積的土地和百姓。

和哪個部落有仇恨,就發展自己的力量去征討,但一旦他自己手中擁有了權力,並不懂得如何平息矛盾,鞏固國家。

所以,元朝建立以後,將人口分為了四個等級,而漢人是最低級的一種。

即使在戰爭中死傷了很多漢人,但是漢人的數量依然是很龐大。在一個朝代剛剛建立的時候,肯定有許多舊王朝的殘餘,那麼如何處理這些人口以及軍隊顯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元朝把漢人作為最低等人,並且欺壓、壓榨漢人的行為,最終導致了元朝後期發生了許多的農民起義,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再加上後期統治者的腐敗,朝代的滅亡是必然的。

緊接著朱元璋建立明朝,那麼朱元璋又是怎樣對待元朝遺留下來的百姓以及部隊的呢?

朱元璋起義之前的生活非常苦,小的時候在地主家中給地主放牛。之後的幾年,年景很差。以務農為生的朱元璋還有朱家人不得不分散開走上各自逃荒的道路。朱元璋走投無路,削髮出家,投奔了皇覺寺成為一個和尚。

但是寺廟中的日子並不好過,他每天干很多的粗活累活,不到一年的時間,寺院的方丈就打發他同其他人一起下山雲遊化緣。他又一次走上了流浪的道路,但是在這流浪的三年裡他見識了人間的冷暖,開闊了眼界。

我想這段特殊的經歷也為他日後成就大事業奠定了基礎吧。

朱元璋參加起義軍之後,地位逐漸升高,最終得到眾人支持成為了首領。並且在應天府建立政權登基。登基後繼續北伐,把蒙古人趕到了中原以外的地方。

在戰爭時期免不了殺人,但當戰爭結束後,面對那些蒙古族遺留的蒙古族人,他全都一視同仁,把他們當作大明朝的子民。並他在關於處理蒙古人的方法上,他想出了一套很有效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就討論一下。

首先,關於處理遺留軍隊,朱元璋並沒有把他們趕盡殺絕,而是把那些願意投降或者被逮捕的蒙古人安插進明朝的軍隊當中,當然並不是全部編成一個隊伍,是把他們散亂的安排,讓漢人對他們進行同化,無論是行為習慣還是思想,不能讓他們有反明的動機。

其次是在語言等日常生活習慣上進行了規定,要求蒙古人講漢語,穿漢人服裝,一律禁止穿戴蒙古族服飾。無疑,這是一種文化上的手段。

這些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您且聽我慢慢道來。除去前面的戶籍,生活習慣問題外,朱元璋還提出適婚的蒙古族女子必須嫁給漢人,要兩族通婚。

這在元朝統治時期“高貴的蒙古血統”必然是不允許同“低劣的漢人”成婚的。朱元璋的這個改變我覺得也是在提升漢人在蒙族人眼中的地位,不讓他們再把漢人當作低等人。並且通過通婚淡化他們的血統,對蒙古族人進行漢化。

看到這些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智慧。他的目的是明確的,我想也正是他這樣的特點,才為大明朝奠定了三百年的基業,明朝的每一位皇帝也都把他當作學習的榜樣。

我最喜歡他的一句話:“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小小嬴政


元朝的殘暴加上天災導致朱元璋十六歲就父母雙亡,親人離散。並使朱元璋淪為僧丐達八年,又一個十六年過去了朱元璋大敗元朝開國稱帝,國號大明。元朝北遷後,對蒙古有深仇大恨的朱元璋,對蒙古人、色目人尤其是蒙古女子簡直可以用以德報怨來形容,所謂強以德勝是也。

以德報怨朱元璋

早在1367年時,朱元璋就請筆桿子宋濂寫就《諭中原檄》(又名《奉天北伐討元檄文》),他對齊魯河洛燕薊秦晉同胞說:“從來都是夷狄為中華藩屬乃至一家,沒有聽說夷狄佔據中華以成正統的。宋朝不給力,元朝入主中原,不只是人力更是上天註定。……我就是一個淮西草民,因天下大亂,被人擁戴,以成大業。我要奉天承命,救民於水火,復華夏於衣冠……像蒙古、色目雖然不是華夏民族,但大家都生於天地間,那些懂得禮儀,自願為大明臣民的人,將享受和華夏臣民同等待遇。”


<strong>

而且在朱元璋稱帝后,數次對元朝北伐都遵守著上面的原則。對於元朝官吏投降者予以量才使用,對於元朝蒙古、色目民眾都給於妥善安置,分配土地,教他們男耕女織。對於曾經的宮女、嬪妃、公主、郡主等也給於了妥善安置,像王保保的妹妹嫁給了自己的兒子秦王,有種說法是就連明成祖的生母都是元順帝的嬪妃。

下面福垊就說說題主所說的不帶血卻很殘忍的事。

朱元璋稱帝后兩個月,就下詔,亮大招——衣冠恢復唐制、禁胡名、禁胡話、禁胡服、禁胡字、禁編辮子剃髮。



儘管朱元璋起事時打得是宋朝的名號,然而朱元璋最熱衷的還是漢唐,朱元璋的偶像就是劉邦,但朱元璋最佩服和想學習的還是唐朝。故而,他稱帝后一掃元朝的風俗,規定統統恢復唐製衣冠。因為漢人在經歷89年的元朝的影響,從衣冠、髮飾、姓名、言語甚至習俗等都大肆衝擊了漢人在宋朝的特徵。朱元璋要做的是不僅要恢復漢唐,還要同化蒙古人、色目人。此後,漢人的姓名再也不是什麼數字了,大明朝再也並沒有這個帖木兒那個不花了。為糾正胡音,1375年朱元璋請專家專門考證普通話(雅音)而制定出了以南京官話為基礎的《洪武正韻》。

《大明律》規定蒙古美女必須嫁漢人——蒙古、色目人須與漢人結婚,不然嚴刑重罰。



大家都有一個誤會,認為元朝四等人跟印度的種姓制度一樣,不同階層的人不能通婚,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然而由於等級不同,還是一定程度限制了各民族(各等級)間的通婚。而朱元璋在《大明律.戶律三》的“蒙古色目從婚姻”規定:強制要求蒙古、色目人娶漢人或嫁漢人,當然前提是兩情相悅。絕不允許蒙古、色目間或內部嫁娶,如果違反,可是要扒掉衣服打屁股的,打八十大板。這還不完,還要罰做奴隸,永世不得翻身。

《大明律》對蒙古式的婚姻進行廢除——廢除的是收繼婚制。

<strong>

收繼婚製為匈奴、鮮卑、蒙古、滿族等北方政權的舊俗。財產、爵位甚至汗位要麼父死子繼,要麼兄終弟及,最可怕的是連女人也要被這樣繼承。我們所熟悉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嫁給匈奴單于呼韓邪,生子伊屠智伢師。呼韓邪去世後,又嫁給了新單于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若鞮(di),生有兩女。復株累單于去世後,再嫁新單于搜諧若鞮(大行單于的弟弟)。由此,您能想到王昭君有多麼鬱悶啊!朱元璋才將此亂倫敗俗的野蠻習俗以法律的形式徹底廢除。

明太祖通過衣冠、姓名、語言、文字、通婚等政策,一定程度將蒙古人、色目人加以同化。福垊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到了洪武三年夏四月甲子朱元璋下旨,禁止蒙古人、色目人改漢姓,明太祖說這樣做是保留他們的民族特色,使他們不忘祖先。而且朱元璋也繼承了元朝的一些惡政,比如廷杖、人殉等。看來影響總是相互的,恢復漢唐的同時也保留一些細微的蒙古影響。謝謝大家。


福垊


元朝可以說是很強的一個朝代,因為開創它的是一直以來都有著以驍勇善戰聞名的蒙古族人,這群人武力值爆表,依靠他們的鐵騎橫掃歐亞,但在腦力統治方面還是欠缺了不少,就是說入主了中原地帶,卻一直都是同他們在草原上馬上治國、以武力治國這樣的心態來統治國家,而且蒙古統治者非常殘暴,平民百姓受到殘酷的壓迫,所以爆發了很多的農民起義。

元朝不善於治理國家,在我國曆史上終究是一個曇花一現、短命的王朝。朱元璋的起義軍逐步發展壯大,以勢不可擋的姿態橫掃了整個元朝,畢竟他會用人,也會看人,手下猛將無數,終究也是個軍事領域的奇才,於是開創大明帝國可以說是必然是事情了。


我們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心狠手辣,他養成了殘忍、猜疑的性格,而且脾氣非常暴躁,在他成為皇帝之後,殺掉了很多幫助自己取得天下的人來鞏固自己手裡的權力,加強明朝的統治,在當時是非常血腥的,那麼朱元璋又是如何對待那些元朝遺留下來的數百萬蒙古族人的呢?

其實朱元璋並不是個濫殺的人,他的鐵腕手段都是有目的的,在對待這些遺留下來的殘餘勢力和無辜百姓,朱元璋還是十分的理性,並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而是採用“溫水煮青蛙”的方法將他們逐步分化,慢慢同化,一手拿糖,一手拿大棒,讓他們徹底的融入到漢人群體中來。

對那些殘留在漠北的元朝兵力,朱元璋也沒有將他們徹底的消滅,而是區別對待,讓他們臣服於朱元璋的旗下;他賞罰分明,若是聽話,朱元璋便將他們好好安撫,若是不聽話,則是先禮後兵,先打你一頓,再安撫你一下,使得那些將士們很快臣服於朱元璋,朱元璋就這樣輕易地瓦解了漠北,還收穫了不少的將士們。


面對遺留的蒙古百姓,朱元璋更是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沒有清楚他們,只是讓他們慢慢學習漢族文化,漢族禮儀,逐步將他們同化。

1,禁止他們穿著蒙古服飾,要改穿漢服,說漢話,習漢字,吃漢食。

2,簡化蒙古的姓氏,改為漢族的姓氏。

3,不允許這些蒙古人再回歸到他們以前的居住地。

這些是對待元朝殘留的百姓,朱元璋所採取的政策,他沒有像前朝幾代帝王那樣將百姓趕盡殺絕,而是慢慢的將他們同化為自己的子民,不得不說朱元璋還是比較高明的。


對於遺留的蒙古族女人,朱元璋更是在《明律》中強調,蒙古族女子不能與同族的人結婚生子,只能夠嫁給漢人,與漢人傳宗接代,誰違反了就會受到杖刑,罰做奴隸,朱元璋的方法很明確,就是要通過通婚的方式逐漸淡化蒙古族人的血統,把他們同化為自己人,有了共同的文化認識之後,蒙古後裔就不會再造反了。

元朝的百姓通過逐步漢化和與漢族通婚,慢慢的將自己作為漢人更會擁護朱元璋建立的明朝,這也是朱元璋為了穩定自己的統治而做出的決定。





遺產君


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頒佈了禁止蒙古人同類自相嫁娶命令:

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務要兩相情願,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這道命令其實並不殘忍,結合當時的情況來說,應該說是非常寬容了。

蒙古人滅宋以後,實行了歧視漢人,特別是原南宋境內漢人的民族政策,漢人政治地位低下,遭受著沉重的民族壓迫,處於社會的最底層。蒙古人採取這麼極端而露骨的民族歧視政策無非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過這一切適得其反,過度的壓迫使得反抗鬥爭日益增多,最終元朝被農民起義所推翻。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此時北元依然存在,對明朝還有很大的威脅。而此時散居在中原大地上的蒙古人、色目人為數不少。這些蒙古人有些是在征服南宋過程中移居中原的,有些是元朝建立以後戍守各地最後滯留中原的,還有則是躲避戰亂而來,還有一些則是被明軍俘虜的。根據《蒙古源流》一書所記載,當時的蒙古人有大約85%滯留在明朝統治疆域內,數量約有百萬之眾。

數量這麼多的蒙古人無疑是一群不安定因素,不過元朝時代蒙古人雖然屬於特權階層,但是窮苦的蒙古人也不少,所以朱元璋的部隊裡,也有相當數量因走投無路而參軍的蒙古人,明軍中還有專門的韃軍和韃官。

因此顯然對於在中原的蒙古人不能採取簡單的殺戮方式解決,而是需要將其同化。朱元璋頒佈的禁止蒙古人同類自相嫁娶命令就是為了儘快的同化蒙古人,這個命令看似殘酷,但是在當時已經算非常文明瞭,避免了用血腥方式解決蒙古人。


不沉的經遠


和很多人憑空想象的相反相比蒙古人統治時期的殘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不但沒有系統的報復蒙古人,反而對蒙古人極為優待。蒙古女子自然也受到朱元璋的善待。

朱元璋怎麼對待蒙古女子,我們看一個最典型的案例,朱元璋是怎麼對待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歷史原型的。

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是察罕鐵木兒的女兒,王保保(擴廓帖木兒)的妹妹。歷史上也的確有一位這樣身份的女子,嫁給了朱元璋的第二子秦王朱樉為王妃。

察罕帖木兒父子是元末農民戰爭中元朝最傑出的將領。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察罕帖木兒組織了一隻強大的地方武裝。在元朝政府軍紛紛敗退之際,察罕帖木兒的地方武裝顯示了強大的戰鬥力,北方紅巾軍勢力基本為察罕帖木兒所鎮壓。

察罕帖木兒的角色,類似於大家更熟悉的曾國藩,只不過察罕帖木兒是蒙古人。察罕帖木兒的軍事才能,也遠勝曾國藩百倍不止。

察罕帖木兒,可以說是元末各路農民軍最狡猾兇惡的敵人。察罕帖木兒不意外被殺的話,朱元璋一統天下的難度會加大很多。察罕帖木兒死後,義子王保保(擴廓帖木兒)繼承了察罕帖木兒的勢力,繼續成為明軍的大敵。王保保雖然屢次被明軍擊敗,但跟隨元朝殘餘勢力逃亡草原後,也數次大敗明軍,給明軍造成很大麻煩。

王保保跟隨元順帝逃往草原時,察罕帖木兒之女王氏沒來得及跟隨逃亡。朱元璋對這位王氏非常善待,讓第二子秦王朱樉娶其為王妃。

秦王朱樉是朱元璋嫡子,在朱元璋兒子中地位僅次於太子朱標。朱元璋兒子們娶的正妻,大多是地位崇高的開國功臣之女,如太子朱標娶常遇春之女,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娶徐達之女。

朱元璋讓秦王朱樉娶察罕帖木兒之女王氏為正妻,即是顯示招降王保保的誠意,也是向蒙古人表示朱元璋甚至可以讓蒙古人進入明朝的核心統治集團。王氏在當時全天下女人之中,地位可以說僅次於皇后和太子妃,是排名第三尊貴的女人。


仁勇校尉


元朝是首次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僅僅過了98年後,就被以朱元璋為首的起義軍推翻。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此時末帝元順帝帶著皇室子弟及族民倉皇北逃。

朱元璋為了徹底掃除北元勢力,於1388年5月命藍玉乘勝追擊,明軍橫跨戈壁至捕魚兒海(蒙古國貝爾湖)擊潰元軍,俘虜八萬餘人,至此北元徹底滅亡。



元朝為何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究其原因就是實行了一項極其錯誤的民族隔離政策。

蒙古人佔領中原後,人為的把全國各族人民劃分為四個等級,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即幫助蒙元建國的少數民族人);第三等是漢人;第四等是南人(即長江以南曾經南宋時期的漢人)。

元朝這樣做無疑把自己孤立於漢人之上,這就陷入了汪洋的人民戰爭之中,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這就是元朝很快滅亡的原因。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來,被俘虜和遷移內地的蒙古人很多,他是怎樣對待蒙古女子的呢?

朱元璋是個睿智的帝王,加上有神機妙算劉伯溫輔佐,他從前朝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為了促進民族融合,朱元璋制定了蒙古女子必須嫁給漢人為妻。同是作出了具體說明,即蒙古女子必須穿漢服,說漢話。




假如有觸犯者沒嫁漢人嫁了蒙古人,朝廷規定必須解除婚約,更不允許生子,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情節嚴重者處死。

從以上做法來看,朱元璋實行的是強制民族融合辦法,民族融合的辦法有自然融合和強制融合兩種。

比如第一次民族融合“胡服騎射”就是實行的強制民族融合,強制民族融合有立竿見影之效果。

朱元璋鼓勵漢民娶蒙古女子,他自己也以身作則,據說他把元順帝的妃子納入了宮中,以至於傳說他的兒子朱棣是元順帝的遺腹子,說朱元璋把元順帝妃子納入宮中時,元妃已經懷有三個月的身孕了,元妃暗暗向天祈禱,保佑兒子晚出生三個月吧。結果很靈驗,朱棣呆在元妃肚裡13個月才落生了,這才躲過了朱元璋的懷疑。



當然這只是野史傳說,這從側面說明朱元璋很重視蒙古女子必須嫁漢人這條政策。

結語:朱元璋沒有實行激化民族矛盾的政策,雖然北元曾制定了一些壓迫漢人的政策,但朱元璋沒有以牙還牙,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都是自己的子民,何必要分個三六九等呢?你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