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凌南,遼西屋脊大青山,遼寧省這個縣因古郡而得名

大美建昌縣,大淩河發源地之一,小淩河源頭

別名凌南,遼西屋脊大青山,遼寧省這個縣因古郡而得名

這裡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內,這裡是大淩河(古稱白狼河)的南源發源地,是小淩河的源頭,區位優勢明顯,歷史文化悠;境內東大杖子古墓群是目前全國發現的最大的戰國時期古墓群,這裡的山嘴子洞穴遺址,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別名凌南,遼西屋脊大青山,遼寧省這個縣因古郡而得名

建昌縣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西北部,因北魏時縣境曾為建德、昌黎二郡所轄,故取二郡首字為名。這裡東連葫蘆島,南鄰秦皇島、西接承德、北依朝陽,簇擁在中國北方四座旅遊文化名城之中。縣政府駐建昌鎮朝陽路一段29號,總面積3195平方千米,人口63萬。

下轄7個鎮、21個鄉:建昌鎮、八家子鎮、喇嘛洞鎮、藥王廟鎮、湯神廟鎮、玲瓏塔鎮、大屯鎮;牤牛營子鄉、素珠營子鄉、石佛鄉、王寶營子鄉、老達杖子鄉、要路溝鄉、魏家嶺鄉、西鹼廠鄉、頭道營子鄉、新開嶺鄉、賀杖子鄉、養馬甸子鄉、和尚房子鄉、楊樹灣子鄉、黑山科鄉、雷家店鄉、小德營子鄉、二道灣子蒙古族鄉、巴什罕鄉、娘娘廟鄉、谷杖子鄉。


別名凌南,遼西屋脊大青山,遼寧省這個縣因古郡而得名

夏商時期,境域初為冀州,後為孤竹國(都今河北盧龍)地。西周屬燕國(都今北京)。春秋屬燕國遼西郡地,戰國時期初歸山戎,後併入東胡。公元前222年,境內嶺上大淩河流域一帶屬右北平郡;嶺下六股河流域一帶,歸遼西郡。西漢時期,西部白狼水(大淩河)流域,屬白狼縣,治今建昌鎮南章京營子;東部嶺下六洲河(六股河)流域,屬文城縣(今巴什罕土城子)。東漢時西北部嶺上被鮮卑部佔據,東南部嶺下屬遼西郡。三國時期嶺上地區仍屬鮮卑地,嶺下屬曹魏的昌黎郡(今義縣)。

別名凌南,遼西屋脊大青山,遼寧省這個縣因古郡而得名

東晉十六國時的前燕、前秦、後燕、北燕先後皆為平洲昌黎郡(治龍城,今朝陽)所轄。南北朝時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都屬營州(今朝陽)建德郡石城縣(今喀左白塔子)。公元581年隋統一中國,建昌一帶歸柳城郡(今朝陽)。唐朝屬河北道營州。公元907年以後,建昌屬燕國營州,後為契丹割據。遼國建立後,嶺上屬遼國中京道大定府潭州龍山縣(治所今喀左縣白塔子);嶺下屬隰洲海濱縣(今綏中城北古城寨)。清乾隆三年(1738)以駐地命名設塔子溝廳(滿語含義是塗泥溝,今凌源鎮),乾隆43年(1778),改為建昌縣。

別名凌南,遼西屋脊大青山,遼寧省這個縣因古郡而得名

民國3年因與江西建昌縣(永修縣)重名,以駐地命名改為塔溝縣,後本縣紳士以為塔溝二字欠文雅,據淩河三源當時皆出本縣境內,同年改為凌源縣。民國20年2月(1931)在牤牛營子設治,因其位於凌源之南而定名為凌南設治局,1933年9月改為凌南縣,1937年3月複名建昌縣,1940年與喀左旗合併,建立喀喇沁左旗,駐建昌街,屬熱河省。1945年抗戰勝利後,我黨組建了凌源縣,駐凌源鎮,今建昌縣當時為六區,同年10月分成建昌、建東、凌源三縣。;西嶺上為建昌縣,東嶺下成立建東縣,因在建昌之東而命名。

1946年至1948年中國共產黨18地區(前身為熱東地區)駐境內,建昌、建東兩縣均屬之。1948年4月,撤銷建東縣,除十二德堡區外併入建昌縣。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直屬熱河省。1955年12月熱河省撤銷, 建昌縣隸屬遼寧省錦州專屬。1958年12月成立朝陽市籌備處,始歸朝陽。1989年歸錦西市管轄,1994年錦西市更名為葫蘆島市,屬之。


別名凌南,遼西屋脊大青山,遼寧省這個縣因古郡而得名

建昌縣地處遼西丘陵,燕山山脈延伸於此,最高峰大青山海拔1223.8米,有大淩河、六股河、黑水河、青龍河、小淩河等河流,其中遼西第一大河大淩河之南源發源於要路溝鄉水泉,流經境內15個鄉鎮。氣候屬北溫帶亞溼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礦藏有鉛鋅礦、錳礦、煤礦、硫鐵礦、鐵礦、金礦、銅礦、鉬礦、鉬金礦、沸石礦等,有大量的油頁岩、陶粒土、角閃巖。出產杏仁,是省內杏仁的重要產地,白梨、蘋果全國聞名。


別名凌南,遼西屋脊大青山,遼寧省這個縣因古郡而得名

縣城距北京430公里、距瀋陽400公里,距錦州港、葫蘆島港、秦皇島港、錦州機場、朝陽機場、山海關機場、秦皇島北戴河國際機場均在150公里以內、距沈山高速70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形成了以國省幹線為主、鄉村道路為輔的交通格局。306國道過境,朝青公路橫穿東西,魏塔鐵路穿越縣內4鄉1鎮,是連結沈山、錦承鐵路的交通樞扭,是關內外聯繫的要隘。


別名凌南,遼西屋脊大青山,遼寧省這個縣因古郡而得名

建昌縣景點有大黑山、大屯鎮溶洞鐘乳石、宮山嘴水庫(遼西湖)、青龍河頭等。柏山風景區地處建昌縣東北部谷杖子鄉境內,柏山峰巒疊嶂,松柏長青,萬木叢中柏樹佔50萬株,是東北柏樹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流經錦州、葫蘆島兩市四縣的小淩河就發源在這裡,著名的清泉寺坐落在此山。龍潭大峽谷清泉寺坐落在柏山腹地小淩河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