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名词解释”

泰安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名词解释”

1.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

“十三五”期间,在全市建立10个以上优秀的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成100个以上投资过千万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1000个以上投资过百万的文化产业项目。

2.乡村振兴“十百千”: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到2020年,全省打造30个乡村振兴示范县、300个示范乡镇、3000个示范村。

3.新旧动能转换“六个一”工作推进体系:

对列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十大产业”建立“一名市领导包保、一个工作专班推进、一个产业规划引领、 一套工作方案落实、 一个专家团队助力、一批骨干企业带动”工作推进体系.

4.“瞪羚"企业:

指跨过创业“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等特征。

5.“十大产业”: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规划,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医养健康),改造提升五大优势产业(现代高效农业、高端化工、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合称十大支撑产业。

6.“四个不能省”:

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不能省、时间不能省、岗位不能省、程序不能省。

7.“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8.“七大专项治理行动”:

针对全市环境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开展城区空气质量改善行动、城区污水专项治理行动、河流断面水质达标行动、VOCs (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行动、散煤专项治理行动、山石矿山开采专项治理行动、东平湖及周边综合整治专项治理行动等污染攻坚“七项专项治理行动”。

9.“七大标志性攻坚战”:

根据省政府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八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作战方案,结合泰安实际确定的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危险废物治理、自然保护区等生态问题整治攻坚战。

10.“四减四增”行动方案: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11.“四个擂台”:

对照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提出的“七赛七比”要求,结合泰安实际,与当前正在推进的省市委重要部署、重点工作深度融合,组织搭建重点工作擂台,县市区、功能区擂台,市直部门单位擂台和党员干部擂台“四个擂台”,激励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及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12.“四不两直”: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