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冬天,是哈尔滨的旅游旺季,冰雪大世界,雪博会,冰灯游园会,燃烧冰雪着这座城市,让海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当你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面包石上,或者在索菲亚教堂前看和平鸽,你会发现一个怪现象,让你吃惊,无论是穿貂的哈尔滨姑娘,还是西装革履各种肤色的外国朋友,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根长方形冰棍,边欣赏路边的欧式建筑,边津津有味地啃着冰棍。外地人说这是哈尔滨的一大怪:冰天雪地啃冰块。

这个大冰块就是哈尔滨的特产马迭尔冰棍。

见怪不怪,一百多年了,习惯成自然,这样的情景成为哈尔滨的最美丽的一个风景线。

按常理讲:冬天哈尔滨天气格外寒冷,人们穿得厚厚的羽绒服,戴棉手套,扎绒围脖,应该在房间里喝热茶或者热牛奶来才对。可是,哈尔滨人却是偏爱吃那硬棒棒冰棍,冷丁一看,心就凉半截,简直无法理解。为啥?存在就是合理,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复杂因为哈尔滨市多国文化饮食相溶的城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论证很多,可著长文。简单就是因为哈尔滨人吃这个冰棍是独特的品牌,味道好吃,口口相传,影响面广。现在,不仅哈尔滨人喜欢吃马迭尔冰棍冰棍,来哈尔滨旅游的人,吃不到马迭尔冰棍会是非常遗憾的事。朋友会笑她:你真去过哈尔滨吗?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马迭尔冰棍产生于那一年,说法不一。据有关资料介绍:法籍犹太人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创建了马迭尔宾馆及西餐厅。当时,这个宾馆手工制作的冰糕、酸奶等供上层社会精英名流享用。后来,逐步走向大街,面向老百姓,这样,马迭尔冰棍由此诞生。

著名东北女作家萧红曾经在文章里写过马迭尔冰棍。1934年夏,萧红和萧军为庆祝他们合作的小册子《跋涉》出版,两个人去了兆麟公园。文章是这样描写的:“因为是上午,游园的人不多,日本女人撑着伞走,卖冰激凌的小板房里洗刷着杯子。”

“好吃”是马迭尔冰棍百余年来始终如一的品质,这种品质经历了无数消费者的检验,被消费者认可并口口相传。吃过马迭尔冰棍的人都知道,这个冰棍是鹅绒黄色,长方形的,棱角分明,吃到嘴里,入口即化,甜而不腻,奶味浓郁,特别好吃。同时,朴实也是特色。每天在中央大街上销售的马迭尔冰棍,就装在一个简单的包装箱里,由两三个售货员放在马迭尔面包店门口销售。没有柜台,没有大声吆喝,也没有大幅宣传画点缀,甚至始终没有外面的纸袋或塑料袋包装,冰棍完全裸销给顾客。也正是这种百余年来保持的朴实风格,让消费者喜欢它不求奢华的魅力内质。

哈尔滨人对马迭尔冰棍的厚爱,成为一个城市的“怪”,这个怪,怪出来了一个城市的特色,怪出来一种商品的知名度,怪出来了人们的美丽(冻)动人,怪出来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哈尔滨一大怪:怪出来了一幅画,怪出来一道风景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