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2015年十件大事

1. 中國製造2025開啟製造強國戰略新徵程

2015年5月8日,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正式發佈。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組建國家制造強國領導小組和戰略諮詢委員會,指導發佈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有序制定“X”實施方案。地方和企業積極響應,紛紛出臺系列推進方案和配套措施。《中國製造2025》的發佈實施,國人關注、世界矚目,將為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強有力支撐。

2. 密集出臺政策措施 打響工業穩增長調結構攻堅戰

面對工業持續下滑局面,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出臺實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系列政策措施。增投資,2015年1-11月,全國技術改造投資8.5萬億,同比增長14.7%,增速快於全部工業投資6.6個百分點。減負擔,清理規範涉企收費,預計為企業減負超1100億元;實施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免稅累計近2000億。擴需求,推出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購置稅政策,汽車銷售止跌回升。調結構,全年淘汰鍊鐵1300萬噸、鍊鋼1700萬噸、電解鋁30萬噸、水泥3800萬噸、平板玻璃1100萬重量箱以上,化解造船過剩產能1500萬載重噸。工業運行實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

3. 李克強總理考察工信部 部署打造中國製造新優勢

2015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工業和信息化部考察並作重要講話。李克強總理強調指出,要紮實推進中國製造2025,努力形成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要做大做強中國裝備,打造中國製造新優勢;要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帶動形成優進優出新格局;要抓好“互聯網+”行動計劃的落實,打造產業發展新優勢;要釋放改革紅利,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4. 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破題 600億助力企業創業創新

2015年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中央財政出資150億元發揮槓桿作用,通過社會出資人優先分紅、國家出資收益適當讓利等市場化辦法,吸引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參與,建立總規模60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激發企業創業創新活力。這是政府攜手社會資本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大創新舉措,也是財政治理理念和資金管理方式的深刻變革。12月2日,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理事會正式成立。12月25日,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首支實體基金在廣東深圳完成設立。

5. 京津冀產業升級轉移取得實質進展 首次對接協議投資達4500億

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12個部門和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編制《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升級轉移規劃》,成功舉辦“2015京津冀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實現簽約項目151個,協議投資額達4500億。總投資758億元的10個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投資20億元的京冀通航產業園項目、投資356億元的10個汽車(配件)製造項目、投資55億元的京冀綜合產業協作示範園項目紛紛簽約,三地產業分工合作、優化佈局、創新升級、協同發展加快推進。

6. 大型飛機重大專項結碩果 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

研製大型飛機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全國人民多年的願望。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實施的大型飛機重大專項結出碩果,我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製的幹線民用飛機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總裝下線,標誌著大型客機研製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首架國產ARJ21-700客機交付商用,國內航線首次擁有了自己研製的噴氣式支線客機。

7. 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獲突破 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步伐加快

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持城鄉協同發展理念,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動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獲得重大政策突破,中央財政加大投入力度,採用市場化運作機制,調動地方、企業和民間資本等各類主體積極性參與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建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加快農村和偏遠地區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同時,積極推動通信基礎設施納入城市規劃,持續提升城市光網覆蓋能力,發放LTE FDD牌照,4G網絡覆蓋全國城市,4G用戶突破3.8億。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固定寬帶平均接入速率達19.4Mbps,直轄市、省會城市等主要城市固定寬帶平均接入速率達22Mbps。

8. “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兩化融合向深度拓展

“互聯網+”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現實路徑。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 “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工業深度融合為主線,實施“互聯網+”製造業和“互聯網+”小微企業2項任務為重點,發揮好高速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產業2個支撐作用,推進互聯網和製造業融合深度發展,全面支撐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隨著行動計劃的持續落實,必將形成一套完整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顯著提高我國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9. 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出臺了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十多項利好政策,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全年累計生產37.9萬輛,同比增長超4倍。全國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中原地區和京津冀等4大動力電池產業聚集區域,比亞迪、北汽等企業新能源汽車銷量位居全球前10,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10. 持續推進簡政放權 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近一半

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三年共取消下放調整行政審批事項26項(佔原有審批項目近一半)。2015年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清理13項中介服務,廢止5件規章,修改7項規章,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辦理天數平均壓縮9天,精減審批環節5個。發佈全部29項行政許可事項辦事指南信息,推進行政許可網上“一個窗口”受理,切實為企業鬆綁減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