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陰晴不定”格局何時結束?

截至2019年3月20日美豆05合約已在本週(3月18日~20日)連續三日下跌,受全球大豆供應充足,南美市場豐產打壓,昨日南美巴西植物油協會的消息顯示,巴西2018年末大豆庫存預估上調逾200萬噸至279萬噸,因其將2017-18年度大豆產量預估自1213億噸上修至1231億噸,而此前該機構的預期2018年末大豆庫存僅為77.8萬噸,多數行業分析機構也下調了2018年及2019年的預期。更為重要的是該機構將2019年巴西大豆年末庫存預估自1月的192萬噸上調至295萬噸,這與市場預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致使部分交易商在上週美豆期價小幅反彈之後賣盤繼續拉低美豆價格,美豆也結束了上週小幅低位反彈,回檔測試900美分關口。

拉長美豆價格的觀察期,實際上從2018年7月份以來,美豆期價並未形成較大的趨勢性行情或者說上漲週期。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在2018年7月之前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美豆一度自1050美分/蒲式耳附近下跌至810美分/蒲式耳,之後直到本週的一段時間內,美豆主力合約一直處於850~950美分/蒲式耳區間震盪格局。而回顧當時情況我們發現,美豆合約價格與中美談判關係仍然較為密切,中美雙方經過歷次談判,市場預期從貿易摩擦和解到談判無果,造成美豆震盪難穩,而近來農產品市場也正在等待中美貿易磋商的進一步消息。

美豆“陰晴不定”格局何時結束?

那麼從中美經貿談判的前景來分析,目前雙方已經經歷了4輪談判,中美經貿問題的焦點也發生了變化,從原來更多強調貿易的不平衡,轉變為所謂的“不公平”。四輪中美經貿談判聚焦於結構性問題,實際上是在整個結構性問題或市場經濟體制問題等制度化層面上進行博弈或談判,而中國一定會繼續堅持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動搖。據此來看,中美談判可能不會在短期內達成一個所謂的“你出題,我給答案”的模式,更多是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尋找共識和達成規則性框架,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的過程,因此短期內中美經貿談判達成雙方目標,給美豆市場帶來重大利好恐難以實現。

美豆“陰晴不定”格局何時結束?

另外從基本面來分析。供需方面,美國農業部公佈的3月份供需報告中,預計2018/19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為9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值低1000萬蒲式耳,略高於市場預期,且比上個年度增加近一倍。就美豆情況來看,3月份USDA供需報告中,2018/19年度美豆單產預計為51.6蒲/英畝,與上月預測持平,較去年單產49.1蒲/英畝高出2.5蒲/英畝;美豆新作收割面積沿用了2月報告的8890萬英畝;產量維持在45.44億蒲,與上月預測持平,高於2017/18年度的44.11億蒲;2018/19年度期末庫存為9億蒲,低於2月預測的9.1億蒲,但高於市場預期,且比上年增加近一倍。USDA報告顯示,截止3月7日當週,美國2018/19年度大豆出口銷售淨增191.2萬噸,符合預期,其中向中國出口淨增170.8萬噸,大豆出口裝船82萬噸,向中國裝船38.7萬噸,截止目前累計裝船2738萬噸,未裝船1380萬噸,累計銷售4118萬噸,去年同期累計銷售4411萬噸,未銷售量985萬噸。另外國內下游豆粕市場,近期仍受豬瘟影響,飼料需求疲軟拖累大豆進口需求,整體來看,供應量數據預期增加,而出口數據相較於往年略有下滑,供需方面暫時難以給美豆以有力支撐。

綜合以上,結合中美貿易談判不確定性,美豆庫存壓力及飼料需求疲軟帶來利空,種植面積下調及豆粕對雜粕的替代性增加帶來利多,無論從宏觀格局還是微觀的供需層面來看,美豆價格“陰晴不定”局面暫時難以有所改觀,3月底前將在900美分/蒲式耳附近維持弱勢震盪。中美貿易磋商即將面臨尾聲,後續仍需關注中美貿易談判的達成情況,中國對進口大豆採購方向的選擇將影響國際大豆市場的貿易流向及供需局面,也將影響USDA對大豆供需及生長狀況的調整。同時,美國農業部3月31日將要發佈的播種意向報告以及4月份的天氣情況對市場的影響也需密切關注。

(農產品期貨網特約分析師王梅,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