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銘:我用幾十年的從教經驗告訴您,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培養


劉長銘:我用幾十年的從教經驗告訴您,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培養

【劉長銘專欄】

我用幾十年的從教經驗告訴您, 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培養

劉長銘:我用幾十年的從教經驗告訴您,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培養

從教幾十年,我越來越深刻地領悟到,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師專業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構建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和親密無間的師生關係,是一門需要教師畢生學習和研究的教育藝術。

1

15年實證研究表明:

師生關係是影響教育的關鍵因素

新西蘭教育學者約翰·哈蒂用了15年,對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進行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實證研究——

他對800多項元分析進行檢索,涵蓋了52637項研究論文以及146142個效應量,涉及不同國家、民族、社會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學生近2.4億人,最終歸納出了138個影響學業成就的重要因素,結論是“教師反饋的力量”是影響教育最重要的因素。

這138個重要因素分為六個範疇:家庭、學生、學校、教師、教學、課程,師生關係在138個重要影響因素中位列第11位。約翰·哈蒂用實證的方法說明了一個眾所熟知的教育原則——“親其師,信其道”。

儘管“親其師,信其道”是教師熟諳並堅信的教育原則。但怎樣才能使學生“親其師”?長期以來,我們始終缺少對這個問題的深入、系統、科學的研究和解決。

無論是在師範院校學習時,還是入職後接受繼續教育時,絕大多數教師都很少受到過這類培訓,因此,如何構建正常的、和諧的、親密無間的師生關係,是許多教師急需提高的一項重要的專業技能。


劉長銘:我用幾十年的從教經驗告訴您,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培養

2

師生關係決定一所學校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特質

我相信,教師與學生建立起親密無間的關係,是使教育達到最佳效果的關鍵條件之一。

學生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對某學科產生興趣,就會願意學習這門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更高的熱情、更多的付出、更濃厚的興趣、更主動的精神、更積極的態度、更堅韌的毅力、更強大的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這樣的事情幾乎每一位教師都曾遇到過,並將其視為自己教育的成功,從中感受到做教師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師生關係所影響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每一位優秀教師都是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大師。他們能自然而然地和學生建立起親密無間的關係,以至於他們的言談話語舉止行為能在學生心中發揮持久的作用,從而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

美國國家教師菲利普·比格勒在《美國最優秀教師的自白》一書中寫道,“掌握教學策略與技巧,不足以成就一名優秀教師,優秀教師讓人充滿希望,讓人相信有一千個擁抱生活的理由。”

師生關係如此重要,我甚至認為,師生關係決定著一個群體乃至一所學校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特質。

劉長銘:我用幾十年的從教經驗告訴您,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培養

我的一位朋友曾在一所農村學校做教改探索,他組織了一個教改實驗班。用傳統的標準來評判,這是一個質量很差的班級,簡單地說就是由“差生”(我們姑且還用“差生”這樣的說法)構成的班級——所有學生都已經被事先認為是註定考不上大學的。

這位朋友和這個班的班主任(一位普通的語文老師)完全信任並放手讓學生自主發展——自己構建班級組織,自己管理,自己講課,自己組織各種活動,包括家長會。他們把這個教改實驗叫做“RISE”。Read-廣泛的閱讀;Independence-自主的管理;Service-通過社會服務活動來改變態度;Experience-重視體驗式學習。

幾年後,這個班竟然有一批學生升入了大學,甚至升入國外大學。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學生所表現出的超出同齡人的領導力——他們邊做學生邊培訓教師,宣傳他們的理念和實踐,而前來參加培訓的教師中,就有他們的初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

這項教改實踐的核心和關鍵,在於改變了對學生的態度:教師改變了對學生的態度,學生由此改變了對學習和對生活的態度,而態度決定了他們的發展。

從教幾十年,我越來越深刻地領悟到,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師專業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構建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和親密無間的師生關係,是一門需要教師畢生學習和研究的教育藝術。

劉長銘:我用幾十年的從教經驗告訴您,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培養

3

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

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

記得一位老師向學生介紹自己的體育愛好和運動水平時,全班孩子情不自禁地“哇”的一聲喊出來,我想這一聲喊,已經表明學生開始喜歡甚至佩服老師了;老師尤其是理科老師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這能讓學生了解老師的品位和追求。

記得一位老師在向學生談起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小說時,學生激動地舉手發言表示自己也同樣喜歡這部作品,甚至還和老師交換看法(我當時就認為這位老師和學生討論所花的一兩分鐘非常值得)。老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歌星和影星,談自己喜歡的某一首歌,或是某部電影裡的某個情節。

我記得一次課上,一位老師談起這些時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教室裡不斷爆發陣陣笑聲和掌聲。這是師生間情感的共鳴,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美好開端。

劉長銘:我用幾十年的從教經驗告訴您,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培養

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

比如:有的老師向學生介紹自己崇拜的人和喜歡的名言,向學生解釋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些。這會引發學生對生活意義和人生價值的思考。我記得在一節課上,一位老師向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一位名人。他喜歡這位名人,不是因為名人的名望,而是因為這位名人成長過程中的一段重要而感人的經歷。

毫無疑問,這位老師是利用分享他人的生活經歷來闡釋自己對生活、對成長的深刻理解。老師讓學生了解自己過去的生活和成長曆程有時也十分必要。我相信,這些會成為師生之間今後探討生活意義的話題。

並不是說教師所有的介紹都要在這一節課上完成。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對自己的瞭解有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不太全面到比較全面的過程。

教師怎樣讓學生了解自己,這本身也是一門教育的藝術。

重要的是,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對自己有足夠多的和足夠全面的瞭解。因為優秀的教師都懂得,自己的角色絕不僅是傳授書本知識,絕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解題技巧,自己所擔負的是全面育人的使命。

讓學生了解你的生活、你的愛好、你的情趣、你的品位、你的特長、你的思想、你的內心世界,你就會與學生之間架起許多條溝通的橋樑,你就給自己留下許多可以和學生討論的話題,你就給學生心中播下了許多顆種子,你也為今後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留下了許多契機、做了充分的鋪墊。

俗話說,好朋友之間無話不談。當你讓學生全面瞭解自己時,就已在向學生表明,我願意和你們成為好朋友,我們一定能成為好朋友。學生是能夠體會和理解這一切的。

叫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

每一個學生都十分在意自己在老師心中的位置。

當學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視時,會和老師建立起親密的關係,會獲得安全感,學習動力也會大大提升,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會增強,因為他或她知道,老師很關注我,我遇到困難隨時可以得到老師的幫助。教師讓學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視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儘快記住並叫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

有一年我做班主任,年級組長是著名的丁榕老師。她是全國優秀班主任,做班主任和學生思想工作有很豐富的經驗。她把班主任工作安排成一個清晰的系列,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一目瞭然。她對我們這些班主任提出的一個明確要求就是:見學生第一面時一定要準確叫出學生的名字。於是,我們在放假期間就有一項家庭作業-對照學生學籍卡上的照片來背學生的姓名,同時還要儘量記住家長的信息。

準確叫出學生名字,對任課教師來說也非常重要。任課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比班主任要少,短時間內記住學生名字要花精力刻意來做。

有些任課教師習慣叫學號,這種做法很不可取。這樣做使學生無法判斷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使學生總覺得自己沒被老師重視,自己在集體中可有可無,這樣下去師生關係就會越來越疏遠,甚至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積極性。

老師叫出學生的名字,這對老師來說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在學生看來卻是如此重要。老師叫不出學生的名字,就永遠無法走進學生心裡。

熱情地和學生打打招呼。

教師平時見到學生,熱情地和學生打打招呼,嘮叨幾句溫暖貼心的話,也是增進師生關係的有效做法。

有位學生在作文中寫到:“每一次在樓道里遇到×××老師,和他打招呼都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老師總會笑得很燦爛地用熱情的聲音大聲回應,讓人覺得老師好像在對你說:又是新的一天啊!從和我打招呼開始有個好心情吧!……

有一次在樓道相遇時,×××老師叫住我詢問,你是不是轉班了呢?我說是。老師又問我是否習慣?告訴我有什麼困難都可以說。現在想起來,這可能只是老師當時無心順口的一問,也許他現在已經不記得了。但是於我而言,新到一個陌生班集體的慌亂與不適,都會因為這看似無心的一絲溫暖而有所消減……我希望更多的老師都能不吝惜自己的這些小小的善舉。因為您永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不經意的舉動就會溫暖一個學生的心。”

其實,和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一樣,師生關係就是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一件小事建立起來的。這告訴我們,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忽略和學生交往中的任何細節。

劉長銘:我用幾十年的從教經驗告訴您,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