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所熱門初中跑班彙總,擇校成功只是第一步

經歷了小升初的魘戰

家長和孩子或多或少有些疲憊

有必要讓繃緊的神經鬆弛一下

合理放鬆調節心態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戰

20所熱門初中跑班彙總,擇校成功只是第一步

南京市小升初招生指導意見中,明確各初中校不得以任何名義分設實驗班、重點班、快慢班等,此舉卻讓很多家長提出質疑:若不進行分層教學,應材施教從何而談?由此,一個其實早已不陌生的字眼突然躍進家長們的眼中:跑班。

# 跑班其實不等於分班 #

很多家長質疑,跑班就是【變相的分班】,其實這樣的看法還是偏頗的,跑班並不等於分班。分班制與跑班制的含義分別為——

分班:一般根據學生入學測試水平,將學生完全分入不同層次的班級(如實驗班、普通班等),相同層次的班級中生源水平接近,且初一分班後,多數學校一直到初三都不會再次分班

跑班:入學時現對學生進行入學測試,平時學生的管理在一個固定的班級,行政管理在這個班級,等上到一些核心課程時(比如數學、英語等),則根據入學測試成績,暫時進入不同的教室上課,上課結束後再回到原班級學習生活。

跑班比較靈活,可能會經常根據學生階段性測試成績來調整班級。

分班制與跑班制的區別為——

1、分班是完全分入不同層次的班級;跑班是隻有在上到某些課程時會進入不同層次的班級

2、分班一般持續到初三不再調整班級;跑班比較靈活,往往會根據學生階段性測試成績調整班級

自實行均衡分班以來,要求班與班之間的均分分差控制在1-2分,而且分完後三年基本是不會變了。這即意味著一個班不會全是好學生,初中不能設立實驗班、重點班等,所以學校要麼就是平行班,要麼就跑班。

對於許多學校的跑班制,有些學校是在班級差距不大的基礎上(也就是平行班)上,實行跑班。幾個班按一定數量混合,然後再分成幾個小組,繼而小組內分層教學。

20所熱門初中跑班彙總,擇校成功只是第一步

細看2017年的分班情況,每年開學,家長們關心的問題,現在也全變成"學校跑班嗎?怎麼跑?"等問題,更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目標定位、主觀能動性及付出的努力等。

南京熱門初中2018級新初一跑班情況

20所熱門初中跑班彙總,擇校成功只是第一步

也有未跑班的學校,例如科利華

,是根據學生提交的六年級調研考成績,成長手冊等材料,分成ABCD四類;12個班,各班A類生16-18人,B類生15-18人,C類生10-14人,D類生3-4人。各班總人數在49-50人。

這些學校之間都有一些分班痕跡,只不過都還沒公佈出來。

20所熱門初中跑班彙總,擇校成功只是第一步

對此,家長們的想法也各不相同:

  • 部分家長覺得均衡分班是為了從制度層面保障每一位學生受到儘可能公平的教育,享受均衡的教育資源。

  • 也有家長認為跑班制存在不足,經常換教室到別人的座位上課,和教育機構的模式差不多,孩子不能適應,不利於學習。

  • 另外一部分表示政策無法改變,還是積極調整自己,順應變化吧。

20所熱門初中跑班彙總,擇校成功只是第一步

專家說

義務教育階段不宜“貼標籤”

南京鼓樓區某初中校長痛陳分快慢班教學的弊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是給學生打基礎的,過早地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過早地給學生貼標籤,為了少數學生的優越感,使大多數學生失去自信心,這就違反了教育公平。”

針對一些家長的疑慮,他解釋說,天才成長是需要土壤的,即便是重點班也無法避免學生分層,容易形成二次淘汰,把本來優秀的學生變得不優秀。

“教學的難度是相對的,老師可以通過提優補差的方式,使得不同的學生都有提升,不存在顧此失彼。”在這位校長看來,均衡分班不僅不違背因材施教的規律,還能促進老師公平競爭,有效調動他們的教學積極性。

鼓勵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原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在演講中說:中國家長和西方家長相比最大不同點就是我們無法接受我們的孩子將來可能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這就是現實。

現在很多幼兒園已經開始分快慢班,看重“搶跑”。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的時候誰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我們所謂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數的。絕大多數是平常的。平常的人就沒有幸福嗎?其實我們今天看到大量的都是普通人,但他們生活很樂觀幸福。

沒有絕對的均衡,在該努力時就得打拼

教育均衡是頂層設計時在重點思考,但我們需要明確一點,教育很難做到絕對的均衡。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所付出的努力、精力不同,其收穫到的成果自然也會有所差異——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

無論是分層次班還是跑班,學生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跑班因為有一定的流動性,競爭壓力絕不比分層時小。跑班最好的班級,在各種資源獲取方面,還是佔有優勢。所以說,進入名校、名初中,只是完成了升學途中的第一步;激發起孩子內在的動力,在該努力的時候就得打拼,家長需要成為學生背後有力的引導和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