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劉長銘:居家學習,是教育進入4.0時代的一次預演


疫情期間如何發揮居家學習的效能,真正實現“停課不停學”?面對家長的焦慮和迷茫,“京城教育圈”今天特別推薦中國教育學會高中專委會理事長、北京四中原校長、北京金融街潤澤學校總校長劉長銘的思考和實踐。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沒有人能身處世外桃源。這次疫情會深深影響每一個人。”面對特殊時期的居家學習,劉校長的教育著力點是全人教育理念和個性化學習。在他看來,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學習的社會,學生未來的人生是學習的一生。學生居家學習,只不過是教育進入4.0時代的一次預演,是學生步入未來學習社會前的一次彩排。



劉長銘:居家學習,是教育進入4.0時代的一次預演


踐行全人教育理念


我們制定計劃的指導思想是踐行全人教育理念,在居家學習期間促進學生們在三個方面取得進步,有所收穫:


一是學會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二是學會求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是認識社會,希望這場疫情能讓學生學會客觀、冷靜、全面、理性地面對社會,引發他們對生活、社會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當然,每位師生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健康。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身處抗疫現場。讓自己不成為患者,不成為病源,不成為疾病傳播者,就是對抗擊疫情做出的實質性貢獻。健康不僅僅是關乎個人的事情,更關乎整個社會和國家。


學生們正經歷一段特殊的生活。學生們從這段生活中所獲得的科學生活知識、健康防病知識以及養成的文明衛生習慣,對他們的一生都會有益。這本身就是一種超越書本的學習。在潤澤,我們對學習的內涵有著更為廣義而深刻的理解。學習不僅僅侷限於獲取書本知識,還包括讓學生獲得生活的能力、體驗和經驗,學會從自然、社會和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學到知識,積累經驗,學會過科學的、文明的、有品位的和有意義的生活。


因此,居家學習期間,學生們要完成的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就是要學習和掌握必要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自我管理,學會獨立生活。在這方面,學校會給學生提出明確的任務和要求。


學生要完成的另一項任務,就是要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學習的社會,學生未來的人生是學習的一生。潤澤學校始終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學生居家學習,只不過是教育進入4.0時代的一次預演,是學生步入未來學習社會前的一次彩排。學生們學會主動獲取知識,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獲取知識,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會如何創造新知識,這些都比單純獲取課本中現成的、有限的知識更加重要。居家學習是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習慣和鍛鍊學習能力的良好契機。



劉長銘:居家學習,是教育進入4.0時代的一次預演


個性化學習



網絡技術將在學生居家學習期間發揮重要作用。但考慮到學生的視力健康,我們不建議他們每天用過長的時間目不轉睛地面對屏幕。所以我們不會過多安排課堂教學直播。網絡上有豐富的微課,短小而精煉。學生可以根據老師佈置的任務,結合課本內容選擇觀看。這樣可以有效縮短讀屏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網絡教學不會受時空的侷限。因此,學生們不必在相同的時間裡學習相同的內容,這為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便利。我們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節奏,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或課表,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這也是學會獨立生活的重要方面。


居家學習期間,我們會給學生布置一些開放性的學習任務。我們提倡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名著、讀經典,如有可能要寫讀書筆記,做內容摘錄或評述。家長要讓學生充分展現和釋放個性化學習的熱情和潛能,鼓勵他們去探索他們感興趣的或認為有價值的知識。我們不能認為只有與考試有關的知識才有價值。我們不要限制學生,規定他們可以學什麼,不可以學什麼。居家學習期間,我們還希望學生在藝術、體育等方面特長的水平有明顯提高。



劉長銘:居家學習,是教育進入4.0時代的一次預演


經歷就是財富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沒有人能身處世外桃源。這次疫情會深深影響每一個人。


一年級的小學生可能會了解和聽說一些關於病毒、疾病、衛生、防病等方面的知識,從而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也會用最純真的情感來表達對社會和對他人的關切。


中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階段,會對社會和生活有更多的思考。在這一期間,他們一定能感受到人世間的偉大、崇高、善良、博愛、感動、無私、勇敢、責任、擔當、奉獻,等等,這些一定會成為點亮他們內心深處人性光輝的星星之火,留給他們不可抹去的記憶;同時,他們也必然目睹了現實社會中的種種醜行:愚昧、無知、狂熱、謊言、欺騙、冷漠、逃避、虛偽、自私、齷齪、卑鄙,等等。面對人間百態,他們不可能沒有自己的思考、判斷和選擇。面對社會現實,他們會感到無奈、迷茫、彷徨還是抱怨、憤怒、嫉惡如仇?他們會做出怎樣的道德選擇?他們會選擇怎樣的人生方向?如何引導他們向善、向上,引導他們遠離邪惡,引導他們追求崇高,這是學校和每位家長應當共同思考和承擔的教育使命。


經歷就是財富。抗擊疫情是學生們一段寶貴的人生經歷。如果經歷了這樣的一段人生,他們能夠學會分辨善與惡、美與醜,他們能夠變得更加善良,更加理性,更加智慧,更加懂得責任與擔當,更加堅定地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就表明他們有了收穫,有了進步,他們在不斷成長和成熟。



文| 劉長銘(中國教育學會高中專委會理事長、北京四中原校長、北京金融街潤澤學校總校長)

內容來源| 北京金融街潤澤學校、攝圖網;“京城教育圈”獲授權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