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华夏龙都,在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皇帝也要龙行三步

如果要比历史悠久,恐怕没几个地方能比得过河南,由于地处平原,黄河流经,水草繁茂,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过我们今天不说这里的辉煌历史,也不讲洛阳、开封的传奇,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贫困县,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贫困县,濮阳县。

人称华夏龙都,在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皇帝也要龙行三步

濮阳县位于豫鲁二省交界处,虽说如今的濮阳是名不转经传,但是这里可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华夏龙都”之称,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史前的五帝时期,据传,这里曾是颛顼部落的兴盛之地,那时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高阳,到了夏朝,称为昆吾国,至于这濮阳之名则是源于战国,因位于濮水之阳得名,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地名。

人称华夏龙都,在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皇帝也要龙行三步

不过这里真正成县是在秦朝,秦始皇置濮阳县,之后历经各朝各代更迭,名字也有过“澶渊”、“澶水”、“澶州”等之变,《礼记》有言“桑间濮上”,春秋时期,这里曾是卫国国都,在长达388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卫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根据史书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其中有一站就在卫国,而且这一住就是10年,带来了卫国的文化、礼仪之兴。

人称华夏龙都,在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皇帝也要龙行三步

大家都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上古时期的神兽,濮阳这个“华夏龙都”、“中华龙乡”的称号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要说到1987年的一次考古发现了,当年在县城西水坡发现了一个蚌塑龙型图案,后根据考古研究发现距今已有6400多年的历史,震惊中外,也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也得了“华夏龙都”的称号。

此外濮阳还有回銮碑,这座碑文是宋真宗所赋《契丹出境》诗,也被人称作“契丹出境碑”。时人有言“舜就时于负夏”、“曾子吊于负夏”,在濮阳县城东南有一座瑕丘古迹,这里风光秀美,在春秋时期就已吸引达官贵胄来此,风光旖旎,难怪文子欲葬焉。清嘉庆九年,知州李符清在此处立左右2块石碑,名曰“瑕丘古迹”、“瑕丘记”。

人称华夏龙都,在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皇帝也要龙行三步

清人诗曰:“四望平原百里遥,秋分万木未全凋。溪边景物真如画,有客携童度小桥。”,这里可谓是古代公园。濮阳县城内还有一个八都坊,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明代濮阳籍都御史纪著、候英,大理寺卿李珏、史褒善、王廷,尚书赵廷瑞、董汉儒,巡抚吉澄八大名流同立,根据记载坊高四丈,宽四丈二尺,可谓是气势恢宏,在坊左右还有两个下马坊,据说当年是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皇帝到此,也要“龙行三步”,说了这么多,不如亲自一看,关于濮阳你还有哪些了解,欢迎在评论中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