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苏州的小巷是隐藏于闹市的旁观者,巷外是热闹喧嚣的繁华都市,巷内是静悄悄、慢悠悠的闲情意趣,进退得当、悠然自得。为挖掘苏州巷子文化,带市民玩转苏州巷子,苏州市旅游局微信推出《百巷苏州》。如果你也爱那一条条窄巷,可投稿到邮箱[email protected],分享你的走巷经历。

百巷苏州第十四篇章

—— 醋库巷:65号门里的那个姑娘——

如果说,在外漂泊的游子都有乡愁,那即便同在一城,当搬离了儿时的小巷,每每想起,每每走过,也会生出愁绪,是为“巷愁”。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醋库巷,据官方介绍,“位于十梓街中段南侧,东起凤凰街,西出平桥直街,长500米,宽2.7-5.2米。北宋时在此设监酒厅,筑醋库,因以名巷,明卢熊《苏州府志》等均作醋库巷”,据说巷子里还有很多名人旧居。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但对我而言,这里没有那么厚重的历史包袱,这就是一条童年的小巷,载满了二十年前的年少时光。今天,重走醋库巷,重诉往日时光,且从东头开始,慢慢拾起回忆。

巷东头南边有个水仙弄,年幼时我对醋库巷的历史故事大都懵懂无知,因而不懂得“水仙弄”这三个字的由来。而后大了些,读了《浮生六记》,才发现里头有这样一段描写:“离我家中差不多一里地的醋库巷,有个洞庭君祠,俗称水仙庙。这祠回廊曲折,有多处园林亭台。每逢神诞节日……旁边列上花瓶几案,插花陈设,按布置华丽程度来分胜负”,这段之后就是芸娘女扮男装跟着三白去水仙庙游玩,被误认为是“狂生”行“不法勾当”的趣事。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我翻阅资料,才知悉水仙庙早已无存,如今只剩这名为“水仙弄”的小区。“水仙”二字,倒也还能从名字去遥想芸娘这位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的俏皮和烂漫。

往巷子里走,路过门户紧闭的38号,门上有块控保建筑的牌子,定睛一看,这里竟然是“太原王氏家祠”。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太原王氏,早在战国末期就已崛起,子孙绵延,世代辉煌。到了北朝及隋唐,更与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并称“五姓七族高门”。

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均出自这个家族,如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名将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国时灭董卓的司徒王允、唐朝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王勃、中国文学史上的完美男人之一诗佛王维、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王之涣、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王昌龄,还有王安石、王阳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

而历朝历代的皇族为巩固和提高自身地位,也多次与太原王氏联姻。比如最著名的武则天丈夫唐高宗的原配王皇后,即出生太原王氏。王皇后是唐太宗亲自指婚给皇九子李治的,太宗皇帝曾称李治和王氏为“佳儿佳妇”。

38号隔壁的40号,对童年的我而言,这里只是同学的奶奶家,因为关系好,所以经常跑她家玩。而今才发现这里也是一处名人旧居——顾麟士故居。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顾麟士(1865-1930),字鹤逸,自号西津渔父,清末著名画家、鉴赏家、收藏家,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之孙。苏州顾氏自古便是吴郡望族,顾麟士自幼承袭祖父父亲家训,本就是绘画名家,据说当时“吴中弟子,莫不随顾氏步趋而成其一派”,可见其画坛地位之高。他25岁从祖父顾文彬手中继承家业,成为过云楼第三代主人,在其苦心经营下,过云楼的藏书规模和价值都达到了鼎盛,甚至有了“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说。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顾麟士在世时,在醋库巷建起了西津别墅,去世后,有一部分过云楼藏品也转移到了这里。

醋库巷42号是一个朱门绣户,砖雕门楼上刻着“刘园”二字,只是大门紧闭,不能进入,只能瞧见外面门廊上垂下的几条藤葛。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隔壁的44号,在我儿时是苏州市聋哑学校。当时学校大门开在旁边的支路上,在醋库巷里只有一扇印象里永远紧闭的小门,当年刚刚开始认字的我只能念出门上的两个字——“柴园”。待后来上学读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幅画面就是“柴园”。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如今再过柴园,已是焕然一新,聋哑学校搬走了,变成了“苏州教育博物馆”。博物馆的正门就开在了醋库巷里原来那扇小门的位置。看了介绍才知道,清朝道光年间,这里曾是苏州城“贵潘”家族第三代潘曾琦的宅园,后卖给一户柴姓人家,方得此名,跟我自己当初的联想没半点关系。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进教育博物馆仅需安检即可,整个馆区由序言馆、名人馆、古代馆、近代馆、现代馆、名师馆、院士馆、荣誉馆等展厅组成,分千年薪传、百年启道、时代华章和杏坛英华四个主要部分。从公元前五世纪,孔门七十二贤的言子传学、澹台灭明结庐讲学,到唐宋以降,府学、州学、县学相继诞生,书院、设学、义塾蔚然成风,苏州城里城外,官学私学相生相荣,苏州千年文脉绵延不绝。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清末民初,随着国门渐开,苏州一批有识之士勇开时代之先,筚路蓝缕,矢志启道,创办了一批门类齐全,中西兼容,倡导修身养德和求实致用并重的近代学校,打开了中国近代教育崭新篇章。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苏州各项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最后一个篇章,从历朝历代的苏州名师、到院士、再到如今做“四有”教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正是苏州历代师表的写照吧!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走了一圈下来,恰好博物馆的背景音乐在放《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坐在课堂里书声琅琅的时光。回看自己,曾是飞速发展的苏州教育的受益者,而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希望自己也能为苏州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没有想到,在自己儿时的小巷竟然有了这么一座博物馆,抚今追昔,不胜鼓舞。

出博物馆继续往前走是柴园高耸的白墙,其实二十年前这是一堵外壁涂了柏油、爬满爬山虎的黑墙。每每走过,藤葛垂垂,小巷深深。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往前走就是寻常人家了,也许和苏州城里很多小巷深处没什么差别,窄窄的,不过是有一股人间烟火的味道。但是对我,就是家了。65号,巷子后半段目前古建筑结构保存最完好的房子,就是昔日的奶奶家。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如今的65号,门外的路基垫高了很多,紧闭的铜质大门散发着威严的光,比起二十年前的黑漆木门,真是气派万千。从旁边已荒废的苍龙巷铁门望里边房子的侧面,两进院落结构都在,奶奶家昔日小厨房的窗户也依然在老地方。记得小时候,黑漆的大门白天总是大开,我坐在门口背过唐诗,等过卖酒酿的大叔和运煤球的大爷,当然还有收马桶的车,我还喜欢蹲在路边看奶奶生煤炉……只是岁月无常,匆匆时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还有斜对门的两片小空地,曾记昔年,在那里拍过好几次全家福,躺在大人怀里数过星星,听过故事,乘过风凉,听过爆米花爷爷那“嘭”的一声响……而今两片空地上也盖起了房子,也不知进进出出的叔叔阿姨还是不是当年的左邻右舍。

过了65号再往前走不远就是巷子西头了,据说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曾有座“状元坊”,宋朝时住在巷内的黄由高中状元,成为宋朝苏州府出的第一位状元,知府特地在巷口建牌坊表彰他。然而这座牌坊早已完全没有了痕迹。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曾经疑惑过,为什么我住的巷子的名字就如此通俗,一点都不像苏州城里其他巷子那样文艺。长大后才逐渐明白,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以“开门七件事”中的醋为名,也是一地富足的体现,也许巷子中段接连的高门大户就是此地安逸闲适的明证吧。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二十年时光匆匆而过,当年65号门里的那个小姑娘已经长大,而彼时觉得悠长悠长走也走不完的长巷,原来也就这么长。儿时在这里留下的欢声笑语,只有偶尔走过,才会一点点去捡拾、去拼接那年少时光——再也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醋库巷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醋库巷

感谢晏梦捷对醋库巷的分享

分享你的小巷奇遇

<往期回顾 点击查看>

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百巷苏州|这是醋库巷65号门里,那个姑娘写过最美的情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