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曆史——後周,五代第一明君柴榮和後周十年的王朝

948年後漢高祖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並以楊邠、郭威、史弘肇與王章為輔國大臣。當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叛亂,有賴郭威平定。後漢隱帝年長後猜忌輔國大臣,與郭允明協議後於950年以遼軍寇河北為由派郭威鎮守鄴都,隨後大殺楊、史與王等大臣,又殺郭威一家,並召泰寧軍慕容彥超等急速入京。

五代十國曆史——後周,五代第一明君柴榮和後周十年的王朝

郭威聽從魏仁浦建議起兵南下,並派養子柴榮鎮守鄴都。隔年擊潰慕容彥超,攻入開封,後漢隱帝最後為郭允明等所殺。郭威本有意立劉崇子徐州軍劉贇為帝,先以李太后臨朝。當時恰巧遼軍入侵,郭威出師禦敵,但大軍至澶州(今河南濮陽)時,軍士擁護郭威稱帝,大軍返回開封。951年郭威稱帝,建國後周,即後周太祖,後漢亡。

後周太祖登基後剪除若干苛政,厲行節儉,使南流的人口再度有流回中原的傾向。然而劉贇被殺,使後漢舊將不服周廷。河東軍劉崇(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得知郭威稱帝后,自立為帝,建國北漢。他依遼人為援,自稱侄皇帝,並且伺機伐周。後漢舊將徐州鞏廷美與泰寧軍慕容彥超意圖叛變,有賴後周太祖陸續平定。

954年後周太祖去世,由養子柴榮繼位,即後周世宗。後周世宗是五代十國中的第一明君,於繼位之初遭遇定都晉陽的北漢帝劉崇與遼將楊袞聯合南下潞州、澤州(今山西晉城)二州。當時周廷驚恐,大多主張穩重行事,然而後周世宗親征上黨在澤州高平縣南(今山西晉城市高平南)擊潰漢遼聯軍,並斬臨陣後退的無能將領,史稱高平之戰。

此後改革軍事制度,精簡中央禁軍,補充強健之士,形成“殿前諸班”的禁軍。內政方面,他招撫流亡,減少賦稅,穩定國內經濟。整頓吏治,延聘文人,打壓武人政治,使後周政治清明。955年又廢天下佛寺,獲取大量銅器以整頓經濟。軍事與經濟的提升都為日後統一中國本土而建立重要的基礎。

後周世宗在穩定國內後即意圖統一天下,他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為目標。955年率軍擊潰後蜀,佔秦州漢中一帶。956年率兵擊潰南唐,獲得江北之地,迫南唐稱臣。959年後周世宗率軍北伐遼朝以收復燕雲十六州,周軍陸續攻陷瀛洲、莫州等地。當他準備收復幽州時,卻突然生病,被迫班師。

不久去世,其幼子柴宗訓即位,即後周恭帝。960年禁軍領袖趙匡胤以鎮定二州遭北漢、遼朝入侵為由率軍北御,而後在開封的陳橋驛發生陳橋兵變,受禁軍擁護為帝。趙匡胤回師開封,廢黜後周恭帝,後周滅亡,五代結束。他建立宋朝,即宋太祖。

五代十國曆史——後周,五代第一明君柴榮和後周十年的王朝

宋太祖繼位之時,十國仍有後蜀、北漢、南唐、吳越、南漢、荊南與湖南武平軍周行逢、閩南清源軍留從效等,這些國家或藩鎮大多奉宋朝為宗主或臣服之。宋太祖面對遼朝的威脅,採趙普“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策略統一中國地區。

962年荊南主高保勖去世,同年湖南周行逢去世,兩國新主年幼無能。宋太祖趁機於隔年以平湖南之亂為由派兵南下並湖南,途中假道伐虢,併吞荊南。

後蜀後主孟昶聞知荊南與湖南被併吞後,聯合北漢以拒宋師。然而其晚年奢侈逸樂,朝政不修,軍隊皆無戰鬥力。965年宋太祖派王全斌、崔彥進出鳳州(陝西鳳縣)、劉光義、曹彬出歸州(湖北秭歸),北東兩路同時入蜀。結果不出六十多日,後蜀帝孟昶投降,後蜀亡。其寵妃花蕊夫人在亡國後寫下:“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南漢後主劉鋹將政事交給宦官龔澄樞及女侍中盧瓊仙等人。由於只信宦官,官員都需閹割才能進用。970年宋廷派潘美伐南漢,由於南漢將領大臣宗室皆死光,只有宦官領軍,隔年南漢帝劉鋹投降,南漢亡。

南唐後主李煜是詞壇高手,雖然終日以外患為憂,但不擅政事。當時有賴其弟李從善、大臣潘佑與將領林仁肇等人,尚且與後周得以對峙。宋朝建立後,李煜親近小人,濫殺大臣,終日與臣酣宴、愁思悲歌,南唐國勢混亂。975年宋太祖以南唐帝李煜稱病不入朝為由,派曹彬南征,並以吳越軍為輔夾攻。最後李煜投降,南唐亡。

吳越國方面,雖然忠獻王錢弘佐時趁閩國內亂獲得福州,但是本身課稅繁重,民不堪苦。到忠懿王錢俶時,因為對宋朝十分恭順,宋太祖沒有奪取地。而閩南清源軍留從效割據一方,去世後多人爭位,最後由陳洪進奪得。978年錢俶與陳洪進納土歸順宋朝,吳越國與閩南清源軍亡。

五代十國曆史——後周,五代第一明君柴榮和後周十年的王朝

而十國最後一個國家北漢的末主是英武帝劉繼元。979年宋太宗派潘美圍攻北漢都城太原,擊退遼國援兵,劉繼元投降,北漢滅亡。至此十國時期結束,中國基本統一,正式進入宋朝時期。然而,尚有燕雲十六州還未收復。宋太宗滅亡北漢後不久,他不顧大臣反對,從太原北伐遼朝以圖收復燕雲十六州。起初宋軍攻下易州和涿州,但在燕京的高梁河之戰慘敗而退,至此進入宋遼對峙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