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名胜闻忠山,你知道泸州忠山的前世今生吗?

江阳名胜闻忠山,你知道泸州忠山的前世今生吗?

四川泸州有一所让泸州人骄傲的大学:西南医科大,前身是泸州医学院。

当年很多来到泸州医学院参观的中外来宾,无不盛赞这里环境幽美,虽然近城市而远尘器,地处南国而少暑气。

当你登临眺望,可穷千里之目:信步校园,总能置身万木丛中。皆因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泸州的名胜风景区。

所谓“江阳名胜闻忠山”远自宋代,这里就以泸州(古名江阳)名胜著称于世了。

据南宋理宗时期(公元1225一1264)出版的地理总志《方舆胜览》记述:“宝山,在(泸州)城南”。

明代巨著《永乐大典》转引《图经志》记载:“宝山,泸州之负廓山也。泸州之右,高平耸阔,延袤数里,每春,(州)人踏青其上,以为眺习之所。”后来,泸人就把“宝山春眺”,列为“泸州八景”之一。

江阳名胜闻忠山,你知道泸州忠山的前世今生吗?

现在的忠山,古名堡子山,以其经常驻军为泸州堡障。

后来,改称“宝山”,在山上建了“武侯祠”,供奉诸葛亮和他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这三代人都忠于蜀汉,故又把这祠叫“三忠庙”。

明末,在地方官的倡议下,改名忠山,沿称至今。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登上忠山,拜谒武候祠,写下一首《江城子》词:

十年留蜀意苍茫,金瓯恨,自难忘。千里孤鸿,羁旅苦彷徨。

近来懒得弄丝簧。人已老,鬓如霜。

宝山高处有忠堂,出师表,断人肠。立尽斜用,空酒泪千行。

若得一符跨战马,千骑奋,战豺狼!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爱国有志,报效无门的满腔悲愤。杀敌救国的激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奋。

江阳名胜闻忠山,你知道泸州忠山的前世今生吗?

据明代出版的《寰宇通志》记载:“泸州宝山之泸峰,有武侯词,每岁蛮人贡马,相率拜于庙前”。诗人歌咏此事,留下诗句:“蜀人所至人遗象,蛮缴犹知问旧碑。”由此看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精神,把少数民族也感动了。

忠山上的古建筑,还有一座“江山平远堂”,为文人学士所称道,历代志书都有记载。

清代嘉庆《直隶泸州志》描述这个堂“高数仞,下可建三丈之旗。”在这里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眺望远方,山川形势,城廓街道,尽收眼底,确是个观光的好地方。

后来,又有人把这个堂加以改造。“自楣以上架梁,而中分之,上为楼居,所眺益远。”

清初,主盟诗坛的王士桢在这里写下一首五言律诗:

江源分内外,千里会泸州。

历历五峰岭,茫茫三峡流。

青山烟外寺,黄篾水边楼。

夕照层城暮,回风引棹讴。

这首诗把当时泸州的山川景物,绘形绘色地描写出来,颇堪玩味。

江阳名胜闻忠山,你知道泸州忠山的前世今生吗?

民国时期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开国元勋朱德曾驻军泸州,登临忠山, 留下《苦热》诗一首:

雨后朝朝上晓峰,登高缓步气从容。

三官寺外炊烟淡,百子图中曙色浓。

滚滚长江嗟远逝,茫茫大野喜云封。

伏中炎热人何苦,心冷如何苦到侬。

诗里描写的景物,是忠山周围的近景,尾联从天热联想到心冷,寓意耐人寻味。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忠山观览泸州风光。朱老总当年还接见医学院师生并挥毫题词。他还特于晚上到平远堂观看泸州夜景。有领导曾在观览之余发表观感说:当初这里未辟做公园,实堪惋惜。

忠山顶上的奎星阁,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它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江阳名胜闻忠山,你知道泸州忠山的前世今生吗?

1964年、1989年泸州两次巨风成灾、拔树倒屋,而这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建筑却完好无损,耸立如故。阁前有假山、水池、凉亭、水榭,夏日池中睡莲开放,游鱼浮动,凉风时来,涟漪层层。憩息其间,疲劳顿消。

最近忠山平远堂开始翻新重建,相信对热爱忠山的泸州人来说真是一大幸事。

泸州地临两江是江城,位于亚热带,有火城之称;而忠山,由于山高林密,空气清新,从来就是避暑胜地。明代状元,新都人杨慎,流寓泸州期间,写了两首盛赞忠山为纳凉好去处的小诗,其题为《丁未五月大热追凉》:

平远江山四望开,飒然风至似兰台。

披襟便觉凉如洗,一任城头暝色催。

另一首为六言诗:

地静一尘不起,楼高四望皆通。

渴煮双泓茗月,饱听万壑松风。

这两首诗把忠山环境之清幽,气候之凉爽,写得跃然纸上。

江阳名胜闻忠山,你知道泸州忠山的前世今生吗?

至于全面周详地描述忠山,则要推明代张骏的《宝山赋》。这篇赋,铺陈夸张,文彩飞扬。

它写忠山的地理位置,说是“卓乎泸之南北,襟三峡而带巴渝,控秦雍而引羌僰......万里之长江,擎中天之日月。”

它就忠山四望,描绘所见景物:“其东则沙湾春晓,烟柳敷荣”“其南则涓涓滴乳,湛湛澄溪”。

“其西则玉蟾之壁立千寻,嘉明之澎湃里。”“其北则小市而闾阎扑地,资江而舸舰迷津”

再就俯视所见写道:“州城百雉,广厦千间,街衢洞达,阛阓瓜绵,鱼麟万瓦,唇采百缠,人不得顾,马不得旋,挥汗成雨,嘘气成烟。”

接着作者认为泸州历代“笃生英贤”,是“钟此山之奇秀”所致,及即所谓“地灵人杰”是也。

读着《宝山赋》,不禁想到如果张骏再生,来写今天的《忠山赋》,他的观感又是如何呢?

泸州83年后建立省辖市,几十年间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如今再立忠山俯瞰市区,不再是“广厦千间,鱼鳞万瓦”所能形容。

一幢幢高楼,数十几层的大楼竟相比高,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之势。

街衢不但洞达,而且宽阔平坦,汽车奔驰,如龙似水,川流不息。

东望沙湾、茜草坝,早先的烟柳茵草,竹篱茅舍的农村风光,已为现今的大厦栉比,烟囱林立的工业区景色所代替。

夜幕降临,看灯火万家,灿如星斗,霓虹闪灼,恍若仙境。长沱两江奔流依旧,而江上却架起长桥,天堑不愁飞渡。

更有大江中巨轮破浪,机场上铁鸟腾空,现代的都市文明,当使再生的张公目瞪口呆,无所措词。所以美哉我忠山,不知道何人能再写新的《新忠山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