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楊家祠堂,自我介紹

楊家祠堂,位於山西省代縣縣城東20公里的鹿蹄澗村,是為紀念宋代愛國將領楊業父子而修。

楊家祠堂始建於道光16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佔地770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簷歇山頂,簷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鬥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築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楊家祠堂,文化沉澱

楊家祠堂始建於道光16年(1836年),距今天已經有180年的歷史,已經有相當久的文化沉澱,楊家祠堂採用的是木結構四合院,這種結構從整體上看,做工精細,富有民族特色,具有中華文化的精髓。

楊家祠堂總共有兩層,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簷歇山頂,簷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鬥式,正殿為抬梁式。這種建築在當年已經相當精美,用現在的話說是精美絕倫,水平也是相當領先的。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楊家祖堂的石獅,威嚴!!

紀念楊業,精忠報國

楊業(?—986年6月18日),原名重貴,戲說中又名楊繼業。原籍麟州,後徙幷州。北宋名將。官至雲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楊業少時倜儻任俠,善於騎射,喜好打獵,獵獲總比他人多。讀書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謀。北漢建立後,年僅弱冠的楊業即追隨北漢世祖劉崇,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遠近聞名。後屢立戰功,遷升建雄軍節度使,國人號為"無敵"。宋太宗素聞楊業之名,於北漢滅亡後,遣使召見楊業,授右領軍衛大將軍。累遷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楊業在雁門關大破遼軍,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隨軍北伐,因監軍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帶兵出征。結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於陳家谷力戰被擒。楊業無限悲憤,為表白忠心,絕食三日而死。追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後面,便有了楊家將的故事,一直被後人傳頌。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楊忠武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楊家祠堂內部景觀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擺放在楊業、佘太君塑像前的8尊祖先塑像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楊七郎墳

▌楊家祠堂,結構精美

元代,楊家17代子孫奉旨建祠,當年也是為了發揚楊家將的精神,團結軍心和民心,弘揚傳統文化;後到了明清時期,再度重建,現在大部分都是明代的遺物,相當的有歷史價值!

楊家祠堂位於在代縣縣城東北部的古城牆邊,由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於楊家祠堂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築,佔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簷歇山頂,穿鬥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簷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築,山牆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簷飾件均系鏤空雕花,整體建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築藝術價。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楊氏宗祠內

▌楊家祠堂,意義深遠

楊家祠堂坐北朝南,正門兩旁守護著一對蹲坐的石獅子,氣勢雄偉,在祠堂的南面,有樓臺三間,名為“頌德樓”,主要楊氏子孫祭祖的的祭臺,每年楊氏子孫都會前來祭拜,緬懷祖先,從這裡直走而上,在祠門上懸掛的金字匾額:分別是“奕世將略”、“一堂忠義”、“三晉良將”,都是對楊家將的讚美,在楊氏祠堂的兩廂有楊家將戰績的連環壁畫,旁邊楊家將史蹟展覽和相關文物擺放;希望楊氏宗親有時間都可以去參觀下!

楊家祠堂分為前後兩院,分別是正殿、堂屋、東西廂舍等,後院是主要部分,正殿有五間,正殿正中是楊繼業夫婦的塑像,兩側是楊門八子像,還有許多石碑,都是歷朝歷代褒揚楊門忠烈的文字,楊家將讚頌(後期我們會發布這些文字),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這是對楊家將讚美!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祭祠祖先的祭臺

▌鹿蹄澗村,源自典故

在楊家祠堂後院正中間有一塊鹿蹄石,傳說鹿蹄石有一段故事,據說楊業的十四代孫楊友與他的弟弟楊山,在一次狩獵中射中一隻梅花鹿的前蹄,但鹿帶傷而逃,此二人窮追,鹿一直跑到鹿蹄澗村,突然消失不見了,楊氏兄弟二人就在蹄澗村挖出了一塊帶箭梅花鹿形狀的怪石,此二人認為有神仙之路,必是風水寶地,選擇在此地居住了,鹿蹄澗村由此得名。子孫後輩在此蕃衍,現在鹿蹄澗村1000多口人,其中多半都是楊家後代。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緬懷祭祖,感恩戴德

自從楊家在此定居後,楊家子孫後輩一直每年為緬懷先祖精忠報國的品德,鹿蹄澗村年年都會舉行村祭,村裡年年祭必定唱戲,而唱戲必唱楊家將戲,楊家戲成為了主角。這一習俗已經成為了當地的傳統,並一直延續下來,這個也是眾多遊客前來欣賞的原因之一。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繼往開來,傳承文化

如今,楊家將代表的是精忠報國、英雄善戰,是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他們不僅僅是我們楊家人的榜樣、是我們楊家人驕傲與自豪,在中華文化中也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勵精圖治,振興中華。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傳播我們楊氏正能量,楊氏必將再創輝煌。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山西省代縣縣城東楊氏大宗祠:蔚為大觀,千古一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