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小米手機守住價格底線,其他手機會不會肆無忌憚的漲價?

m先生2747


這個觀點我並不認同,小米的價格只是公司結合市場情況做出的選擇,並沒有為大眾守住價格底線的想法。小米手機為什麼價格相對較低呢?主要是下面幾個原因。

1.出道自帶的標籤現在已經很難摘掉

從小米出道開始,最大的優勢就是性價比高;好用的MIUI、高性能的硬件搭配上相對較低的價格,一直是小米無往不利的武器。

雖然現在小米想盡辦法突破這個標籤,目前看來很難做到,畢竟你的大部分受眾就是衝著性價比來的。你想相同的配置要更高的價格?但是你小米不一直都是低價嗎?你要高價的優勢在哪呢?這靈魂三連估計是很多人心裡的想法。如果小米敢漲價,那麼小米的潛在用戶肯定會減少一部分。

“高性價比”從攻城略地的利器變為限制發展的牢籠,估計雷軍當時也想不到會是這樣吧。

2.產品溢價空間低

想要產品有足夠的溢價,你就需要有獨一無二的黑科技或者亮點,這兩點在小米身上很少出現。以蘋果為例,蘋果一部手機除去各種成本利潤空間大概在35%左右;那麼小米呢?雷軍在去年說過一部小米除去成本後利潤只有5%,這個差距真的太大了。

蘋果為什麼利潤空間那麼大還有人買?就是因為蘋果在系統上有獨一無二的優勢;雖然價格貴,但是還是有用戶心甘情願的為其買單。

假如小米想漲價的話,那麼他漲價的理由是什麼?國內一直有這種說法,小米更像是一個手機的組裝商而不是生產商。小米每次手機性能確實不錯,但是總是缺乏亮點,完全可以看做把各種高性能配件組裝到一起。

除非小米未來能開發出不少嚇人的技術,否則算算各種硬件人工成本,基本上一款小米手機的價格就出來了。

沒有小米其他手機也不會肆無忌憚的漲價

就像中國古代一旦出現饑荒糧價會飛漲一樣,但是這有個重要的前提,就是稀缺。

現在手機稀缺嗎?基本上能說爛大街了。現在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購買手機都很方便,手機領域檔次分的越來越細;不管你需要什麼價位什麼配置的手機,總能找到一款適合你。

其他手機假如敢隨意漲價的話,後面早就有對你的市場份額虎視眈眈的手機廠商準備下手;畢竟是市場經濟,除非你有漲價的底氣,否則亂漲價只會自取滅亡。

小米說到底是一個公司,追逐利益是其根本。它選擇這個價位只是為了搶佔市場,在已有的條件下創造最大的利潤。如果碰巧真的拉低了手機的價格,那也是順手而為的,我們也不用承它的情。


知熱點


不會,從提問中可以看出,米粉是腦殘且特別三八的群體,而且還不厭其煩的到處賣弄!

小米沒有涉足糧食行業,糧食行業價格飛上天了嗎?

小米沒有涉足水產行業,水產品價格飛上天了嗎?

小米雖然安利了很多產品,但更多產業沒辦法安利,那些產業產品價格都飛上天了嗎?

米粉經常掛在嘴邊,要是沒有小米,國人都買不起智能手機,國內沒用過小米手機的要比用過的多的多,難道那些用其它品牌手機的都是由於買不起小米?要是沒有百家飯,餓死的只能是那些米粉乞丐,跟其它人毛影響都沒有!米粉中普通存在著乞丐思維!

經濟學最基本規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供求關係影響價格。米粉掛在嘴邊是雷軍的良心決定手機價格,那些米粉中學生腦袋進水了嗎?

如果真的是雷布斯良心能決定手機價格,那為什麼不同型號小米手機價格會不同?同一型號手機不同時期價格也不同?如小米8,剛開始2699,4個多月後就立刻降至2099,雷布斯的良心是後來才找回來的嗎?

所以說,小米價廉是由於質劣的緣故,小米也沒多大能力影響到其它手機定價,小米本質上是一家血汗工廠,靠不靠譜價格戰維持其競爭力,但小米很狡猾的使用飢餓營銷來避免價格戰可能造的巨大虧損,並不斷給米粉洗腦雷布斯良心的觀點,讓米粉購買小米其它產品來實現羊毛出在豬身上的目的,所謂沒有小米產品,同類產品就會價格飛上天是米粉常有的腦殘言論,得了這病的米粉該多買點小米P2P,多向小米金融貸款,多買些小米股票,腦殘病才會儘快治癒!


用戶8241801660310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手機價格底線不是小米守住的,是手機廠家自由競爭的結果。而即使小米自己,手機的價格也從最開始的1999漲到了2999,現在中國的智能手機的價格整體來看也是在上漲的,而並不是下降的。

很多人認為是小米拉低了智能手機的價格,並且提高了智能手機的配置,給出的原因就是小米成立之後,結束了"中華酷聯"的時代,其實這個還真是趕巧了,這個事兒其實和小米沒有任何關係。

小米公司成立於2010年4月,並於2011年底推出了小米1,但是直到2014年,中國依然是"中華酷聯"的時代。

這是因為最開始的時候,三大運營商都花了很多的錢去採購手機,通過存話費送手機,話費抵購機款等活動去銷售自己的定製機,那個年代,運營商是主要的手機銷售渠道,剩餘的部分手機的銷售對於手機生產商而言,都屬於"有它沒它一樣過年"的樣子,所以也並沒有想現在一樣的什麼廣告啊,營銷啊什麼的。

2014年發生了兩件大事兒,結束了運營商的定製機時代。

第一件大事兒就是2014年6月,國資委對三大運營商下了一個文件,要求三大運營商連續三年每年降低20%的營銷成本,這部分大概是400多億。

第二件大事兒就是營改增,運營商再存話費送手機,就會被視為銷售手機,而按照增值稅來計稅。

這兩件事兒結合在一起,三大運營商就紛紛的削減了對於定製機的採購,定製機時代結束了,手機廠家也就得自己去賣自己的手機了,於是"中華酷聯"的時代就劃上了一個句號。

定製機時代的結束,對於國內的手機生產商而言即是機遇,也是挑戰。

定機制時代,手機廠家的手機不愁賣,反正只要拿到運營商的訂單,按照訂單生產,按照運營商的要求,基本滿足配置,就ok了,生產出來了就給運營商,省心省力但是利潤比較低,也沒有什麼錢去研發。

現在變成了自己賣手機,那麼就可以自己定價了,也可以有一些利潤了。不過,也得大量的要麼線下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要麼去線上搞互聯網手機。

那個時代結束的太快,各個手機廠家原來被運營商養的很滋潤,一時半會兒都沒有緩過勁兒來,也正是在那個時代,小米成為了國內手機銷量第一的廠家。

不過,在其他的手機廠家開始建立完成自己的渠道之後,華為、OPPO、VIVO迅速崛起,小米則下滑到了第四。

而國內的手機市場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2000元以下的市場即使沒有小米,也不會出現空白。

老實說,現在小米的定價很難影響OPPO、VIVO、華為的定價,即使是現在。

華為早已經拋開了小米,佔據了國內和國外的部分高端市場,定價也沒有受到小米的影響。而OPPO、VIVO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擁有自己的銷售群體,儘管被某些人吐槽不已,認為定價遠高於配置,但是也非常顯然的是,OPOO和VIVO的定價也根本沒有參考小米的定價。

不過最近VIVO的iQOO到還真的對著小米去的,打出來了2998的價格,這個針對性倒是挺明顯的,不過線下的品牌還是價格要貴一些。

總而言之,雖然小米因為堅持性價比而擁有了大量的米粉,但是對中國的智能手機而言,"中華酷聯"的結束完全是政府原因,而其他手機廠家也並沒有完全參考小米的價格進行定價,所以其他廠家的手機價格的底線和小米關係還真的沒有什麼關係。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猴米本身沒有溢價能力,並不是雷猴要堅持低價理念。猴米是一家輕資產拼裝廠。本身技術含量低,核心技術也就是耍猴營銷。實際上猴米高層很多話已經表露無遺了。只是很多人沒理解。猴米能買4,5千的話,雷猴絕不會再和猴子們談性價比。

目前手機市場,華為和藍綠技術手準都在猴米之上。猴米創立時走的線上銷售模式,線上購買用戶都是價格敏感性。猴米要想增加利潤只能靠耍猴。猴米現在其實很羨慕藍綠線下低配高價機模式,想吃這一塊。想轉型成高價高配對打藍綠。不過目前反而被藍綠iqoo抄了老巢飢餓營銷的米酒。

所以手機市場不存在猴米讓價格下降的謊言,那是多低智商的猴子才能信這種話。線上都是價格敏感性,誰來做都一樣。線下差異化產品才能獲取更高利潤。不是線下就能賣高價。

未來猴米邊緣化是大概率的事。華為和藍綠瓜分大頭,猴米和魅族,錘子之類瓜分剩餘。以後猴米在怎麼耍猴,再怎麼生死看淡搶的也是魅族,錘子的市場。他們都是一類型的,低技術拼裝廠。


用戶8114238430053


首先糾正題主的一個問題,就是小米不是為了守住價格底線,而是為了搶奪市場。價格低廉品質優良的產品本來就受人喜歡的。

而小米的低價策略確實造成了各大無法獲得高額的利潤,從而使市場競爭增強,在小米出現之前,我們中華酷聯四大廠商之間和平相處,或者暗地裡達成了某種妥協,手機技術上確實是不思進取的,即便如此他們也從中獲得了高額的利潤。小米出現後,市場競爭增強了,各大廠商不能坐在已有的地盤上輕鬆獲利了,才有了華為的崛起和中興,酷派,聯想的沒落(手機業務)。我們或許從以下兩個數據看出些端倪。



第一個圖,你可以看到,小米出現前華為的利潤率是多少,小米出現後,有什麼變化,第二張是近5年的利潤率,即使華為+榮耀賣到了2億的銷量,利潤率依舊沒恢復往日雄風。這個就是競爭的結果。也許,沒有小米會有另一家手機廠商辦到這件事,但這個世界很多時候就沒有那沒多也許。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我們確實應該感謝小米,讓我們用上了品質優良,價格厚道的產品,即使這個產品不是小米生產的。


都叫我大拇哥


感謝邀請:我是科技數碼隨時答,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沒有小米手機守住價格底線,其他手機會不會肆無忌憚的漲價?

如果沒有小米手機會不會瘋漲,經常聽到別人這樣說,最後的結果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到最後也說不出來一個所以然,但是在我看來,如果沒有小米,我們現在看不到這麼多廠商開始做性價比,在千元機和中端機型中也沒有這麼多的選擇,這一點來說是小米帶動的。

小米模式的帶動:正是因為小米互聯網模式的成功所以才會出現了一個又一個複製者,當初的小辣椒,酷派,以及之後的榮耀,以及聯想的ZUK,還有360系列,錘子等等都要做互聯網手機,如果沒有小米我們沒有這麼多的選擇,那個時候在千元機系列我們也看不到像現在這樣這麼多機型的選擇,而小米進軍千元市場之後,形勢變了,就像剛才說的幾個品牌都是順勢而生,這是小米的貢獻,我們毋庸置疑。

再者就是受到小米的影響帶動了各個廠商不斷的創新和努力,小米手機的低價策略沒有影響到其他廠商,但是有榮耀和努比亞這些大品牌分離出來的子品牌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與此同時,我們要知道的是,其他廠商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樣才能更加吸引人呢!那就是亮點和不斷的創新,同樣的配置,小米的價格更低,而其他廠商在同樣的配置下價格更高,那麼就要拿出比小米更多的優勢和亮點才能讓人們選擇。

如果沒有小米的誕生漲價或者是不漲價我們無從說了起來,因為很多人說因為聯發科對於供應鏈的整合,所以小米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自己的工廠,但是可以一站式製造出手機,節省了很多中間環節,也有人說科技的發展是必然的,國產手機廠商沒有收到很大的影響。

但是在我看來,小米對於行業的衝擊不僅僅在於價格,而在於對於市場的探索和壓力,沒有小米,千元級市場不可能有現在這麼多廠商,沒有小米我們也選擇不到像榮耀,或者是iQOO或者是像努比亞這樣的有性價比的手機,正是因為有了小米的帶動,不斷的互聯網手機加入了競爭了隊伍,所以對於價格更高的手機造成了衝擊,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各個廠商在保證價格的同時可以提供給我們更好的產品,這就是已經足夠了,如果沒有小米,各個廠商估計就會像擠牙膏一樣,雖然不會漲價,但是創新方面也不會很多,這是事實,雖然不是米粉,但是對於小米的手機還是保持一顆尊敬的態度。


回答完畢

點贊很容易,評論顯真情!關注更有愛,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和觀點,如果你有不同的觀點或者是更好的答案可以留言,我們互相交流和學習,也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到正在看問題的你

科技數碼隨時答


不會,因為市場不是單一的,有高端市場,必然有中低端市場,因為每個消費者的收入是不均衡的,小米的存在,只是擠掉了其它做中低端市場的廠家,換句話說,這個市場本就存在,只不過從其它廠商換成小米,僅此而已。之前的努比亞,魅族,錘子,360等因為實力懸殊沒爭過小米,所以衰落了,讓出了這一市場,如今華為的子品牌榮耀,vivo的子品牌IQOO,OPPO的子品牌reno進軍這個中低端市場,依靠技術和雄厚的資金支持,小米開始滑坡了,佔比從第一到第六,並且已經亂了陣腳,如果此刻沒有小米,那麼榮耀,IQOO,reno會替代小米的位置,替代小米性價比的角色。每個市場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品牌,你方唱罷我登場。或許會有人說,因為小米的出現,發展,壯大後,才出現瞭如今那幾家的子品牌,表面看確實是這樣,但就算沒有小米,這幾家也會出子品牌來爭奪這一中低端市場,畢竟,螞蟻腿也是肉啊,而且中國大部分消費者的收入並不算太高,中低端市場很大,單算每部中低端手機,賺得不多,但量變會引起質變,出貨量大,利潤也可觀,同時還能提升各自品牌的忠誠度,隨著消費者年齡和收入的增長,消費慣性會轉移到各自品牌高端機上。小米的出現,只不過將現有國內這三家廠商的子品牌提前推出而已,這趨勢不會變,就像沒有秦始皇,必然有另一位在某一時刻統一中國。小米在其發展的最佳時期沒有提升品牌形象,這才導致瞭如今下滑的局面。過,不在友商,而在自身,市場本就存在競爭,此消彼長,如果一味地把鍋甩給別人,而忽視自身的問題,不會長久。就像學生學習,你不努力,成績下滑,別人努力後成績比你好,你能說是別人的問題嗎?現在小米所處的中低端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如果小米還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話,沒有技術和資金的支撐,恐怕會被擠出去,到時候高不成低不就,能不能存活,結局難料。

個人觀點,不喜輕噴。


散步的螞蟻0517


沒有可能,淘寶已經十幾年,同樣的商品比線下便宜,你見線下便宜過嗎?

小米本是網銷,為什麼要開闢線下,線下小米之家開啟之後,小米手機價格是不是一直再漲?如果小米之家像藍綠一樣遍佈大街小巷,不論你信不信價格會貴過藍綠。理由之後再說。

那線上成本低廉為什麼還要發展線下小米之家?這就是體驗,外觀怎麼樣只能看圖片,拍照效果,做工,手感,性能你能體會的到嗎?用戶群各有所好,愛外觀的,愛拍照,愛遊戲,愛音樂,愛系統。逛個街,上下班路上,順便看下手機方不方便?售後方不方便?也別開口閉口就是忽悠,滿大街手機店都再競爭,做不到回頭客還能生存?然後店裡打開手機淘寶直接砍價多的是。

那麼 線下價格為什麼便宜不下,一位店面銷售一天能推幾部手機,而線上一名客服可能還是智能機器就能過成百上千的訂單。一商業街店鋪租金上萬,一月能銷上百部手機,一網店銷售能銷售數萬更多。而全國市場那個大,線下還得分各區域經銷代理商方便管理。所以線下要線上價格根本不可能,而線上價格要線下的服務體驗也不可能,除非對你的商品,描述,質量百分百信任,無須體驗,我想電子商品很難做到加上商人的本質基本不可能。


一個獨行僧


我來說說: 結論肯定不會。

商品的價格取決於商品的價值和自由競爭。

(利潤=價格-價值)

1、商品的價值好理解,就是商品包含人類的勞動時間(這裡的勞動時間不僅僅是製造商品花的時間,也包括設計,測試等的時間,也包括製造製造商品用到的原材料,設備花的時間)。手機的價值,是由手機制造商,屏幕製造商,芯片設計製造商,電池製造商等等,還包括製造芯片用到的設備商,比如光刻機的AMSL,圓晶的環球等等。

飛機你再自由競爭,它的價格也不可能是幾萬塊一架,飛機的價值在那裡。

小米對於手機價值的貢獻,可以說很小,小米手機的價值是由高通、三星等決定的。

2、自由競爭。自由競爭的結果就是讓商品的價格接近它的價值,不至於高的離譜。舉個反例,中國的菸草,由於行政手段的壟斷,中國的菸草價格遠遠大於它的價值,中國菸草公司才能一年光納稅就上萬億。壟斷不僅僅有行政壟斷,還有技術壟斷,技術壟斷的有三星的屏幕,別人的價格就可以遠遠高於它的價值,利潤率可以很高,因為別人形成了技術壟斷,微軟,谷歌等等,都是技術壟斷,他們的商品服務價格可以遠遠大於它的價值。

對於中國市場的自由競爭,小米的功勞還是比較大的,但是也僅僅只是比較大。沒有很多米粉眼中的那麼大,沒有小米,別人立馬漲價什麼的。沒有小米我們只能用4-5千的手機。

因為就算小米消失了,一樣有華為OV中興聯想等等再競爭。中國手機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還是一樣的。

在這裡囉嗦一句,我覺得對我國手機競爭貢獻最大的是取消運營商補貼這一政策。

以前買手機,都是去買移動聯通的定製機,你用移動聯通的服務,免費或者低價拿手機。移動聯通採購中華酷聯的手機,然後賣給消費者。這裡就有了國企壟斷,中移動聯通。作為手機廠家,你必須跟移動聯通打好關係啊,才能進去他們的採購系統啊,手機好不好用,質量怎麼樣,往哪裡創新,很大程度取決於聯通移動啊。不是消費者。

取消了運營商補貼買手機後,由消費者自己決定買什麼樣的手機,創新方向也是消費者的疼點。中國手機行業的門檻超級低,英語老師羅永浩可以做手機,軟件出生的雷軍,周鴻禕可以做手機,家電出生的康佳TCL可以做手機,中興華為電信設備廠家也可以做手機,代工廠金立傳音也可以做手機,自媒體王自如都可以做手機。行業充滿了競爭。所有的手機廠家都不斷的強大自己,不然你就會被淘汰。中國手機飛速發展。國內打的三星滿地找牙,經過國內的生死搏鬥剩下來的,那個個都是身懷36計。小米幹掉三星稱霸印度,OV在東南亞攻城略地,華為在歐洲大殺四方,為什麼?因為他們都是在國內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主。

有一種可能,小米倒了後,其他所有的手機廠家一起開會,決定集體漲價。你覺得這種事情可能發生啊?如果出現了,馬上就會有第二個小米,或者錘子出現,去打性價比,把還得拉下來。只要保證我們手機行業的自由競爭環境沒有變,中國的手機就不會出現價格不合理的情況。(不是說不漲價,而是價格與價值相差不離譜,因為商品的價值在增加,小米也漲價了啊,以前1999,現在2999了)

再說一句,我們要得不是商家利潤率不超過多好(小米就喜歡說自己利潤率絕對不超過5%),我們要得是行業的自由競爭。行政手段不行,技術壟斷也不行,才有美國為了行業的創新,行業的自由競爭。拆分洛克菲勒石油王國,電話大王貝爾的AT&T,微軟也差一點被拆分。美國拆分他們,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利潤率高。


陶唐海雲


沒錢還花唄借唄怎麼辦,高價賣手機,就來微回收!讓你的舊機有用武之地

這誇大了小米的貢獻,小米對市場的影響有,但是並沒有這麼大。

首先我們來看HMOV這幾家,OPPO、vivo本來就是專供線下渠道的,他的模式就註定了他沒有辦法走性價比模式!因為他要給渠道以利潤,還要投資優化供應鏈,從而保證最新的技術,以吸引線下用戶,比如屏幕指紋、比如升降攝像頭等。所以小米做不做性價比其實並沒有影響他們!

然後華為他的目的就是要站穩高端市場,從而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保證了旗艦手機的技術優勢,可以和三星蘋果角力,這樣也讓華為不可能去做性價比,因為他要有充足的資金去做研發,去保證一個良性循環!

那小米堅持性價比是因為什麼呢?是因為市場,和有這部分需求的用戶人群。榮耀就是去主打這部分市場的!

所以即使沒有了小米,這個市場存在,這部分用戶人群存在,OV依然會在線下市場飽和的情況下,用性價比轉攻線上。因為當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你就需要去搶佔不同的用戶人群,以滿足自己的市場份額。

小米是一家優秀的手機廠商,這麼多年,他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多優秀經典的產品,滿足了我們的需求。但是歸根到底,小米並不是這個行業的裁判,他也是選手!

所以他並沒有辦法去改變整個行業!改變行業的永遠是市場,假如說無論是線上線下市場用戶都看重處理器,看重性能,又強調性價比,HOV絕對會主攻性價比!

小米是優秀的,他對於整個行業的貢獻就是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不同價格檔位而又配置優異的手機產品。其他廠商也有借鑑與校效仿,比如很久之前的大神、樂視、酷派、中興紅牛等。但是絕對達不到引領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