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西安人”的陕西足球情结

编者按: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来西安这片土地来求学,也会有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离开这座城市,迎来送往,多少人,多少故事,不断的在这座城市时时刻刻的发生着。

大学时代,人生最好的年华,大学生球迷永远都是球迷群体中最活跃的部分,真羡慕即将成为大学生的考生球迷们,也羡慕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球迷伙伴们,因为在他们身上,对于未来还有无限种可能。学习压力和兴趣爱好,现实矛盾和人生理想,往往有些时候会让年轻人变得迷失。

从喜欢足球那一刻起,我们就知道有一场注定会散场的恋爱,而这场恋爱却恰恰诠释了整个青春。

对于球迷来说,足球可以诠释青春,可是不能全部代表青春。

明白自己最该做的事,把精力放在自己最需要投入的事情上,把握住在社会变革时期每一个可能改变自己的机会,扎实学习,不断努力,才能不负青春。

请看来自新西安人张闯的口述体文章,文笔水平超高的他是职业媒体人,在小编的强烈要求下,不要用华丽的辞藻,也不要用煽情的文字,就用口语化的口述体形式,写一篇关于“城市、足球、大学生活”的文章,希望对正在读书的球迷伙伴有所帮助。

一位“新西安人”的陕西足球情结

芳华 回溯我和陕西足球的青春记忆

大概在十年前,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流传过一个关于85到90一代的经典段子,大概内容就是:“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时,读小学不要钱。当我们不需要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当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很难找的....”。

十年后再回看这段文字,已经不会让人有任何感觉的普通段子,内容方面也不是非常客观全面,但是它基本能反映当时面临的境遇。

作为被网友称作“史上最坑一代”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一代独生子女代表,当我们刚刚毕业走出社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些许抱怨,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愿意把精力放在努力学习和工作上,我们更愿意接受我们是“史上最拼一代”的头衔。

西安我曾经就读过四年的城市,老实讲我对这座城市的心里归属感,远远大过南漂八年生活的深圳和广州。得益于西安市政府新的人才招揽计划,我这样已经在外地成家置业的游子又能回到昔日的第二故乡,离开八年之后,我又将回到西安,从此将以一个新西安人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

被老友怂恿写一篇关于西安、关于足球的文章,婉拒多次之后,直到今天才有时间动笔讲讲我和这座城市的关系,和曾经有过的足球情结。

一位“新西安人”的陕西足球情结

2005年,我离开家乡兰州到西安上大学,自幼喜欢历史的我刚到西安就被这里厚重的人文属性深深吸引,整个大一几乎所有的周末,我都是和俊哥在陕西境内寻访古迹和走陵,大学四年我们俩几乎走完了陕西境内93个县区所有的名胜古迹。

在来西安之前,对于西安的概念只是停留在冰冷的地图和课本知识上,当兵马俑、大雁塔、明城墙这些建筑真正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当曲江流饮、咸阳古渡、骊山晚照、灞河垂柳这些古诗词中描述过的场景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当函谷关、大散关、秦直道、子午褒斜等古关古道在你脚下的时候,真的会有种和历史老人对话的感觉。

当然西安吸引我的远不止这些,泡馍、水盆、梆梆肉、以及种类繁多的面食,不管是口味还是美食代表的人文知识都非常合我口味,比如有次在陕博看到世界上最早的蒸器——青铜甑,再去回民街吃一份东南亚甑糕,你会感觉到数千年的烹饪符号在这个城市还有传承,这是西安的骄傲。

相对于西安人文层面的厚重,对于西安城市的市政设施和治安印象,真的要差劲很多,那几年如果哪个西安的大学生没有被偷过手机,已经属于极端小概率事件了,贯穿明城墙的南北中轴线几乎每个路段都会大堵车,行驶在中轴线上的双层巴士600路公交车那更是很多人的噩梦,坐在里面不是堵车时候被憋尿憋晕,不堵车的时候更是堪比体验一回过山车,估计很多朋友在西安见过公交车跟出租车抢道的现象,应该没见过双层巴士600路和600路抢道飙车连续互别的现象,车上乘客乱叫一团,最终一辆600路车飙车胜利扬长而去,另一辆600路车被卡在二环桥限高通道不能动弹的囧相。现在还记得当年老师告诉我们“从南往北,宁走劳动路不走太白路”行车经验,学校附近的边家村十字到北边的玉祥门盘道每到高峰期就秒变停车场,记得有次我们出学校西门去大学南路吃饭,出校门时已经被堵着的车,半个小时后吃完饭回来还在原地堵着。

一位“新西安人”的陕西足球情结

足球迷是我的第二身份,整个大学期间看球追球也占据了我很大部分的时间,我们班的足球迷略多于篮球迷,那时候在西安的大学,踢足球的学生远比打篮球的人多,学校大大的足球场会被学生用背包或者衣服圈成各种小球场,偶尔篮球场也会被占领踢小场,那时候的大学生活远没有现在丰富,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现,社交软件除了QQ还是QQ,个人电脑在大学宿舍还是相对少见的东西,在操场运动的学生远远多于在宿舍玩网游的人。

电话门事件之前的意甲还是世界第一联赛,我们班大多数人都是尤文图斯和AC米兰的球迷,只有我是国际米兰忠粉,球星黑洞是那时候小伙伴们吐槽我最常用的板砖。偶尔也会熬夜看球,平时有空了也会上贴吧去发帖或者跟帖聊球,那时候的论坛贴吧的氛围相对平和,偶尔也会有观点对立球迷的吵架现象,但是远没有现在非蜜即黑动辄就撕逼开骂的极端现象的程度。

我在来西安之前没有现场看过任何一场足球比赛,从2006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年底,我几乎没有缺席陕西浐灞任何一个主场比赛,这四年陕西的球市,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基本上是一年比一年上一个台阶,狂热的看台氛围,组织有序的球迷组织,热情绕场的球迷领袖,震撼全场的八面大鼓,极具陕西特色的加油歌曲,都是圣朱雀的球场符号。

当年看这些符号的时候不觉得有啥牛逼之处,可是十年过去了,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东西还在圣朱雀骄傲的存在着,这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加油方式和口号了,而是一种文化。只有文化层面的东西才会被长时间传承。

一位“新西安人”的陕西足球情结

在圣朱雀看球,有朋友开玩笑说,坐在2324看台就算你背对球场,你也能通过球迷的反应知晓场上的局面,主队进攻时候的反应,主队场面被动时候的反应,你都能通过旁边球迷的表现判断出来,并很容易让你辨别球赛进程到哪一步,对手发定位球时候的“吆猪”式嘘声,即便是裁判的判罚也能清晰的辨别是否对主队有利,如果是陕骂问候对手球员,那肯定是对方犯规了,如果是陕骂问候裁判,肯定是主队被判罚犯规了。

陕西球迷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功利心不强,陕西球迷不是因为球队成绩出色才来球场看球,陕西球迷喜欢足球有着对足球最原始的热爱,原始属性多于对球队成绩过分追求的功利属性,这也是为什么球队在相对很低的层面,球场却还能保持有让人瞠目结舌的上座率的原因。

2007和2009年陕西浐灞都打到最后两轮才勉强保级成功,可是陕西省体育场的上座率依然是稳居中超前三,当我到广东工作生活之后,多次去深圳和广州看球,在这边经常会遇到球场上座率过山车似滑落的现象,一旦成绩下滑,现场观赛球迷很快就会缩减很多,这一情况直到恒大拿了亚冠的2013年才有所改观,即便如此广州的球市依然存在崩盘的风险,至今没有形成和城市基因联系紧密的球迷文化,加油方式和加油的歌曲也都是拿来主义下的舶来品,在广州这样的足球城,球迷对企业(恒大、富力)的认同高于对广州的认同,在西安则恰恰相反,很多人支持球队的原因只有很纯粹的一条——因为球队代表陕西,这在广州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不会有人说因为球队代表广州或者代表上海我就去追随他。

一位“新西安人”的陕西足球情结

2008年,对于西安这座城市来说,是城市转型开始的一年,西安开始修建地铁,关中天水经济区、欧亚经济论坛、西咸新区这样的概念开始流行,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也渐渐地被提出,传统老三样的捷达、富康、桑塔纳开始告别西安出租车行业,取代的是本土汽车品牌比亚迪,与之伴随的是西安疯狂的物价水平,记得上半年的时候,学校后门两块五一碗的小碗刀削面吃不完,下半年涨价后五块五一份的大碗刀削面却吃不饱,可能是大学的特殊性,学校的饭菜虽然没有涨价,不过饭菜的分量也明显缩水,菜名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大盘的青椒肉丝却变成相对分量少很多的青椒肉末。

学校附近房租也几乎是在两三个月内就翻倍的增加,很多走读的同学开始搬回宿舍居住,看似遥远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已经波及到校园,规模不断缩水的校园招聘会,提供的招聘岗位质量也是越来越差,很多在毕业前就被签约的情况在2008年末也没有再出现,隐约觉得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当年很多大二大三学生,很多之前没有考研计划的人也加入到了考研辅导大军,而学校的辅导老师也在此时赚的体肥钵满。

这一年度的陕西浐灞队似乎也在城市变革中变得“个性”起来,拿了中超半程冠军之后,表现就开始走下坡路,球迷们的口号从浐灞是冠军,也慢慢的被更多的诸如“谢亚龙下课”“还我武汉”“裁判XX”代替,当球队内外把心思全放在场外的时候,不断的被因为裁判问题去申诉、外援受伤、假球传闻拖累,结果到年底连一个亚冠席位也没捞到,后来有小伙伴开玩笑说,是不是物价突涨让球队也感到了压力才造成丢冠的。

2009年本科毕业,虽然很顺利被市级某单位录用,但相对不高的薪水,一年下来攒的钱在西安连半个厕所都买不到,而学校后门大学南路口推着小车卖臭豆腐的阿姨,一年都能攒十万,这就是当时的西安,给很多刚毕业大学生提供的机会实在有限,在西安工作了一年后,生活压力带来的现实问题让我有了要离开这个城市的计划,在2011年拿到新赛季陕西浐灞套票的第二天,我却离开了。

离开了西安,对于陕西浐灞的感情却难以割舍,几乎每天都关注这球队的动态,球队南迁贵州之后,我和多数陕西球迷一样,暂时收起了对足球的热情,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一位“新西安人”的陕西足球情结

到广东之后,很顺利找到了非常好的工作,三年多时间也就有足够的实力在深圳买了房,并顺利的娶了土生土长的广东籍女同事做老婆,经过自己的努力,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公司,应该说是生活无忧。

当最初选择南漂的经济压力没有了,阶段性的理想也实现的时候,却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自己仅仅是一个赚钱机器,而对这个城市没有任何的归属感,感觉离故乡和父母越来越疏远。

八年可以改变的东西太多,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城市也是如此,当我离开八年后,再次回到西安的时候,西安已经进入地铁时代,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周边出现了很多新区和新城,城市发展的理念也在改变,更加实际的国家中心城市取代了相对空洞的国际化大都市,给年轻人提供的机会和就业岗位也是越来越多,城市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城市周边湿地公园、可供休闲的场所也越来越多,贼城的帽子也早已被摘掉,取而代之的是礼让行人的城市新形象。

想回到西安的想法第一次给媳妇说的时候,得到的是她坚定的支持,从来没有在北方生活过的她,对于未来生活可能有的不适应,她说:“我认识你的时候你一无所有,我们一起艰难过,我也不介意陪你一起再次创业”。没人会拒绝离年迈的父母更近一点生活,当习惯了快节奏的紧张生活,需要再次选择的时候,包容的西安再次给了我机会,决定回西安定居创业。

我希望还能找到当年在西安的美好感觉,以一个新西安人的身份和家人一起在这里终老。

和以前一样,希望再次有机会走进圣朱雀给新的陕西足球加油,虽然球队变了,但是2324看台还在,八面大鼓还在,大生产的加油歌曲还在,狼娃还在。

希望儿子能快些长大,迫不及待的想给他讲述西北狼的故事。

新的主队长安竞技加油,陕西球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