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威奉上最大誠意:不到7萬元拿下“朗逸PLUS”

中國網汽車4月1日訊(記者 戴賢軍)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王曉秋,在榮威i6 PLUS上市預熱時就曾“放話”:i6 PLUS顏值、性能、配置、操控體驗、品質全都PLUS,唯獨價格沒有PLUS,肯定是一個用戶能接受的好價格。此話甫出,就吊足了外界的胃口。

荣威奉上最大诚意:不到7万元拿下“朗逸PLUS”

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王曉秋公佈i6 PLUS價格

不到7萬就可買到“朗逸PLUS”

果不其然,上汽乘用車最終為榮威i6 PLUS帶來了一個非常震撼的超低價格“6.98萬-11.98萬元”,只比定位稍低的榮威i5(6.89萬-11.59萬元)多出了幾千元。王曉秋更是直言不諱:“有了銷量才能活下去,榮威的定價策略不是你好我好,而是你死我活。”

就在王曉秋公佈i6 PLUS最終定價時,發佈會現場傳出了數次熱烈的掌聲,這不僅包括來自經銷商的掌聲,更包括來自媒體席的掌聲。即便是對於“百毒不侵”的媒體記者而言,榮威i6 PLUS售價也讓他們“大吃一驚”。足見,榮威此次著實向消費者奉上了最大的誠意。

荣威奉上最大诚意:不到7万元拿下“朗逸PLUS”

王曉秋說道:“市場不好,更要有好的產品。我們希望榮威i6 PLUS能成為寒冬裡的一把火。”其實,榮威方面或許也意識到相比榮威i5的成功,稍早上市榮威i6近段時間則出現了頹勢。而車企要想做好轎車市場,緊湊級轎車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友商”吉利甚至因此在這一領域佈局了遠景、帝豪、帝豪GL以及繽瑞等多達4款車型,重兵把守。因而,榮威i6 PLUS唯有成功才能贏得未來。正如王曉秋所言,“我們犧牲眼前的利益,是為了明天能過得更好,這就是我們在全新榮威i6 PLUS上做的事。”

荣威奉上最大诚意:不到7万元拿下“朗逸PLUS”

榮威i6 PLUS 6.98萬起售價比帝豪GL 7.88萬起售價還略低一些,而榮威i6 PLUS的定位卻對標的是朗逸,其在尺寸、配置、科技、安全等方面相比上汽大眾朗逸擁有了全面的升級。換言之,榮威i6 PLUS價格比朗逸便宜了足足近5萬元,榮威就是想讓消費者知道——只需要花費7萬元不到就可以買到一臺“朗逸PLUS”。接下去,無疑榮威i6 PLUS將會對一眾合資、自主品牌車型形成巨大沖擊。

超低定價的背後

榮威i5和i6 PLUS高性價比背後是榮威對過去階段性工作的反思。王曉秋表示:“榮威品牌自成立以來就立足中高端,但我們最近對產品的戰略、策略也都做了非常大的調整”。在決定推出5.99萬元起的榮威i5“廉價”車型之前,榮威內部曾吵得不可開交,到底該定什麼價格從產品開發吵到上市前一天才定下來。有一種聲音認為,低價格就將會失去品牌,整個榮威團隊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王曉秋總結道:“我們或多或少還帶著合資企業的思路在做事情,大家在合資企業搞了二十幾年,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在原來的環境和品牌下是對的,但是運用到這邊來可能是錯的。”

荣威奉上最大诚意:不到7万元拿下“朗逸PLUS”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越往下沉,榮威發現其在四五線城市的不足就愈發明顯。在生死存亡的激烈競爭環境下,榮威作為一箇中國品牌首先要活下去,而活下去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讓更多的用戶接受,且三四線城市的汽車消費需求遠比想象中來得大。據銷量數據顯示,榮威i5今年前兩個月累計銷售了32112輛,其中最新2月份憑藉著12850輛的成績硬生生擠入了國內轎車排行榜前十位置,力壓吉利帝豪。對於一個初創自主品牌,還是要貼近用戶,一味盲目高端化會適得其反。隨著榮威i5聲量逐漸高漲了起來,整個榮威團隊也終於卸下了身上重重的包袱。於是,榮威隨之對全新i6 PLUS也邁開了步子、放大了膽子,定出了一個完全不PLUS的價格。此外,榮威i6 PLUS憑藉著6.98萬起的超低售價,也預示著榮威將在三四五線市場中發起更猛烈的攻擊。

i6 PLUS源於朗逸 高於朗逸

榮威毫不掩飾i6 PLUS與朗逸的“密切”關係,以及對標朗逸的決心。實際上,目前上汽乘用車核心團隊也正是第一代上汽大眾朗逸的的原班人馬。現任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陶海龍,其曾是上汽大眾質量保證部執行總監,總抓第一代朗逸的生產製造及零部件質量品控;現任上汽乘用車總工程師兼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覺慧,曾為上海大眾副經理、高級工程師,主導第一代朗逸技術研發工作,有“朗逸之父”之稱,也是本次i6 PlUS的超級VLE;現任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總設計師兼全球設計總監邵景峰,原任上汽大眾技術中心造型科外型主設計師,參與並主導了第一代朗逸的外形設計。

累計為上汽大眾服務了20年,有“朗逸之父”的張覺慧回憶道:“我離開大眾之前,最後一個作品就是第一代的朗逸,我是在完成了朗逸的設計以後,交到我們負責製造的陶海龍總手上,再投身到上汽乘用車的榮威名爵中的。”如今,張覺慧及當年負責朗逸開發和質量保證的骨幹也均開始為上汽自主品牌榮威、名爵品牌開發新車型。

荣威奉上最大诚意:不到7万元拿下“朗逸PLUS”

正是基於長期在上汽大眾的工作經歷,榮威這套“班子”對德國品質、德國製造已經深入骨髓。i6 PLUS的這個平臺也正是對標的大眾MQB平臺,從產品設計開發、成本控制,到供應商的選擇、品質、配置等各方面均全面升級。十多年前的朗逸團隊如今再度聯手,目的就是立志於以德系品質為標準,打造一款朗逸的升級版產品。全新榮威i6 PLUS是經過5000名工程師努力創造出來的,通過對比多家供應商的報價、審核,實現降本,同時在用料、做工、生產、質量方面全面保障,促使i6 PLUS不斷升級。

張覺慧強調,“我很瞭解朗逸是怎麼回事,在技術和品質上,我們全新榮威i6 PLUS已經跟朗逸不相上下了,甚至有些地方比朗逸做得還要好。比如,i6 PLUS的供應體系和朗逸一樣,都是採用國際一流的配件供應商。唯一不同的是,朗逸是由德國人設計的,而榮威是由中國團隊設計研發出來的。”

荣威奉上最大诚意:不到7万元拿下“朗逸PLUS”

陶海龍表示,榮威在i6投放市場後,還在不斷根據市場反饋針對品質、性能、成本等方面做優化,這使得i6 PLUS在駕駛性、舒適性、NVH性能等方面都實現了全方位的升級。陶海龍進一步作出解釋:之所以說全新榮威i6 PLUS是朗逸升級版,因為榮威的質量標準沒降低,在用料、做工、生產過程的保證能力以及性能,甚至比朗逸還好。比如,榮威用上了高檔車的隔音材料,PU加EVA的泡沫墊在腳下面,而且降本的同時生產線的硬件設備一樣沒少,99%的自動化率,生產線的尺寸檢測也是99%的檢測等。

設計方面,現任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總設計師兼全球設計總監邵景峰,也將i6 PLUS和朗逸進行了一番“對比”。邵景峰認為比例永遠是最關鍵的。朗逸軸距是2688mm,全新榮威i6 PLUS軸距是2715mm,但兩車車長差不多,朗逸為4670mm,全新榮威i6 PLUS是4671mm。全新榮威i6 PLUS車寬是1835mm,朗逸車寬是1806mm,全新榮威i6 PLUS在軸距、車寬都是全面領先朗逸。同時,設計師最痛苦的不是把車做大,而是把車做低,朗逸距地高是1474mm,全新榮威i6 PLUS的是1464mm,比朗逸低10mm。再將全新榮威i6 PLUS和帕薩特比一下,帕薩特的車寬是1836mm,全新榮威i6 PLUS是1835mm,窄一毫米。帕薩特的車高是1469mm,全新榮威i6 PLUS是1464mm,比例非常靠近帕薩特。邵景峰總結到,全新榮威i6 PLUS是對B級車的越級打擊,全新榮威i6 PLUS的比例是朗逸的升級版,在未來幾年裡極具競爭力。另外,在設計過程中,如何做到最大程度滿足中國消費者也是一個很難的挑戰。全新榮威i6 PLUS的中控大屏,內飾用料的柔軟度,都符合消費者最直觀的感受,這一點德系車還稍顯落後半拍。作為朗逸升級版,全新榮威i6 PLUS在開發這車的過程中不能有絲毫馬虎,特別是面對強敵時需要更謹慎,每一點都要對標清楚,包括有很好的配置、很好的設計。

荣威奉上最大诚意:不到7万元拿下“朗逸PLUS”

結束語:品牌上升是一個煎熬的過程,榮威i6 PLUS要完全超越朗逸也並不能一蹴而就,王曉秋稱這需要有獨立的供應鏈、健全的工業體系作為支撐。然而,中國品牌/德系品質的榮威將始終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