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被吼後,娃的大腦結構會受損傷!

文丨Grace媽媽

晚上十點多,從樓上傳來一個女人的咆哮聲:“什麼關係?啊!什麼關係?說!到底什麼關係?!”

我那顆八卦的心瘋狂地跳躍起來,趴在窗臺上支起耳朵認真地聽著下文。

女人繼續氣憤地吼道:“互為相反數呀!!!%&$#@*。。。”

我默默地關上了窗戶。

這是之前在朋友圈被刷屏的,雖然不知道是真事兒還是個笑話,但是像上面這位媽媽這種怒吼的行為,相信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曾對孩子做過。

誰不願意當一位歲月靜好的小仙女呢,但是有時候真的忍不住呀!在赤裸裸的現實面前,什麼愛與自由,都被心中的怒火炸得四分五裂了,孩子只要一哭一鬧,我們的脾氣就上來了,開啟河東獅吼模式......

哈佛教授:被吼後,娃的大腦結構會受損傷!

在去年3月,成都的150位家長參加了一個“家長對孩子全面戒吼”的實驗,實驗分三期進行,每期30天,50位家長參加,每天給自己打卡“今天有沒有吼孩子”。

參加的家長以媽媽為主,從事教育、醫療、商業、技術等各個領域。其中有全職媽媽,也有職場媽媽,他們的孩子有獨生子女,也有二胎寶寶。最小的孩子僅3歲,最大的則有13、14歲。

三期實驗下來竟然沒有一位成功的!有人說工作繁忙,有人說心情壓抑,更多的是不經意間一聲怒吼,宣告“戒吼失敗”。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調查統計,國內最大的中小學在線教育平臺“一起作業”在調研了59861份家長問卷、1058296份學生問卷,同時交叉分析了4000萬用戶數據後,揭秘了“中國式吼叫”的東西之差,如下圖:

哈佛教授:被吼後,娃的大腦結構會受損傷!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對孩子怒吼以後內心是愧疚的、後悔的。內傷的何止是我們,孩子又何嘗不是呢?你以為吼完孩子,再給他們買點東西,多說幾句好話,之前的傷害就會消失了嗎?

你太天真了!

對“父母言語攻擊對孩子的傷害”研究了十餘年的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麥克萊恩醫院(McLean Hospital)精神病學副教授Martin A.Teicher更證實了經常遭受父母言語暴力的人,腦結構會受到損傷。

Teicher指出語言暴力會改變兒童大腦對感覺信號的處理迴路,改變這些相關腦區的生理結構。

語言暴力對精神的傷害和摧殘,大家是有共識的,但對腦結構和腦功能更有實質性的破壞肯定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吧。

我曾無意中看過一檔倪萍主持的尋親節目《等著我》,那一期說的是一對退休老教授來尋找離家出走23年的兒子。

80多歲的老夫妻蹣跚著走上臺,訴說了因為從小對兒子要求比較嚴格,兒子做得讓他們不滿意的時候就會斥責和毆打,甚至當眾怒斥。到兒子上大學以後,因為考上的是跟父親教書的同一所大學,父親就利用人事關係監視兒子的一舉一動,一有不滿繼續打罵,導致兒子大學畢業後獨自去了北京,寫了一封斷絕信回家後23年杳無音訊。

在節目上老人認識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錯誤,誠懇地在節目裡跟兒子認錯道歉,並希望兒子肯見見他們或是可以通個電話,可惜兒子始終不肯原諒父母不肯來見他們。我當時真的看得好心酸,哭了好久,也很同情這對老夫妻。

哈佛教授:被吼後,娃的大腦結構會受損傷!

但是現在冷靜下來再去想一想,為什麼兒子會這麼絕情?孩子也是人,也有獨立的人格和自尊,多少父母一直打著“我們是為你好”的旗號,肆無忌憚地傷害著孩子卻不自知。

節目中老人有提到他的母親就是這樣對自己的,他覺得自己長大後變得優秀,是因為這種教育方法是可行的,於是也同樣地用到了兒子身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有怎樣的童年,就會成為怎樣的父母。

對,也許我們只是被原生家庭所累,被自己父母吼大的,我們對於跟孩子共同相處的藝術,從未曾有過真實的感受,也無從學起。

但是隻要你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就是一個好兆頭呀!作為成年人,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確實有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真的讓人忍無可忍,莫名的洪荒之氣就上來了,然後吼完又會後悔。我自己也經常如此呢!心裡明明知道不要吼,不能吼,但真的做起來是難上加難呀!

哈佛教授:被吼後,娃的大腦結構會受損傷!

那有什麼可以舒緩自己情緒的方法呢?我來說幾個我自己用過的覺得還有點效果的方法吧!大家一起學習交流成長。

1、深呼吸

對,就是最簡單的那種從1數到10,深呼吸能給大腦輸送更多的氧氣,舒緩神經,然後默唸“親生的”,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剋制我們自己的情緒。我們不要把焦慮、煩躁的心情傳遞給孩子,因為我們的情緒嚴重影響著孩子的情緒。

2、不理她,去旁邊自己冷靜一會兒

所謂眼不見為淨嘛,誠實地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去看不到孩子的地方待一會兒。我們往往衝孩子發火並不是真的因為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我們自己的種種原因而遷怒到了孩子身上,因此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再找孩子一起談談吧。

哈佛教授:被吼後,娃的大腦結構會受損傷!

3、去吃甜食

一直都說甜食讓人快樂,的確如此,糖可以刺激大腦分泌一種化學物質,讓人感到興奮。這個時候一塊蛋糕解決不了你的情緒,那麼就兩塊、三塊......當然身為營養師,還是建議這種行為偶爾為之,不可以經常如此。

4、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Grace讓我發火的原因大部分就是不肯起床呀,哭鬧著要在吃飯或睡覺前吃東西,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可能會發生危險的事情等等。那就讓她做吧,當然我會適當地在旁邊保護的,自己嚐到苦頭以後就知道不可以這麼做了,也就不作了。

5、及時跟孩子道歉,給予愛的擁抱

估計沒有人可以做到永遠不發脾氣的佛系父母吧,難免偶爾還是會小吼一下的。在你稍微冷靜下來以後,趕緊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跟他們道歉,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心已經柔軟了。

溫柔比粗暴更有力量,可以直抵內心深處。我們要學會跟孩子說“對不起”和“我愛你”。

記得在看《爸爸去哪兒》的時候,有一期是陳小春嫌兒子走得太慢,莫名地吼了一下Jasper,小暖男Jasper拿起話筒讓爸爸不要生氣了,然後陳小春感覺到自己做得欠妥,跟Jasper道歉,給了他一個擁抱後說了我愛你。

哈佛教授:被吼後,娃的大腦結構會受損傷!

6、多跟孩子聊聊,多給他們一些鼓勵

在大家心情都好的時候,邊玩兒邊跟孩子聊聊天,其實他們可以聽懂的。同時也多聽一聽他們的感受,有時候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真的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多一些鼓勵,他們也會變得更加自信。

《媽媽發火了》和《請不要生氣》這兩本繪本也挺推薦跟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的,讀完相信不僅是孩子,你自己也會發現原來發火的時候在孩子心中是這樣的。

學會控制我們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彼此關照,一起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