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乳娘》在济演出,“乳娘精神”闪耀齐鲁

讲好红色基因传承的“乳山故事”

威海新闻网3月29日讯(记者 盛潇涵 通讯员 司伟 王嘉)3月27日,春风拂面的济南之夜,大型民族舞剧《乳娘》在省会大剧院倾情上演。90分钟的精彩演出浓缩了一段跨越77年的感人故事,台下观众热泪盈眶,掌声雷动。这是继《乳娘》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之后的省内首次演出。至此,《乳娘》已在山东、北京等地演出近20场,场场座无虚席,好评如潮。

“每一次观看《乳娘》我都落泪。乳娘是一群最普通的老百姓,但是却做了人间最伟大的事儿,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能够时刻激励着我们当代人要不求回报、勇于奉献,要不忘党恩,饮水思源。”演出结束后半个小时,济南市民徐伟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舞剧《乳娘》根据抗战时期胶东“乳娘”哺育前线子弟兵后代和烈士遗孤真实历史创作而成,以山东民间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一个乳娘家庭在硝烟战火中经历的“生”“离”“死”“别”,折射出了300多名冒着生命危险哺育革命后代的乳娘和保育员的英雄群体,深刻阐释了“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扣人心弦、深情动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省委要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在此背景之下,舞剧《乳娘》应时而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直击内心的情感,达到教化传承的目的,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最生动实践,也是乳山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成功案例之一。

作为革命老区和抗日根据地,乳山市红色资源丰富,这里既有轰轰烈烈的五大抗战英雄群体之一、舍身相救上千名群众的马石山十勇士,也有默默无闻用乳汁哺育1223名革命后代的乳娘和保育员,还有从踊跃支前的兵工研发制造、被服生产到冒死救治伤病员的诸多后方医院、制药厂,以及为胶东乃至全国抗战解放事业的经济稳定作出重要贡献的北海银行印钞厂等红色遗址,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红色遗址更是党政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谱写了一段段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乐章。

演出当天,乳山市还在省会大剧院举行了“勿忘母恩——红色乳山”胶东早期抗战根据地核心主题展活动,通过历史照片、珍贵实物、视频专题片等形式,集中展现山东胶东地区的红色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勿忘红色乳娘,勿忘祖国母亲,勿忘人民母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一张张定格历史的照片,一件件刻满岁月痕迹的文物,一段段生动感人的视频,将观众带入到那段艰苦卓绝、不可遗忘的岁月。秉承着“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的理念,近年来,乳山深入挖掘红色史料,抢救性保护红色文化,深入实施以“乳娘”为核心的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了以胶东育儿所、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沿线,融合许世友战时指挥所、胶东兵工厂、印钞厂、胶东公学、医院、被服厂等红色资源和红色遗址,让历史说话,成为乳山红色文化展示和各级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0万人次来马石山、胶东育儿所等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遗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当中既有党员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企业家、学生、海外归国人才等社会各界人士。在红色文化的感染下,乳山先后涌现出了全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先进典型邵本道、“齐鲁时代楷模”王伟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红色基因成为党员干部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

红色文化,润物无声。乳山坚持寓教于乐、以文化人,通过创新红色文艺精品、守护红色文化阵地、加强红色教育传承,以舞剧、吕剧、歌唱比赛等多种形式,让红色经典“上舞台”“进荧屏”,创作了电影《马石山十勇士》、红色吕剧《乳娘》、情景剧《红色乳娘》、大型专题片《红色的爱》、长篇报告文学《胶东乳娘》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作品,让红色文化可读可学,直抵人心,让红色基因在春风化雨中深入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