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万亿身家大挪移:大陆1.2万亿资产仅留不足一成!

3月16日,李嘉诚家族的长和集团公布了其2018年的业绩报告,公司去年的总营收为4532.3亿港元,同比增长9%。

不过引人关注的不只是这千亿营收,而是资产比例。事实上,长和集团在香港及内地的总资产为12322.44亿港元,按此计算,长和在国内的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仅为11.55%。就在2015年年底时,长和在国内的资产比例还有19.21%。


李嘉诚万亿身家大挪移:大陆1.2万亿资产仅留不足一成!


有媒体曾统计过,李嘉诚家族的资产近年来持续向海外挪移,2013—2017年,李嘉诚家族共出售高达1200亿港元国内资产以上,北京盈科、陆家嘴世纪汇、长原集团股权、港灯股权、和记电讯固网等均在列。

01


财报发布后,长和集团主席李泽钜(李嘉诚长子)称,资产减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全球经济前景恶化。

长和财报显示,2018年,全球经济持续波动,第四季度更显著恶化,至年底时,货币政策方向、贸易纠纷等不明朗情况均降低了投资意愿及贸易流量;不过,集团在该年仍可保持可观的盈利增长及稳固的财务状况,主要是由于2017年及2018年成功完成多项主要交易所致。这多项交易的背后,正是李嘉诚家族资产的海外大挪移。


李嘉诚万亿身家大挪移:大陆1.2万亿资产仅留不足一成!


事实上,不止是长和,长实集团的业务也开始向海外转移。2018年6月,长实集团以10亿英镑(约合106亿港元)的价格购入了英国伦敦的5Broadgate。

与此同时,长实在香港及内地的可开发物业出现了下降。据财报,截至2018年年底,长实集团在香港及内地拥有的可开发土地储备分别为400万平方英尺和9600万平方英尺,而2016年底时,这一数字分别为600万平方英尺和1.35亿平方英尺。

不过,虽然李嘉诚家族将资产向海外转移,但是,海外资产的盈利能力并不高。以长和旗下的零售业务为例,截至2018年底,长和零售部门在全球24个市场经营14976家店铺;公司在财报中称,亚洲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尤其带来可观增长,其中,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继续为主要盈利来源,EBITDA毛利率高达19%。

中信建投研报称,2017年,屈臣氏(长和旗下的零售部门)在中国区的EBITDA为19.54%,而欧洲区仅为9.58%。由此来看,未来,长和能否保持持续保持可观的盈利增长及稳固的财务状况仍值得关注。

02


与长和集团在香港及内地资产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和集团在欧洲的资产占比已超过其总资产的五成。甚至有外媒曾这样形容长和大举进军投资欧洲业务:“李嘉诚要买下不列颠了!”

早在2010年,李嘉诚旗下集团就以91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电力网络业务EDF energy的电网资产。


李嘉诚万亿身家大挪移:大陆1.2万亿资产仅留不足一成!


2012年10月,以125亿英镑完成收购英国配气网络WWU公司,同年11月,又收购了Kinrot公司。

2013年1月,以13亿欧元收购了奥地利的Orange公司,同年8月,又以12亿美元收购了荷兰的废物处理公司AVR。

2015年4月,以25亿英镑收购了英国的EversholtRall公司,同年11月,以9.78亿欧元收购葡萄牙风力发电公司Iberwind。

据财报,在2015年底时,长和在欧洲的资产总和为4838.5亿港元,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为46.84%;到2018年底时,公司在欧洲的资产总和已高达6736.9亿港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了54.67%。

英国脱欧已带来了资产的大损失,英镑跌跌不休。据媒体统计,英国脱欧公投后两个交易日,李嘉诚家族4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就蒸发了714亿港元。老先生打拼一生赚来的钱,如梦幻泡影般蒸发,至今也未完全恢复元气。

某种程度上,李嘉诚家族确实是规避了一定的风险,近一年多来,中国的经济确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但时至今日,拨云见日后,人们也能看出来,中国依然是全世界最稳定、最有发展空间的市场,也是最稳健的经济体,这种稳定和稳健,与美国相比,也不遑多让。

有网友在李嘉诚家族的相关新闻下评论称:巴菲特早就说过,没有人能靠做空自己的祖国发财。

03


2015年年初,李嘉诚家族旗下的长实与和黄集团宣布重组,分别为长和及长实集团;长和主要接手这两大集团的所有非房地产业务,而长实集团则合并了其中的房地产业务。

长和于197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港交所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目前,实际控制人李泽钜为主席,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及执行董事,截至2018年6月底,李嘉诚家族通过信托收益人、实际持股、受控制公司、配偶、子女等共持有公司 30.17%的股权。


李嘉诚万亿身家大挪移:大陆1.2万亿资产仅留不足一成!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都是加拿大国籍,李嘉诚在英国和加拿大都有产业,唯独没有美国,而欧洲的一些国家,存在抄底的机会,李嘉诚善于低买高卖,当英国经济处于波动阶段的时候,李嘉诚借机投资,等待时机进行抄底。

其实,李嘉诚并未忽略掉美国,在美国也有庞大的生意,在去年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李嘉诚透露李泽楷在美国赚到了不少钱,而在分家的时候,李泽楷也获得了5600亿港币的股票,还有一部分的现金资产,而这些钱,李泽楷都投到了美国。

除了这两笔资产之外,在18年前,李嘉诚就出售了电讯业务Orange,获得了超过1200亿港币的收益,1958年,李嘉诚进入房地产行业,成立长江地产,之后1980年,控股和记黄埔超过40%的股份,目前,李嘉诚已经控股22家上市公司了,而且李嘉诚的投资全球化,以英国为中心,在加拿大的投资,也收获丰厚。

9012年了,谁愿意在哪里置业,本是个人及资本的自由,外人原本没理由置喙,不管中国的网民们一片“资产外逃”“抓住李嘉诚”的冷嘲热讽声,还是商界、政界的不同意见,也许都不能拿一辈子经历了无数风雨,意志无比坚定的李嘉诚及其家族如何。

但资产在欧洲,真的比在中国要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