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風暴停了!環境部正式宣佈為民生讓道,不再統一停工限產!

經過徵求意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正式發佈。

方案中指出所有的工業企業因地制宜推進錯峰生產。 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嚴禁採取“一刀切”方式。

這就意味著,今年秋冬季的“停工令”不會再來了;

環保風暴、中美貿易戰夾擊下PMI指數危險逼近收縮指數。

製造業PMI指數(經季節調整)

環保風暴停了!環境部正式宣佈為民生讓道,不再統一停工限產!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17年9月以來,我國製造業的PMI指數一直是呈波動下降態勢的。 而在九月,製造業的PMI指數僅為50.8。 要知道如果PMI指數接近於收縮指數(低於50)是十分危險的!

製造業是中國崛起的關鍵。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 在三個產業中,工業是真正具有強大造血功能的產業,對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社會穩定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環保風暴停了!環境部正式宣佈為民生讓道,不再統一停工限產!


環保風暴停了!環境部正式宣佈為民生讓道,不再統一停工限產!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高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53.0%,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繼續位於臨界點之上,表明製造業生產增速有所放緩。

新訂單指數為52.0%,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但仍位於臨界點之上,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擴張步伐有所放慢。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8%,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繼續位於臨界點之下,表明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降幅有所擴大。

從業人員指數為48.3%,低於上月1.1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以下,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量減少。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49.7%,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繼續放慢。

不難看到,儘管上月我國工業處於“金九”,大量工業產品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趨勢,但仍然改變不了目前我國製造業生產不斷放緩,需求漸漸減少的態勢。 這麼看來,今年以來的嚴厲的環保檢查以及美國的瘋狂搞事還是對我國製造業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環保風暴停了!環境部正式宣佈為民生讓道,不再統一停工限產!

從去年開始,所有企業面對中央環境保護督查組的環保督查熱度持續不減。

在環保風暴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收到被限產、停產、關停的噩耗!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17.6萬家工廠全被關停,工廠倒閉大半,您說生產指數怎麼上去呢?而另一方面,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成品製造商遭受了特別嚴重的打擊,減少了對原材料的採購。

例如,美國對含有聚氯乙烯(PVC)的成品徵收關稅,需求下降,導致中國國內價格在9月底一週內下跌9%,至9個月低點。

關注民生,因地制宜,今年京津翼不再強制停工

去年10月到今年3月的“京津冀停工潮”還歷歷在目,多少在建項目因此延期……

而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正式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年~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攻堅行動實施範圍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

“2+26”城市包括河南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7個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

方案中並未明確要求從10月1日起所有的工地要全面停工。 只有在第9條中指出:建築工地要做到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渣土車輛密閉運輸等要求。

《方案》要求因地制宜推進工業企業錯峰生產。 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嚴禁採取“一刀切”方式。

各地重點對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實施採暖期錯峰生產;根據採暖期月度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可適當縮短或延長錯峰生產時間。

去年的秋冬季汙染防治攻堅戰中,鋼鐵、建材、焦化、鑄造等行業設定了具體數額的限產比例,譬如限產30%,甚至50%。 安陽鋼鐵產能在去年採暖季被設定50%的限產比例。

今年的《方案》明確,對鋼鐵、建材、鑄造、有色、化工、焦化等高汙染和高耗能行業,不再進行統一的停工限產比例,強調差別化、錯峰生產。

對各類汙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未達到排汙許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改造任務的,全面採取錯峰生產措施。 對屬於《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的,要提高限產比例或實施停產。

對行業汙染排放績效水平明顯好於同行業其他企業的環保標杆企業,可不予限產。

各省應制定重點行業差異化錯峰生產績效評價指導意見。 2018 年10 月底前,省級相關部門將錯峰生產方案上報。

《方案》明確,各省(市)人民政府是本地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實施責任主體,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各有關部門按照打贏藍天保衛戰職責分工,積極落實相關任務要求。 各城市要在2018年9 月底前,制定本地落實方案,分解目標任務。

環保風暴停了!環境部正式宣佈為民生讓道,不再統一停工限產!


環保風暴停了!環境部正式宣佈為民生讓道,不再統一停工限產!

去年的秋冬季汙染防治攻堅戰中,鋼鐵、建材、焦化、鑄造等行業,都設定了具體數額的限產比例,譬如限產30%,甚至50%。 這樣的“停工令”,導致大批行業企業被強制停工限產,大量工人失業,引發了一部分負面情緒。

國家扶持的民營小企業,基本都是一家人兢兢業業打拼的,雖利潤微薄卻養了幾億人口,支撐起了一方的經濟發展。 今年的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方案可以說是充分考慮了目前大量員工因企業倒閉而造成的失業等一系列民生問題,也考慮到了目前我國製造業出現危險信號的問題。

中小企業終於有了爬出環保低谷的希望

考慮到多種原因,國家實施更靈活的大氣治理方案,也就意味著國家認同了一些出色的企業的發展,希望在汙染控制方面表現出色的企業不要因此受到長達六個月的產量限制。

目前中小企業的環保治理,不能像像割韭菜一樣被治理“環保”和“散亂汙”的名義所取締。 大的企業不思進取,小的企業本身就是未來中國製造業的苗苗,不能在環保風暴中以自廢武功的方式閹割殆盡。

希望在禁止一刀切的執行下,讓小企業升級轉型,扶它們一把,它們可以做得更好,走得更遠。 那樣,才會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中國造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