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揭祕國產新能源廠商造車資質現狀

在新能源汽車裡程焦慮和交付問題的背後,或許多數人忽略了關於汽車生產製造的"資質"問題,比如部分造車新勢力為何不在獲准名單中?而傳統汽車製造企業為何還要申請新能源汽車牌照?這些關於新能源汽車"資質"問題,你需要知道這些。

起底揭秘國產新能源廠商造車資質現狀

2015年,《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中明確要求,新建車企想要獲得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需經由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的"雙核準"。其順序為:由發改委對項目進行審批,核准後交由工信部以相關規則進行考核,獲取生產銷售許可後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建車企則擁有純電動汽車生產的"雙資質"。

起底揭秘國產新能源廠商造車資質現狀

從國家角度來看,新建車企造車水平良莠不齊,無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起到帶頭作用,甚至有些車企在獲得"雙資質"後遲遲不能生產交付,審批速度過快則會導致此類問題加劇,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所以對於新建車企而言,比"資質"更重要的是搶佔時間窗口,儘快向市場推出產品。想要跨過"資質"審核,就必須尋求新的合作,於是部分造車新勢力便在代工生產以及借殼上市方面另闢蹊徑。例如蔚來汽車選擇江淮,小鵬汽車選擇海馬。如此一來既可將量產車提上日程,也能規避繁雜的流程。

起底揭秘國產新能源廠商造車資質現狀

其實工廠代工也只是短期內的解決辦法,如果想保證產能和品控等問題,相比苦苦尋求高質量工廠代工,自建工廠就成了必然趨勢,這也是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紛紛規劃自建生產基地的原因。

起底揭秘國產新能源廠商造車資質現狀

歸根結底,其中所有的行為說到底都是資本運作,其中的門道可能只有資本家們和財經記者才看得明白。

但就放眼當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產量早已遠超需求產能不足始終是一個懸在所有企業頭上的的大問題。而且只有產能上去了,企業的規模效應上來了,單車的成本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並且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用車環境也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無法確保每個小區都允許車主安裝充電樁、公共停車場的充電樁車位到底該不該允許燃油車停放?以及里程焦慮依然是最大的問題。所以放緩"資質"發放,客觀上或許正是新能源汽車專注產品技術方面最好的發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