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世者:帶你揭開“真心自性”的世界,其樂無窮

有人問:“什麼叫做真心自性”

答曰:“真心自性即真心自性”


有人說:這是“真心自性”。

覺世者:帶你揭開“真心自性”的世界,其樂無窮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世間萬物錯綜複雜,都存在不易之本性,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同樣有著不易之本性,也叫真心自性。人的思維和行為要完全合於大道,合於自然,也必須迴歸本根,迴歸真心。芸芸眾生多姿多彩,哪個不依賴他們自己的根本而活。而回歸生命本根的唯一方法是求靜,靜到極點才能迴歸到生命的本來狀態。宇宙之中每一個生命,皆依賴它自己的根本而活。“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為什麼草被鋤掉會很快又長出來?因為它的根還在。草木無根,無法活命。人也有根,人如果失去了根本,同樣也無法活命。怎樣才能“歸根”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求靜。“歸根曰靜,是謂覆命” ,能夠靜到極點,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迴歸生命的根本。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這一句話,談的是“覆命”,並非是指“真心自性”。

覆命者,復歸於命也,覆命這個詞,是在說迴歸本源的道理。那什麼是命呢?如何覆命呢?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命。命者,命也。也就是說命就是命。我們有說“生命”,是生之命。我們有說“命令”,乃是命之令。細細品味,讀者可以體會命的意思與含義。

我們有一個詞叫“命定”,如果強言解釋“定”,只能說它很像“定”的意思。像在哪裡啊,因為“命”是“定”啊。所以這裡要引入一個詞,“本源”。

大家都知道本源即是本源,本來的源頭。同於“無中生有”的道理,本來的源頭是“無”,這大概是儒家的解釋,道家曰道,佛家曰空,大抵一個意思。本源是沒有屬性的、全面的,而談到命的時候,已經有分別了,正如大家知道的,我們每個人的命是不同的。這是“命”與“本源”的區別。

命和本源都是源頭方面的詞語,但命是本源的一面,正如生命中每個人展現的一面是不同的。

有人說:“命是‘靜’的嗎?”

這是個誤區,命不談靜,本源也不談。命和本源有它各自的東西,是我們在創立“命”這個字和本源這個詞時已經賦予他們的含義。我們舉出這個誤區作為例子,是想讓大家知道,我們的命既不是靜,也不和靜有半點關聯。

“歸根曰靜,是謂覆命”在解釋時應該這樣看待:

第一步看到“歸根”,然後看到“曰””靜”,最後看“是謂覆命”。歸根這個過程,曰,靜(這個靜有幾重意思,有動詞意,也有名詞意,作者統言之,立在靜之高度上,自古以來言“靜”的古訓文章很多,“靜”本來包容萬法)。是謂覆命,是,是非的是,謂,稱謂,可以稱之為,這個過程可以稱之為覆命,“大概可以稱作覆命吧”。

“世間的種種事物啊,各自歸復到它們的根本上、起源上,歸根的過程是靜啊,就像是覆命啊(可以稱之為覆命)”

注意"夫”,發語詞。人在感嘆的時候,語氣和神情是不一樣的,一般都是滿含深意的感嘆,不可常理度之。歸根一詞由物而生,系與植物之比較,但物者本身亦有事物之內涵。聯繫上下,應當知道“物”之用意不止於“植物”、不止於生物、不止於事物,乃至事情啊。大有天下萬物之氣概,這不正是出言者“發語”的用意嗎?

何為真心自性?真心自性就是真心自性啊。

好好體會何為真,何為真心,何為自,何為自性。

此時此刻的你就是真心,此時此刻的你就是自性。

從來沒有人說真心一定是好的,自性一定是好的。

真心自性是個沒有意義的詞,或者言中性吧。如果你能明白它,那你就進入真心自性的世界,如果你還抱有偏見,即便是好的偏見,你也無法走入真心自性的世界。

(讀者或許質疑,我說偏見有理。大家都知道知錯就改這個詞,這是兩個詞,一個知,一個改。大家都知道好,可是知道自身的心嗎?不知道,又何以改呢。這個例子是在講“知”。知就是“真心自性”,知無分好壞,真心自性也無分好壞,知道你的真心自性。說的猛一點,真心自性的世界,殺人放火是可以的,你想殺就殺,你必定有你的道理,有你的見識,有你的原因,或許你口舌表達不出來,你心裡一定很清楚,能激起你動干戈的,絕非小事。你必定有你的道理,有你的認定,甚至有本能的反應。此時此刻若能知道你所想所欲做,便是真心自性,包括殺人放火,可以的,這是真心自性,既然生了這樣的想法,就要正視看待。可是殺人放火真的能解決問題嗎?由此自真心自性走到正善益美的道理中去了:殺人放火解決不了問題,靜下心來和和氣氣的,凡事還有補救,否則真的失去了便再也挽救不回來了,永遠記得有比無貴,向善不向惡,向生不向死。)

有一句話是加在真心自性後面的:人生不過一場苦海,人之生於此,何須斤斤計較。轉入正善之面,自得光明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