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作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荟萃,没有人会对故宫、紫禁城感到陌生,但说起故宫与游戏的结合,你是否感到了一丝新鲜呢?

在《我的世界》里建故宫

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说起故宫与游戏的结合,印象中最早的一个案例是那个用了三年时间在《我的世界》游戏里建造出了一座故宫的95后大佬“喵奏”(网名)和他的“国家建筑师”团队了。

《我的世界(Minecraft)》是一款在几年前就火了起来,至今仍拥有着超高人气的划时代沙盒游戏,当中的模式之一“无限创造”模式,正是任这位大佬和他的团队发挥创造的舞台,也是让许多建筑控和数据工程师对这款游戏痴迷不已的重要因素。

“喵奏”大佬本人说过,三十年来的告诉现代化让许多古建筑和传统文化被逐渐消磨和遗忘,做这个项目不仅是他从小到大对故宫的“执念”,也承载着唤醒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于是在《我的世界》这一游戏中,三十多个青年人默默无闻得开展了一项历时两年无资金外援的巨大工程。

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同时,《我的世界》对于“喵奏”的团队而言,也不再仅仅是一款游戏了。为了做到真实还原故宫,他将许多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这样艰涩难懂的典籍通读;去搜集明清、近代的故宫地图与照片;去用专业的工具和技术来测算游戏中模型的比例。

设计蓝图完成后就开始了实践。从游戏最原始的方块叠加,到还原故宫叠翠流金的像素版彩绘,再到使用游戏插件为这座迷你故宫里的一砖一瓦刷材质,再到添加光影效果。实际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三年,足够一款游戏从声名渐起到走向下坡。

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实际完成的效果不仅让所有玩家和媒体用户震惊,也超乎了所有故宫文化研究者的预料。2017年11月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数字文化艺术展上,一座微缩故宫模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是一座来自名为“国家建筑师”团队的作品,源自于一个叫《我的世界》的游戏。

赶时髦的故宫和重教育的游戏

许多带着传统标签的文化传播相关主体在年轻人的眼里都显得非常古板,就像是让你不得不毕恭毕敬遵循规矩的老人。但故宫博物院并非如此,甚至还亲自率领着“古董”们突破了传统思维,来追随年轻人的潮流。

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故宫的数字文化艺术展的举办基于“数字故宫”工程的建设完成。VR“全景故宫”、全息投影文物这些功能的建设让我们不用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不用走马观花似的游览,甚至能“触摸”到那些传说中的瑰宝。当然了,还有年轻人们更为喜闻乐见的卖萌网红“故宫淘宝”。

有了这些故宫的新时代运营案例,这个来自于一款游戏的“国家建筑师”团队的作品能受到官方关注,在高雅严肃的舞台上展出,其实也不足为奇。

而对于一款游戏而言,登上文化的高雅殿堂,自然也是不可多得的殊荣。当游戏与文化传承挂钩,其形式往往是“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以游戏的方式传承文化或者是以其他形式表达的社会责任感,这也就是功能游戏。

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我的世界》这款游戏,不仅是沙盒游戏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功能游戏的里程碑。但实际上,更多的功能游戏,并没有那么可观的销量和关注度,现在在国内主要被应用在教育领域。

故宫X腾讯:手游领域的故宫文化

功能游戏在国内的发展状态只是算刚起步,还有很多需要摸索的地方,同时也意味着这是一片蓝海。腾讯、网易、阿里等大佬都关注到了游戏中承担相继投入成本去钻研。其中腾讯有将功能游戏划分为一个企业版块来进行开发。

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今年4月下旬,腾讯在新文创生态大会上一举发布了四款功能游戏,分别是《纸境奇缘》、《坎巴拉太空计划》、《肿瘤医生》、《尼山萨满》,类型也不再局限于常见的解谜,而是包含了沙盒、模拟、音游、打字等多种形式。六月末爆出的硬核功能游戏《微积历险记》更是掀起了一波奇想狂潮。

故宫博物院迈入数字化运营阶段,又是国内手游业蓬勃发展的节点,其实早在在三年前就与腾讯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了跨界合作,希望能让故宫重新回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如故宫博物院的理念“让故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腾讯与故宫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在数字技术和传播领域。成果有故宫QQ表情、“玩转故宫”小程序、《天天P图》应用中“故宫国宝唇彩”换妆等日常生活向;也有人工智能、云计算、LBS、眼动技术等十大文化创意业态与前沿技术。

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手游领域,在和《奇迹暖暖》以“御苑琼芳”为主题推出了多款故宫限定套装和摆饰后,今年的10月22日,故宫博物院举行了“古画会唱歌“”故宫×腾讯三年合作成果暨Next Idea音乐创新大赛分享会,首个以故宫为主题的功能游戏《故宫:小小宫匠》首次亮相了。

《故宫:小小宫匠》目前只是一个暂定名字,根据分享会上负责人的介绍,这是一款轻松的休闲小游戏,游戏中融入故宫真实场景,玩家可利用材料搭建出“养心殿”“慈宁宫”等著名宫殿,也可以在游戏中阅读历史,掌握宫殿建筑的各式知识。

无论是《奇迹暖暖》还是《故宫:小小宫匠》,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如果说有一种能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连接的又为大部分年轻人所推崇的途径,那么功能游戏当仁不让。

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当然,故宫博物院对于“寓教于乐”的探索并没有止步于手机屏幕。一个月前,故宫出版社又发布了《谜宫·如意琳琅图籍》,这是实体书与手游结合的互动式解谜游戏。内容包括一本仿古线装书和18件暗藏玄机的随书附件,读者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在手机游戏上体验主人公的冒险故事。

故宫博物院|当游戏变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也许你听过不少长辈口中煞有介事地数落年轻人是“数典忘祖”,以为文化传承将会断送在我们这爱“玩物丧志”的一代人手上,其实不然。

手游也好,解谜书籍也好,我们只是将文化的传承以我们最为偏爱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游戏,一种最能体现“寓教于乐”理念的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