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取消預售制,房價何去何從?

如果取消預售制,房價何去何從?

最近,一則關乎房地產行業命脈的消息讓行業“炸開了鍋”。

媒體報道,一份廣東省房地產協會下發的《關於請提供商品房預售許可有關意見的緊急通知》顯示,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已擬訂了“關於商品房預售許可事項調整”的材料,將上報住房城鄉建設部。

這份材料建議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現售。

很快,廣東房協回應稱,這只是一個徵求意見,目前還處於內部討論階段,相關內容只是擬訂

儘管有關方面及時回應闢謠,但依然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是不是預示著實施近25年的商品房預售制度或將面臨改變?

這對於普遍依賴於預售資金、且本就負債率極高的中國房企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即使預售制是在醞釀中,對房價的走勢又會影響幾何呢?

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份備受矚目的《通知》稱:

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已擬訂了“關於商品房預售許可事項調整”的材料,並將於9月25日上報住房城鄉建設部。

當晚,廣東省房協相關人士表示:

該文件只是徵詢意見稿,並非真的實施。

住建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相關人士同樣表示:

情況並不屬實,具體我們也在調查處理當中,具體情況不方便透露。

不管其他省份是否跟進,現在大家心裡多少都會犯嘀咕,廣東這個姿態,是否暗示著商品房預售制度退出已經進入高層考量。

預售制簡史

1994年,我國出臺《房地產管理法》,其中提出“商品房預售制度”,這就是“賣樓花”在內地的變形。

商品房預售制,伴隨中國房地產已有25年。在住房短缺時代,預售制提高週轉速度,有效促進住房供給,功不可沒。

眾所周知,一棟高層建築,從拿地到完工一般需要兩年時間。而在“賣樓花”模式下,香港最早只要項目立項就能對外開售,而內地則要求建設設1/3層左右時即可對外預售,而這個時間週期一般都是半年左右。

半年就能開賣,購房者付了定金,銀行給了貸款,開發商輕輕鬆鬆拿到現款,同時還能以既有資金再度放大銀行貸款,然後進行下一輪開發。

房地產的高週轉模式由此而來,而風險卻轉嫁給購房者和銀行。

預售制的利弊

預售制有什麼好處呢?

有了預售制,開發商就能繼續拿地開發了,因為花三五十個億拍塊地,轉手就可以收預付款還掉一部分銀行欠款,現在如果現樓銷售,30層要全部蓋完才能賣,這個週期就延長了,對開發商的資金考核壓力也大些,開發商去拿地也要掂量掂量了。

同樣,有利也有弊。

一旦預售證辦理了以後,房子賣出去了,中小房企對於房屋項目的開工可能就不上心了,房屋質量也難以得到把控,業主們維權難,這還是好的情況,如果碰到行情差,小房企資金鍊斷裂,房子爛尾,業主們辦不了房產證更是頭疼。

如果取消預售制,意味著拐點來了嗎?

取消預售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房企週轉速度變快,高週轉模式就此終結,這必然帶來房地產行業的全面洗牌。

政策信號往往比市場更具有強大能量。

別再對房地產行業抱有幻想,不要被偶爾貌似政策鬆動的跡象迷花了眼。

地產作為中國超發貨幣的蓄水池,其階段性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在全球加息縮表週期下,房地產迴歸居住屬性是國家戰略,提出共有產權,增加保障房供給,取消預售制度等系列政策,都是為了讓房地產迴歸本源。

順應經濟週期,不與政策趨勢對抗,房企已經開始謹慎拿地,投資者也越來越謹慎。在這一輪調控之後,或許會有一批的中小房企倒下來。

現金儲備充足,土地儲備結構安全係數高的房企,才能在經濟轉型中活下來,迎接下一個週期。

現在,預售制會不會成為“最後一根稻草”?無論怎樣,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行業的洗牌在所難免

問題來了,房價將何去何從?

很多人擔心,預售取消,住宅出讓週期變長,會減少新房供給,讓市場更加供不應求,房價上漲。

這顯然是過度擔憂。

影響房價的根本因素在於兩點:一是貨幣放水,二是土地壟斷。

有沒有預售制,在其中的分量並不大。

否則,過去25年,預售制大行其道,最近開發商高週轉更是進入極致,可見有半點阻止了房價的上漲?

當前,樓市已經進入冰封期,最大的制約因素不在於供給,而變成需求不足。

說一千,到一萬,也需要謹防“取消預售制”所產生的“蝴蝶效應”。

當前,主要城市的房地產供應依然是處於緊缺狀態,如果在短時間內要求期房轉至全現房銷售,很容易因為本就緊缺的市場供應出現突然“斷檔”而進一步導致房價上升。

跟房產稅一樣,預售制的政策調整,不會一蹴而就,應該循序漸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