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一個世界級大灣區呼之欲出!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一個世界級大灣區呼之欲出!

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工程。

大橋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於一身,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有3座斜拉橋,橋體全部採用鋼結構,相當於64座埃菲爾鐵塔。海底隧道長約6.75公里,是全球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2009年開工建設,參建人數超過萬人。大橋採用最高建設標準,抗震達8度,能抗16級颱風,設計使用壽命120年。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為珠海、香港、澳門等地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有利於企業吸引人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也為企業市場開拓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將極大促進粵港澳三地的經濟發展。

基建狂魔,屢破世界級建築難題!

港珠澳大橋集橋樑、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建設難度之大,被業界譽為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峰”,也被英國《衛報》評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港珠澳大橋

從開工到通車歷經9年

3000多個日日夜夜

鑄就

總體跨度最長

鋼結構橋體最長

海底沉管隧道最長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它是超級跨海工程

主體工程集橋、島、隧於一體

總長約55公里

120年設計使用壽命

50萬平方米鋼橋面

世界最大規模的鋼橋面鋪裝工程

雙向六車道

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

“中國結”造型橋塔

標誌性景觀高達163米,

6.7公里海底隧道

中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

世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

致敬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

一橋飛架粵港澳,天塹變通途!

港珠澳大橋通車,最直接的改變,就是大大縮短了粵港澳三地的通勤時間。

此前,廣深港高鐵開通,廣州、深圳、香港之間的互聯互通變得更為緊密。

香港的經濟和產業輻射效應,將覆蓋至珠海乃至珠江西岸,對於珠三角西部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支撐作用。

西班牙對外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夏樂分析,以香港為中心來看,廣深港高鐵向北,港珠澳大橋向西,這兩個大型基礎設施類似兩條“臂膀”,環抱香港。不過,港珠澳大橋是客貨兩運,廣深港高鐵是客運。未來香港與珠海的貨運,可以直接通過港珠澳大橋,而不用再通過其他城市中轉。

隨著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相繼通車,粵港澳大灣區物理層面互聯互通,已基本實現。

世界級大灣區,呼之欲出!

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追溯到10年前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摘要》;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概念。

直到今天,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大灣區才真正邁上快車道。

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是灣區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從世界經驗看,橋樑對灣區的形成和塑造,極其重要。不論是紐約灣、舊金山灣,還是東京灣,無一不是以橋樑相連。

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珠江口兩岸的“9+2”城市群,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再加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惠州、東莞、肇慶、江門、佛山這9個廣東省內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用不足1%的國土面積,不足5%的人口總量,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

與世界其他三大灣區對比,粵港澳大灣區在人口、面積、港口吞吐量、旅客吞吐量、GDP增速等幾個指標上,排名第一;經濟總量,也已超過舊金山灣區,接近紐約灣區。

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深圳是全球創新中心,廣州是全球商貿中心,東莞、佛山、惠州是全球重要的製造基地,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具備一個世界大灣區的底氣及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